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明,天生痴情唯有书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见到姜德明先生,我总会想到那句“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有一年,我陪《钱江晚报》记者张瑾华、马黎去采访黄永玉先生。在画室的墙上,正好挂着黄先生书写的这副对联,后来黄先生还在对联旁拍了照。
  姜德明曾是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退休前几年还出任了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其间推出了以“百家丛书”为标志的一批好书,是一位具有文人情怀的出版家。他与书有缘,可以说,书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
  在1987年调到人民日报文艺部之前,我就与姜德明认识了,一直喊他“老姜”。我与老姜缘起于约稿,相识时他还不到60岁。当时,我在《北京晚报》编辑五色土副刊,开设了“居京琐记”栏目,因为很喜欢老姜的书话与随笔,便写了约稿信。1985年10月,老姜寄来文章《戏单》,写他留存的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戏单。他在1950年看了此剧,三十几年后重看戏单,感慨颇多:
  翻看这戏单,我的眼睛有些潮湿了。
  我舍不得丢弃它,尽管戏单的纸发脆发黄了,却分明又染着我青春时代血红的颜色。就像恋人们保存着永不褪色的红叶一样,它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了。
  今后,我仍将珍惜地保存着它。三十五年来,我很少再在剧场里那样激动地看过戏了。一翻这戏单,我就想起当年的那些青春伙伴。如今我们山南海北,都已年近六旬,成了老头和老太婆了。我们当中有的历经坎坷,包括已经不在人世的,都保持着青春时代的真诚。我愿借着这份戏单,留下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留下那些使人难以忘怀的历史风雨。
  通过戏单,老姜感悟生命,重温他们那代人从风雨坎坷中走过的青春历程。我当即去信,请他寄来照片,以便请丁聪插图。丁聪很快为《戏单》配了一幅精彩的插图。
  从最初相识到同在一个报社工作,三十几年来,我们每次交谈,主要话题总是书:书的版本变迁,作者的命运遭际,逛旧书摊淘书的乐趣……“有意思!真有意思!”他连声感慨,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和陶醉。我觉得,一个人的兴趣决定着他的文化情怀与走向。藏书和藏戏单都是老姜的兴趣所在。正是这种留存老物件的兴趣,使他在前辈唐弢之后,成为当代藏书丰富、藏名家书信丰富的藏书家。
  如今,收藏已成为一种时髦,或者说一种投资方式。可对老姜而言,藏书是他偏爱历史、景仰前辈文人的方式。没有这样一种与书的天生痴情,他就不会在贬低文化的年代,还把业余时间和有限的财力,几乎都用在逛旧书摊和古旧书店上。对文化的特殊情感使老姜具有独特眼光,他喜欢收藏“五四”时期作家们的签名本,搜寻到了一些曾受到冷落的孤本、珍本。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真正文人与书之间纯粹、真诚的情感。如老姜在《戏单》中所说,是恋人之间的永不褪色的红叶。
  老姜还珍藏了大量前辈文人写给他的信。有一次在他家,我们聊到兴起,他拿出这些信让我欣赏。叶圣陶、茅盾、俞平伯、巴金、孙犁……他们在信中谈书、谈掌故、谈那些不大时髦却仍令他们迷恋的话题,可见都把姜德明视为知己。两代文人的情怀因而连结在一起。
  1989年秋天,我常到老姜的办公室里聊天。一次,他对我说:“你何不去图书馆,找找《国闻周报》,当年丁玲失踪、被捕后,沈从文的《记丁玲女士》就在上面连载。这个连载后来结集成《记丁玲》,有过不少删节,你可以去校勘一下。”
  多好的建议!我历来喜欢翻阅史料,从不觉得枯燥。于是一连几个月,我坐在图书馆里翻看《国闻周报》。读后,我再将它们复印,细细校勘,在沈、丁半个世纪的交往故事里,追寻文人间的恩恩怨怨。我还分别从唐弢、范用两位先生那里借来了《記丁玲》上、下两册,将之与连载进行校勘。最后发现删减部分,多达数百处、数千字。
  校勘之际,我忽然想到,何不请熟悉的前辈,讲讲他们眼中的沈从文与丁玲。于是,我在1990年走访了巴金、张兆和、施蛰存、赵家璧、萧乾、冰心、凌叔华、陈明、刘祖春、汪曾祺、林斤澜、徐迟、周明……在他们的回忆中,历史的恩恩怨怨,渐次分明。看似个人间的交好、决裂,恰是那一代文人身处历史漩涡之中不同选择的呈现。
  1992年11月,我终于完成了这段难得的历史追寻,出版《恩怨沧桑——沈从文与丁玲》一书,由老姜写序。他详述了与沈从文、丁玲各自的交往,并提出了对我的建议:
