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点空间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高二之后,名句背诵绝对成了一件苦差事。几大张几大张的纸发下来,面对成百上千的名言警句,我们需要做的是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它们的意思、内涵反显得不那么重要,更无须去谈对这些真理的思考与探索了。
  中国古人实在是太过聪明了一些。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几千年前的诸子百家几乎是为后人撑起了一整片天。但是翻开儒家经典,几乎都是些结论性的句子,那些先哲已为你想好了所有,只等你将这些结论记住。一片天是很广大,却总是别人创下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空间,似乎总是少了那么一点。
  假如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西方的先哲更为注重的是一种思辨的过程。他们的传道授業往往是以论辩的形式产生,正过来,反过去,举例、因果、归谬,长篇大论,啰啰嗦嗦,在字里行间他似乎什么都没明确告诉你,似乎又什么都说完了。这还不能提供多么广大的空间,毕竟言语总有苍白无力的时候。相较之下,寓言则更为生动逼真【本句表达欠妥帖——要知道,“寓言”也是用言语表达的】,诸子百家中也有那么几位可爱可亲的,例如庄子。庄子的寓言是最为神采飞扬的,他为你描述一只大鸟,告诉你“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让你判断惠施的大葫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比起结论式的、毫无回转余地的名言警句,初读庄子,我们可能只是井底之蛙,天空只有方方的一块;我们需要自己逐步爬上去,然后发现一整片广阔无垠的天地,可是,那是我们自己的。
  可翻开那些名句背诵的纸,《论语》能占上好几面,《庄子》却少之又少。
  中国的绘画亦如此,画什么都要讲究个“留白”,总要留一点空间给予观画人自由地放逐思维。张爱玲曾在《画论》中提到,一幅画上的题画诗,无论写得多好,总感觉掐掉了那一块好不容易留下来的空间,你看到苍松翠竹可能感叹自然之美,可我看到了,却总想起小时候漫山遍野疯跑玩乐的酣畅。
  似乎是背那些名句背得怕了,总想看些奇怪吊诡的故事;也似乎是被天天一打开电视机就能听到的语言暴力给弄怕了,里里外外的人一直在讲话,一直在告诉你这告诉你那,我什么都没想,可又好像什么都知道了;我知道的是跟你跟他都一样的,不知对错的,似乎在达成共识之后,就没有再去辨别对错的必要了。我们的思维拥挤在一起,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啊。
  我总希望能多留一点空间去思辨、去判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总是背道而驰。你说微博拓宽了空间吧,可真的是这样吗?而不是一大堆更快、更多的结论式的句子纷乱袭来,挤走唯一仅剩的一点点独立思维的空间吗?
  我也总希望高考名句的纸上,能突然出现一段庄子的寓言,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背诵,只是单纯地,留一点空间给我们……
  【简评】
  本文作者见识过人,知识面宽广,对“留一点独立思维的空间”这一论题领悟深刻,体验深切;行文中左右逢源,从校园生活中的名句背诵到西方先哲对思辨的重视,由中国绘画里的留白到微博的“背道而驰”“挤走唯一仅剩的一点点独立思维的空间”,无不深具穿透力,更有“庄子的寓言”贯通前后文,其思路、文字均如行云流水。而首尾照应、扣题点题又是那么自然、恰切,不见斧凿的痕迹。
其他文献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天空中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天空中没有了那耀眼的一颗颗闪亮的星,眼前一片黑暗。我的心也没有了照明的方向。突然,夜空中有一颗明亮闪烁的星划破天际,在一片原本黑暗的夜空中闪耀着。这时,即使世界上一片黑暗,但夜空中的那一颗星已照亮了我整个心世界,它就是《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就如那一颗最闪耀的星一样,照亮了我幼小稚嫩的童心,一直不断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引领我,一步一步,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
严肃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调皮的弟弟和可爱的我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  链条一 弟弟——我  “抓死我头发了!”随着我一声巨喊,弟弟哈哈大笑。“这个顽皮的弟弟一直抓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教育一下你。”我对着他龇牙咧嘴地喊道。妈妈吵我说:“弟弟还小呢,他抓你是跟你玩儿呢。”妈妈说完就走了。这时,弟弟又抓起我的头发,使劲拽着。不要啊!疼死我了!哼,你长大了等着瞧!  链条二 妈妈——爸爸  晚上,爸爸
