【摘 要】
:
川西高原的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属于山间盆地型陆相沉积,红层发育,化石稀少,地层划分、对比困难.本地区有化石证据的白垩纪地层仅见于雀儿山南麓的德格县,错阿组为一套红色含砾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汉石油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高原的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属于山间盆地型陆相沉积,红层发育,化石稀少,地层划分、对比困难.本地区有化石证据的白垩纪地层仅见于雀儿山南麓的德格县,错阿组为一套红色含砾砂岩和粉、细砂岩,上部夹灰黄、灰黑色钙质粉砂岩及含铜砂岩,深灰色含铜砂岩中产有以希指蕨孢居统治地位的孢粉植物群,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本区古近系红层发育,理塘县热鲁村附近的热鲁群下部为红色岩系,中上部灰黄、灰色粉砂岩内产以Palibinia和桃金娘科为主的植物群,时代为早-中始新世.目前可以肯定的中新统仅见于松潘县红土坡一带,为一套含煤的灰、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自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新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认识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在学术思想和工
新世纪初国际地层委员会(ICS)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向ICS提出硬性要求:2008年必须完成显生宙各个系、各个阶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s)的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
云南沾益龙华山剖面泥盆系龙华山组和西冲组上段含丰富的孢子化石,按某些重要孢子类群的数量变化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发生、发展和消失情况,分为下部龙华山组的RP孢子组合带和西
通过对甘新交界地区3条石炭系和二叠系代表剖面的观察,结合多年调查东疆地层的资料积累,认为:1) 因绿条山组岩性组合及所含生物群与东疆的东古鲁巴斯套组相同,甘新交界地区绿
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古太古代陈台沟表壳岩的发现;2)五台群时代研究的新进展;3)阜平群、涑水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的解体
赫南特阶(上奥陶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确立在中国宜昌王家湾北剖面观音桥层底界之下0.39m处。该剖面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以北42km处的王家湾村,经纬度为30°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