  我同本书作者李辉同志相识的时候,彼此还是编者与作者的关系。后来他调来我们单位,彼此又成为同事。我们年龄有别,业余爱好却有些相似。有暇时我们常常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但八成离不开现代文学,离不开作家和书刊。我们都有很多美丽的梦,想弄这又弄那。……有一次,我把自己早想做而无精力做的事告诉他,希望他来完成。当年我曾经想找出最早发表沈从文记丁玲的《国闻周报》,据以校勘辑录出使国民党审查机关删割的文字,我以为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应该有人来做。少壮派的李辉一口应承了。从此,他默默地伏案工作起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目光亦有所发展,结果远远超过了我原先设想的规模,不仅仅是研究著作,已经完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风有雨,有恨有爱,有情有理的可供广大读者欣赏的文学读物。作者找了多少不易找到的书刊啊,又跑了多少路去访问各位知情者,我很羡慕他那旺盛的精力,也佩服他的见识和工作热情。
  我感谢老姜。因为有了这本书,我的写作风格也有所改变,两年后,在《收获》杂志开设的“沧桑看云”专栏,由此而延伸。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与思和兄策划出版“火凤凰文库”系列,请老姜编选《流水集》列入其中,并于1997年出版。2000年,我策划了一套袖珍版“大象漫步书系”,再次约请老姜编选《猎书偶记》列入其中。老姜还为这本《猎书偶记》写了一篇颇为有趣的前记,记录了他与人民日报图书馆老馆长谢兴尧先生的交往故事:
  集近两三年写的随笔,编完这本记书人书事的《猎书偶记》,拍拍手松了一口气。完成一件工作总是愉快的。因想张守常教授托我转交谢兴尧先生的《太平军北伐丛稿》留在舍间几天了,这是一本新著,理应让研究太平天国的专家先睹为快。说走便走,拿起书就上路了。
  谢老今年九十五高龄,这天睡到上午十时才起身。我问他天天如此吗?他说不是,昨夜失眠,今天起迟了。我说何不吃点安眠药。谢老说,他什么药也不吃,现在的药吃了也不管事。这是老人的幽默吧,意指市面上假药的泛滥。
  顺问老人对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看法,回答说看过了,那是玩艺儿,娱乐么,怎么拍都可以,不必反对。这同历史是两码事,若讲历史可就没那么好玩了。又讲到他有时还写点毛笔字,不过几句题跋之类。别的不敢动了。
  老人问我还常写东西吗,我说偶一为之。他忽然冒出一段北大往事。那年,他用三十元买了一套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是线装本,装满了一辆人力车。见到胡适时他讲到此事,随口说了句,好像《饮冰室文集》里也没有太多的东西。胡氏大不以为然,很严肃地跟他讲起梁氏的学问,认为那也代表了一种新思潮,不应对故人这么漫不经心。这件事对他影响不小。
  莫非谢老有意在写作上想指点于我?因为我写书话亦时涉前人。
  老姜的文字就是如此,少雕琢,平淡朴实,却借一段故事,谈学问与写作的关系,耐人寻味。
  我与老姜同住在一个大院,他的藏书就成了“强大后盾”,让我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时写文章,我缺少老书或者旧杂志,便打电话去询问。不出几天,他就会找出来让我去取。
  在“沧桑看云”专栏中,我曾写过一篇关于田汉的《落叶》。多年后,老姜还记得此事。一次去看他,他拿出一个大信封交给我,里面是他整理出来的与田汉相关的资料。多好的前辈,时时想着我写过的人物,清理资料时总会给我留下一些什么。这些文人情怀,时时温暖我心。
其他文献
5月21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贾跃亭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专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贾跃亭于2004年创立乐视网,并一手推动其于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近年来,媒体屡次报道乐视深陷经营困境。  网友热议  ①乐视每次开发布会,PPT做得特别好。所以乐视有两个核心部门:PPT事业部和财务部。一个负责忽悠钱,一个负责把账作平。  ②被乐视垃圾直播恶心过的中超球迷可以安心了。  ③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
短短一个星期内,两名日本人质遭到“伊斯兰国”武装组织的杀害,原因是日本政府没有支付2亿美金的赎金,同时约旦也没有释放一名“伊斯兰国”的死囚。  我与两名人质之一、战地记者后藤健二先生有一面之交。在他47岁的生命里,至少有10年时间,是在中东战场上度过的,他為日本乃至国际社会拍摄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斯兰国”的珍贵录像,以一人之力报道了国际大媒体都没有捕捉到的战争实情,他专业、优秀、勇敢。  
