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的《诗性语言面面观》算起,马大康紧紧盯住“诗性语言”这个问题,已经十三年了。回首近十几年的文艺理论界,“各领风骚三五月”的追风赶浪之势锐不可挡,风潮涌动之中造就了无数的话语英雄。不为潮流所动,毫不松懈地将自己关注的问题刨根究底地一路“问”下去,这本该是学术研究的常规动作,而在“城头变幻大王旗”成了家常便饭的当今中国学界,这已经显得颇为独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