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双刃效应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及人际关系,都带有鲜明的自媒体时代痕迹。自媒体在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探讨自媒体带来的双刃效应,分析自媒体时代下,高职思政教育主要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关键词】自媒体 高职 思政教育 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7-01
  区别于传统的大众媒体,自媒体因其海量化的信息源、及时性的发布源、个性化的服务点等特点,在网络虚拟的语境下为用户提供了最大自由和平等程度的话语权,如此便捷且人性化的媒体环境,使自媒体迅速获得学生群体的青睐并成为了自媒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根据马志伟等人的研究,以微博为例,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用户为在校大学生。学生群体通过自媒体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也通过自媒体约会、分享、投票等等,可以说,当前时期的大学生,无论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亦或是人际关系,都有着鲜明的自媒体时代痕迹。尤其以95后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自身的成长本身也见证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革命的高速发展,自媒体的出现更是实现了他们与世界的同步发展。然而,自媒体在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工作带来了双面效应。
  一、高职学生自媒体网络使用现状
  当前高校包含高职院校的生态环境呈现一定的封闭状态,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往往通过互联网,而自媒体则是学生群体首选的社交平台。学生通过自媒体社交平台交友聊天、建立社区浏览新闻、查看校园信息、查找学习资料,甚至实现听歌、观看视频、玩游戏等休闲娱乐。而根据骆文炎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平均用于这些自媒体网络活动的时间,占比最多的是用于社交沟通,占比约41.2%,其次是娱乐休闲,占38%,而学习仅占19.8%。社交沟通成为高职学生在自媒体网络环境中生存的普遍行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通过自媒体的网络来实现思想交流和生活感受,从而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暂时的缓解。
  二、自媒体时代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的新契机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育形式,以高校思政课程为主要内容,以高校自主思政教育活动为辅助内容。这类教育形式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以及师生关系的探索上,都以传统的班级授课为模型,虽然集中高效,但难免给学生方式生硬,内容晦涩,而无法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更缺乏兴趣参与思政教育。自媒体的出现,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一)自媒体实现学生主体意识,带动学习积极性
  自媒体平民化的特点,让高居神坛的理论往往以更为亲民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贴近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有兴趣的探索和挖掘;自媒体网络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也确保了教育内容的实时性,课本理论之外添加更切合当前时态的社会热议事件,学生的讨论参与度也将实现提升;此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自媒体所提供的开放、平等、自由的话语环境,一改传统思政教育教师主体的情况,将学生同样提升至信息交流的主体位置,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学生在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
  (二)自媒体实现课外持续互动,促进教育者更深入了解学生
  由于自媒体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环境,学生更多时候选择通过自媒体在各自的社交网络圈中公布自己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一点,实现课堂外与学生的持续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动向以及发展轨迹,补足了传统教育方式中可能缺失的师生关注度。此外,依据冯岚的研究,自媒体平台从一定程度上,也将学生的个性化层面呈现在思政教育者面前,比起大班化的普泛化教育,自媒體为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也提供了便捷。
  三、自媒体时代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的新困境
  前文所述,自媒体在其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教育契机同时,由于其本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也为高职思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从课堂教师主导权威性的困境、学生个人发展的心理困境、自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困境效应等方面分别呈现出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仍面临严峻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中,教师主导的权威性陷入困境
  自媒体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实现了师生在思政教育环境中的平等对话,但是对于思政教育者却同时呈现出两种较为尴尬的困境。首先,自媒体呈现的信息是海量的,教育者不可能将所有相关信息获取到位,常常会出现学生信息的掌握早于以及多于教育者,这就出现了教师的信息优势逐渐减弱甚至消弭;其次,自媒体平台构建的平等对话环境,也使得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将更多呈现自己的观点,而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课堂内外话题参与度的提高带来的观念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观念权威也逐步减弱。两种权威的减弱,带来的虽有话语的平等,但对于思政工作而言,教师的权威减弱,也意味着思政教育者在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位置受到冲击,这对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利。
  (二)学生发展中,个体心理困境没有真正摆脱
  高职学生使用自媒体,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自媒体来实现思想交流、生活分享和情感宣泄的。但是依据Terri.H的研究,自媒体网络所构建的社交关系,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心理满意度。
  首先,自媒体构建的社交人际关系网并非牢不可破。2009年,汉堡王通过Facebook发起一项名为“汉堡的牺牲者”活动,要求活动参与者删去10名好友而换取一张汉堡优惠券。这项活动背后所带来的深层次思考便是:自媒体提供了最便捷的社交联结服务,但是这种在自媒体环境下确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否真的给人带来社交满足感?同样的,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沉溺于自媒体社交聊天的学生,似乎是利用最小的代价获取了一段人际关系,但是在网络虚拟的面纱之下,所有的联结并非牢不可破,甚至有不少学生因此上当受骗,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其次,通过自媒体宣泄的个人情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纾解。高职学生在受到心理创伤时,不少人会选择在自媒体网络宣泄个人的情绪,但在开放式的自媒体网络环境中,个人的观点往往不会得到全部人的认同,也因此,在情感宣泄过程中,如果受到质疑或者否定,学生的情绪并没有得到安抚。而自媒体发文宣泄情绪,不比传统的聊天倾诉等方式,虽有一时间的畅快,但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形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骆文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9-200.
  [2]马志伟,黄焕汉,陆惠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困境及其思维转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55.
  [3]冯岚.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金田,2014(09):252.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得到更好发展的根本,只有小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教学内容更加有效,才能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农村小学教育是阻碍我国当前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为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只是针对考试内容系统性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极为不利。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出农村小学应如何走出应试教学怪圈。  【关键词】农村小学 应试教学怪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1-02  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作文在试卷测试中的分数比例高达30%至40%,学生作文水平掌控着教师执教能力的命门,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教得多,学生就学得好,更多地舍本求末,一味灌输写作方法,追求分数作文,有意无意地拔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孰不知学生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诚惶诚恐。教师拔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