本刊专访香港新特首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的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设在香港中环花园道冠君大厦9楼。按照惯例,香港现任特区政府会为下一届行政长官成立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确保两届政府顺利交接。候任特首办不是一个常设机构,没有固定选址,这次是在外租房子。大厦与中环其他写字楼无异,衣着考究的男女白领进进出出,若干公司机构是这里的租户,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只是其中一户。  这个为林郑月娥服务的办公室于6月30日结束使
毛利元新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四处找工作。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他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一天,他没有吃早餐就出门赶往一家公司参加面试。面试前,他准备在公司门口的早餐店买份早点。可在掏钱时,他不小心把一枚硬币掉到地上。硬币滚了出去,掉进街边的排水道。  毛利元新走到排水道边,蹲下往里看,发现下面散落着十几枚硬币。他意识到把硬币掉进排水道里的人不在少数。东京有几千万人,即使只有1%的人不小心把硬币掉进去
娄滔父亲告诉本刊,女儿甘愿当以身试药的小白鼠,让更多渐冻症患者受益  人物简介:1988年出生于湖北咸丰县,土家族,200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预科,2012年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读硕士,2015年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2016年被诊断为疑似运动神经元病,即人们所熟知的“渐冻症”。  10月9日以来,在武汉汉阳医院的17楼2号病房外,时常聚集着许多人,他们多半来自慈善或者公益机构。但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比上届多524人。四大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代表彭述之称:“我党经此次大会后,已由小团体而转入真正的党的时期了。”  关于四大的记载不多,虽在革命的
每年一二月,长年待在北半球的国内的朋友,就会按捺不住飞到南半球过冬的愿望,纷纷前来澳大利亚旅游。  现在正值澳大利亚的盛夏,悉尼的阳光、沙滩和碧海令游客们心驰神往;南部的葡萄酒庄园此时正散发着丹宁的香气;而野生动物园里的袋鼠和考拉,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阳光、现代的一面。但一个人也好,一个地方也好,不深入了解它的历史,如何能真正读懂它呢?在南澳城市阿德莱德生活了8年之后,我发
他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最年轻的CEO,被传是“肖奈”的人物原型  祁国晟,1984年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05年创立国双科技,现任董事长兼CEO。  很多年以后,当祁国晟坐在他位于北京三环宽敞的办公室里,总会想起多年前收到那本《比尔·盖茨传》的瞬间。当时,盖茨引领的计算机浪潮席卷世界,也成了他和同学课间最重要的谈资。1996年初三毕业前夕,祁国晟收到了
国人似乎特别善于创造一些新名词和新口号。眼下很时髦的一个词是“弯道超车”,大体说来是认为中国有“后发优势”,可以充分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不用花大钱搞研发就能赶超西方。同理,国内的后发地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有不少讲座教企业家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高喊类似口号。  不能说“弯道超车”的想法一点儿道理也没有。后发国家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利用本国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要素
刚过去的8月,上海最热闹的一件事就是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奚美娟喜欢清静,会在平日里独自逛书店,就没去现场凑热闹。但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的告示牌、朋友圈里络绎不绝的逛书展照片,让她觉得四下萦绕着书香,很是舒展,“好多家长带孩子去,希望受点书香的熏陶”。  人们熟悉的奚美娟,是那个优雅从容,拿过梅花奖、金鸡奖、飞天奖的国家一级演员。很少提及的,是奚美娟另一个身份:党员。作为十八大代表,这5年来,奚美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