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完善NS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NS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
【机 构】
: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楚雄州67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完善NS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NS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综合感受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效果以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水沐浴,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甘露消毒丹外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发热、口腔溃疡、皮肤疱疹、恶心呕吐、腹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痛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干预,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PSTR心理应激自测表、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应激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 探讨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神经功能、肌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GBS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持续干预至患者脱机转出ICU.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以及肌力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CSS
目的 探讨基于Barthel量表的分级护理在晚期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Bathel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LQ-C30量表评分)、希望水平(HHI量表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本文对顺产后完全性急性子宫内翻抢救成功的1例患者的诊断、处理等情况进行了报道,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目的 探讨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介入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影响因素和可行性.方法 以文献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实地研究法,从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及医务社工群体分析医务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相关影响因素,找出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不足.结果 由于经济和政策支撑不足、案主自决与传统理念冲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敏感性不够等因素,使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尚未充分参与临终关怀服务.结论 从政策顶层设计和经济支持、医务社工参与并协调案主自决和生前预嘱及提升医务社工的专业性等方面,让医务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参与临终关怀服务,提升死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