博览群书不是要你一本书一本书逐字逐句地阅读,博览是让你浏览,让你接触,让你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作出选择。  读书是要有选择的。尤其是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时,更要作出选择。  我第一次对书籍作出选择,是在上山下乡的前夕,只有一大一小两只木箱子装书,我只得对家里自己喜欢的大堆大堆的书作出选择。于是我忍痛割爱,巴尔扎克的书我有八九本,我选择了《高老头》和《贝姨》。莎士比亚的书家中有四五本,我选了《罗密欧
为了培养我们的独立性,假期中我们学校接受了一次军训体验,给我们这些稚嫩的心灵,上了一堂成长的课。  这次军训为期三天,负责训练我们的教官年纪不大,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威严,再配上那军容严整的帽子,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铁板表情的军人,分明是看到了钢铁般的纪律,在你眼前飞舞。  不信,你瞧!开营仪式一结束,我们就开始了列队训练。张教官先教了我们怎样站军姿:抬头挺胸,拇指贴着食指第三关节,中指贴裤缝儿,双
50岁前,我几乎一直对现状不满——  升职缓慢,事业无成,让我不满;生活琐碎,日子艰难,让我不满;儿子学业不精,荒于嬉戏,让我不满;房子不够大,票子不够多,车子不够档次,让我不满……  没错,现状总是让我不满。因为不满于现状,我一直竭尽全力,试图去改变现状,乐此不疲。这些年,一个个“现状”,在我的努力之下,或被击溃,或被推倒重来,或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对现状的不满,并试图一次次改变现状,成了我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刘攽,北宋史学家,字贡夫,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  诗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环境和心情,语言通畅易晓而又情趣十足。  “青苔满地初晴后”正好和王安石的“茅檐长扫净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
连影儿都还没有的事,却已掀起了轩然大波。  “嘿!你看我同事家的小白猫,才一个月大,不要了,我们要过来好不好?”老爸兴致勃勃地问我。  “我觉得我们家啥也养不活。”我答道。  中午吃饭时,老爸高兴地宣布:“我把那只不要的小白猫要过来了,下午就送过来!”  “好耶!”我叫道。  “什么?”老妈喊,“你干什么呀?不说过永远不养宠物吗?养了宠物多烦恼!到处掉毛,还要打预防针!还要喂食!还要洗澡!旅行不能
三国两晋时期,嵇康、山涛等七位才子经常共游竹林,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在“竹林七贤”之中,嵇康与山涛的关系最好。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曾经历过惊涛骇浪,但因为彼此能够为对方付出,最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其实,嵇康与山涛两个人虽然都擅长老庄之学,但是他们的出身、性格和追求还是有很大不同。嵇康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性格张扬,生活邋遢,不愿与人交往,其妻系曹操的曾孙女;山涛的父亲为宛句令,他处事低
眼睛是心灵的灯。眼睛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昏暗,世界就黯淡。我要用我那明亮的双眼,去欣赏美丽的四季!  春天,融化的冰雪唤醒了沉睡的小溪。“哗啦啦、哗啦啦”它就像一个歌唱者,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曲。像一个灵巧轻盈的舞蹈者,跳出了一支又一支美丽的舞蹈。又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不知疲倦地快乐玩耍。小草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钻出土地,探出了头,向大地招手问好。柳树姑娘也梳起了漂亮的长发,微风轻轻
【引言】  我们平时作文,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如何说。前者涉及文章的材料问题,后者涉及文章的结构、表达问题。结构是文章的基本模式——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都属于结构的范畴,它能反映文章布局的基本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  对于议论类作文来说,最常见的结构安排有“并列式”“递进式”两种。下面分而述之。  一、并列组合,条理分明  并列组合是使议论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