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单抗治疗晚期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临床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单药及联合化疗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晚期HER-2阴性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9例仅接受PD-1单抗治疗,20例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23例接受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28例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和治疗线数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80例患者中无CR病例,获PR 15例、SD 34例、PD 31例,有效率(RR)为18.8%,疾病控制率(DCR)为61.2%.中位随访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95%CI:2.8~3.2)个月,其中二线治疗(n=40)的DCR为77.5%,中位PFS为4.0(95%CI:2.9~5.1)个月,优于三线治疗(n=26)的46.2%和3.0(95%CI:2.3~3.7)个月,以及四线及多线治疗(n=14)的42.8%和2.2(95%CI:1.3~3.1)个月(P=0.005).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组(n=28)的中位PFS为4.0(95%CI:1.7~6.3)个月,仅接受单药PD-1单抗治疗组的中位PFS为3.0(95%CI:0.9~5.1)个月,联合化疗组为3.0(95%CI:2.6~3.4)个月,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组为3.0(95%CI:2.1~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全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乏力、转氨酶升高、纳差、中性粒细胞减少,以1~2级为主,3例患者因3~4级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 PD-1单抗联合治疗用于晚期HER-2阴性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且越早线使用患者获益越明显.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环状RNA-BCAS3(circ-BCAS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exoRBase筛选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异常表达的circRNAs.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胰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各20例,通过试剂盒分离、提取外泌体并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验证分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血浆外泌体中的circRNAs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信息和随访数据分析circ-BCAS3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使用circ-B
1 病例介绍rn患者男,55岁,主因肾功能异常20 d、间断腹痛17 d入院.14 d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发现肾功能异常,考虑慢性肾衰竭,给予口服肾康宁、金水宝治疗.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加重,今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慢性肾衰竭收入我院.既往原发性高血压史8年,1个月前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入院体检:T 37.0℃,P 108次/min,R19次/min,BP 180/90 mmHg(1 mmHg=0.133 kPa),腹软,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胃癌至今仍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位于全球癌症死因第3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区,发病率为34.6/10万人,死亡率为30.2/10万人[1].一方面,胃癌发病原因较复杂,机制不明确.另一方面,引发胃癌的危险因素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2].目前胃癌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因素、生活环境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众多的危险因素中有部分是可控制和改善的,因此有学者将胃癌称为“可预防的癌症之一”[3].本文将阐述国内外近10年胃癌可控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为胃癌的早期防治策略提供
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罕见,其发病率约为0.12/100万人每年[1].其病因不明,好发于中老年,男女均可发病,女性略高于男性.早期可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类似于阑尾炎、阑尾脓肿或者右侧腹腔占位,术前无一例患者确诊,术前误诊率高[2].经常因术后病理标本发现而确诊,导致临床工作面对极大被动性.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1例罕见的巨大的阑尾黏液腺癌进行病例报道,并对近年来有关阑尾黏液腺癌临床诊治的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望对它有更好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组织标本160例,其中PTC 1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TC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PD-L1和FOXP3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的140例PTC病例中,86例PD-L1阳性表达,其中低表达37例、中表达26例、高表达16例
胃轻瘫是指无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胃排空延迟,病因包括麻醉剂使用、吸烟、糖尿病和外科术后并发症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1].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考虑与长时间血糖过高、自主神经病变有关,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胃轻瘫的发病率随着上升.患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当前,内镜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经口幽门切开术(per-oral pyloromyotomy,POP)亦称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G-POEM),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衍生技术,
目的 探讨本中心结直肠癌患者中错配修复(MMR)蛋白的表达缺失(dMMR)率、dMM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Lynch综合征的诊断率.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73例行手术切除、且病理标本行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免疫组化法检测的结直肠癌患者,分析dMM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dMMR患者行基因二代测序(NGS)检测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出dMMR 11例(15.1%),其中MLH1(-)2例、MSH2(-)1例、PMS2(-)2例、MLH1(
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和神经侵犯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PDA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中,70例(92.1%)有不同方式的神经侵犯.其中,6例(8.6%)为Pn-ena,42例(60.0%)为Pn-pni,22例(31.4%)为Pn-eni.64例(84.2%)患者存在肿瘤出芽.PDAC患者的中位OS为30(95%CI:26~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中位O
目的 探讨单药化疗方案和联合化疗方案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初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伴有至少一个高危因素的低危型GTN患者78例,其中单药化疗组39例,包括接受甲氨蝶呤(MTX)化疗34例和放线菌素D(Act-D)化疗5例;联合化疗组39例,采用依托泊苷+MTX+Act-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EMA-CO)联合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单药化疗组达到完全缓解所需化疗周期数为(3.33±1.68)个,总周期数为(4
[背景]乳头状甲状腺癌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人群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且对女性人群危害更大.[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生育因素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关系,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两家医院首次确诊的331例女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为病例组,年龄相差±3岁的体检无甲状腺结节人群作为对照配对,比较两组人群月经史、孕产史、妇科和乳腺病史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