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可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及文化问题都不同程度关联到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因而,反思主体哲学根基的弊端,超越人类中心论思维的局限是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主、客体的协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及文化研究中的人类共同心智及社会知识型理论都提出了结构重于主体的解释模式。这些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传播学基础理论 主体哲学 主客体协调 社会学理论 文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75-01
  
  传播理论集中体现了现代知识的综合,这种综合体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和开放性上。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既可以指狭义的创新和发展(指传播理论自身),也可以指广义的创新和发展(指影响到传播理论体系的建立),由于学术界对后一个问题论述不多,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传播理论的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本文谈到的基础理论主要分为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文化问题等3个方面,这3个方面不同程度涉及到传播理论。理论界选择什么样的基础理论,传播理论相应地就会带什么样的印记。就目前有影响的传播理论来看,主体哲学(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偏于主观的理解)及相应的社会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影响更大。今天,审视传播理论的基础理论,使传播理论建立在可靠的根基之上,继而创新和发展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界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
  在当代,哲学思想对传播理论的影响通常是通过社会学为中介的,我们在评判一种社会理论时,总是在评判一种哲学思想。为了叙述的便利,我们首先分析影响到社会理论的哲学思想,然后分析其相应的社会理论和文化观。众所周知,主体哲学在西方哲学中更为典型和明确,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其长久的历史背景。自文艺复兴以后,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是以主体意识的第一性作为理论的起点。在20世纪,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到解释理论,从精神分析到现象学,从存在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主体第一性的观念以各种体系表现出来:心灵、心理、直觉、精神、体验、理性观念、人道主义等等,它们都指代一个实体——主体,是主体赋予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信念在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它们在社会——文化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们也通过社会——文化这个中介间接地影响到传播理论。至今,我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争论仍是这些方面的延伸。
  我们首先来看现象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的观念并发展了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哲学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认识论,以现象学为框架的社会学也多以此为根据发展了意向理论及价值理论。现象学的基本任务是以直觉达到人类理性的深刻基础,这一任务的前提是直觉是一切知识的合理根源,一切在初始状态的直觉中呈现的事物将会完全地如其所呈现自身的那样被接受。这个假设中,主体的理性被赋予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直觉是我们接受事物的外在方式,最后还会有一先验的自我来保证直觉的可靠。为了达到本质的直观,他提出了“现象学的还源”,简单地讲,这一命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的加括弧:即把我们的各种信念(不论是经验的概括还是各种现实的信念)全部悬置起来,并不对它们作是非的判断。2.存在的加括弧:放弃一切有关存在的判断,因为哲学的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而对现实存在的判断则非本质,所以,对存在的判断也应中止。3.先验的还原:这种还原使我们从此验的自我走向先验的纯粹自我,这是世界上一切意义被建立起来的基础。胡塞尔晚期则将自我纯粹意识视为最终的绝对领域,即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实在为前提。纯粹意识的地位确立后,即可以解释经验世界,如果人们在经验的世界找到共同之处,那么,这是因为他们在意向性上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建立主、客体协调的认识论是社会人文科学的可靠前提,它影响到在什么样的方式上看待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客观的社会理论直接关系到传播理论的根基问题:个体既是社会制度的结果,又参与了社会制度的形成,这样,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同样,非主体解释的文化理论旨在说明文化共时模式的存在,表层文化现象的对立和无序并不反映内在层次的共同模式,如果我们做深层分析,各种文化可以找到普遍的共性。
  近50年来,人类的知识积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以往许多被认为是经典的理论和命题,现在被看作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知识的不断综合和更新要求我们的思维与时代保持同步,特别是像传播学这种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如何使其理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近代科学反复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一门学科的成熟与否,在于其基础理论的成熟与否,而不在于其表象形态的丰富,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传播理论,相对于传播理论的应用理论来讲,其基础理论的研究就更为重要。
  目前,传播学界对狭义的传播理论讨论较多,而对广义的传播理论讨论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传播理论的深化理解。如果我们仅仅讨论狭义的传播理论,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相对封闭的解释体系。问题在于对传播理论基本观念的讨论常常会将问题引向更基本的问题,例如,信息问题、语言符号问题、意义问题、传播的存在及目的等等。对任何一个问题完整的回答都会涉及到人的问题,涉及到人对世界的理解,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属基础理论的范畴。这样,借鉴基础理论的成果,无疑会强化传播理论的解释力,使狭义的传播理论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管理类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教学目标要理论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管理课程;教法;教学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导入性专业基础课,承担着通过该门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管理科学殿堂和后续的管理课程铺垫基础的作用,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
摘要本文从《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成为英雄说起,并结合相关现实,对如何成为行业的“先锋”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致加西亚的信》 英雄 自修其身 外借东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79-01     “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阿尔波特·哈伯德在《致加西亚的信》中曾这样呼唤人才的出现,甚至把文明看成是寻找人才、创造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具有明显综合性特点的学科类型,其需要灵活运用人文、地理、自然刻画的手法,向人们生动的展示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现阶段,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了非
目前六大类降压药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仍不尽理想,临床常见同一降压药在不同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别的观察.如何选用降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并且副作
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只在因侵权为由而起诉时才可适用,而在违约之诉中则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违约也可能造成精神损害,因而,依据违约行为而要求承担
本文基于物流及供应链内涵探讨了两者的发展起源并展开比较分析,对有效结合物流功能与制造过程,推进物流行业向供应链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创建一体化、战略化经营发展策略,促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且愈加严重.政府虽参与治理,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同时,我国农村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转变.通过分析农田污染产生的根源,认为自主治理模式或许可以成
企业思政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思政工作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打下坚实的基础.踏入新世纪,社会在进步,企业管理理念必须不
新一轮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对于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教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和自觉学习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的英语不再只是
【摘要】由于会计专业及会计信息的特点,高职学校对顶岗实习教学进程和具体内容的把握有一定难度。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建立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到具体的会计岗位上工作,一边进行实践一边学习会计巩固理论知识。顶岗实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会计专业又由于其本身的专业特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