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有+所”的历史发展考察及其趋向凝固的环境成因分析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3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现代汉语字典辞书中,“有所”都不被看作一个词,而是将其看作动词“有”加上一个“所”字结构,整体构成动宾式。大量的现当代语料告诉我们,无论是否承认“有所”凝固为词,它们的“貌合”之结构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根据石毓智,“有所”发展到清代,在语义功能上已发生变化,不再表示拥有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是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已有了完成体标记的表达功能。本文关注的是形式,从“有+所”的一般组合到“有所”的趋向凝固,这一过程是怎么样的,其发生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大量语料考察,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In all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dictionaries, “not ” is not regarded as a word, but as a verb “with ” plus a “” “word structure,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dynamic object . A large number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rpus tell us that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ir ”appearance “ has become quite widespread, whether or not it is recognized that ”something According to Shi Yuzhi, “some ” developed to the Qing Dynasty, has changed in the semantic function, no longer means that there is a specific thing, but that some kind of action has taken place, the completion of body mark has been expressed Featur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 from the general combination of “with + ” to “some ” tendency solidification, the process is like, what happened? , Trying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其他文献
网上探究活动(Webquest)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如何更加科学地在近2000个活动中挑选适合大学英语课程需要的活动是一个空白。本文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要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市场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政策的保障,进而从支持政策
Body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connected with culture. This article devotes to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body langua
中国近两千年的翻译史中,归化的翻译法可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自刘英凯先生提出归化乃翻译的歧路这一论点,特别是孙致礼先生明确提出中国的文学翻译将从归化趋向异化以来
本文在评迷国内外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语言教育研究及分析我国翻译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需求分析理论,语言经济价值理论以及成本效益理论等语言经济学理论来研究翻译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产生的生态文学批评,旨在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多丽丝·莱辛的小说,该作品不仅细致描述非洲原始的自然生态
利用2002年2~9月流星雷达的观测, 分析了武汉上空中层顶附近大气环流的特征. 在80 ~ 100 km高度范围内, 冬季纬向环流以西风为主, 在冬季环流向夏季环流转变的过程中, 3月到5月
陆游晚年田家诗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亲切自然,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平易流畅,又不失幽默诙谐。其语言风格的形成跟他善用比喻,活用典故,化用方言俗语,精用词语,多用叠字,好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手段,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隐喻融入到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是词义扩展和语义创造的工具。理解隐喻有利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网络成为知识传播和运用的载体,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式。这种新的学习环境赋予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以勃勃生机,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