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发展转型期,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处理好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与现有的社会变革阶段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企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基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基层党组织建设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石。传统沿袭下来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方式、建设内容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形势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着重分析问题的表现及解决办法。
企业 基层党组织 劳动关系
现阶段企业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不够密切,存在脱离群众的态势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对群众实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波动不够了解,没有深入群众。在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也渗透到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无一不在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至上、消极怠工、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仇富心态等等不良因素。这就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他们要广泛了解社会,知道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同时还要深入群众,倾听百姓诉求,为他们解开困境,避免他们走进死胡同。第二,党组织建设的活动形式脱离群众。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活动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不够贴近群众生活,使得广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形式通常只拘泥于座谈会、宣讲会等等,缺少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使得群众滋生出“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的心态。这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在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常常面临的是两种尴尬的状况:第一是生产与党建工作完全脱离,两者不能相互促进,是企业分工里的两张皮。第二是重生产而轻党建。这一问题虽然不存在于本企业中,但由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方式,党建工作并不直接影响生产,不涉及经济利益和人事任免,因此在一些思想觉悟还不成熟的群众中威信并不太高。在企业基层党建中,企业领导者乃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人员都没有正确的看待党建工作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单一化的看待党建工作,认为党建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对于企业发展并没有实质的推动作用。因此只是忙于应付上级的任务,并未耐心思考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解决办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良好的基层党支部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党建促企建、党建促生产”。
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思想未完全解放在基层党组织的成员上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党员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党员老龄化的问题。近年来新加入的年轻党员数量有限,年轻群众的入黨热情不高。并且在党员群体内部,年轻党员和老一批党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两者之间的特点差异较大,老一批党员吃苦耐劳的作风比较踏实,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强,但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不足,对新生事物的观察和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年轻一辈的党员往往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思维活跃,但存在着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踏实的问题。第二是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正如前面所说,要做好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之间的有机结合,就要求既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又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对于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党员思想没有完全解放,存在着形而上学、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思路不够开阔。没有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驱,思想不解放企业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思路分析
丰富活动组织形式,落实完善相关制度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要有活力和创造力,在活动的形式上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要善于推陈出新,将群众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举办活动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应当本着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制定严谨的各项制度,针对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积极征求党内外的意见,对群众反响不好的党员要予以警示。开展活动目标制度,对于各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成效进行考核,避免活动流于形式。
要充分发挥党建管理对于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与企业的生产部门一道,共同协作抓好企业生产。第一步是要深化认识,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只注重意识形态而不能实际指导生产的观念,企业生产需要的是工作态度端正,政治方向正确的具有高技术素养的员工,而党建工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培养这类员工的主要渠道。基层的党员干部应当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具备高政治觉悟,还要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实力服人,通过自身的贡献来影响他人。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组织的威望和向心力、感召力,进一步团结非党员群众。要不断发挥企业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章的规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支部活动,激发出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党员代表要定期召开党支部大会,结合自身的科学知识和经济形势,寻求发展先机,把握发展方向,通过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
不断优化党员结构,完善党员选举制度在党员的选拔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民主和公平,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自身修养来进行选拔。在选取发展对象时,要重点关注在生产一线活跃的劳动模范、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达到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目标。选取的手段可以结合组织活动平台、考察对象思想修养和业务能力以及群众投票制度的模式,全方位的进行考察,在活动中选拔人才,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定期组织党员活动,促进新生代及老一辈党员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散对于基层党务干部,要本着实践出真知的观念,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培养技术系生产工作又能灵活管理党务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多给新党员锻炼的机会,为党组织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同时也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好带头作用,务实、清廉,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一个组织有方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又会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借此文章笔者对于前期的工作既有总结,又有反思,综合以上各点,必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在企业发展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企业 基层党组织 劳动关系
现阶段企业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不够密切,存在脱离群众的态势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对群众实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波动不够了解,没有深入群众。在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也渗透到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无一不在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至上、消极怠工、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仇富心态等等不良因素。这就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他们要广泛了解社会,知道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同时还要深入群众,倾听百姓诉求,为他们解开困境,避免他们走进死胡同。第二,党组织建设的活动形式脱离群众。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活动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不够贴近群众生活,使得广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形式通常只拘泥于座谈会、宣讲会等等,缺少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使得群众滋生出“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的心态。这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在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常常面临的是两种尴尬的状况:第一是生产与党建工作完全脱离,两者不能相互促进,是企业分工里的两张皮。第二是重生产而轻党建。这一问题虽然不存在于本企业中,但由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方式,党建工作并不直接影响生产,不涉及经济利益和人事任免,因此在一些思想觉悟还不成熟的群众中威信并不太高。在企业基层党建中,企业领导者乃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人员都没有正确的看待党建工作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单一化的看待党建工作,认为党建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对于企业发展并没有实质的推动作用。因此只是忙于应付上级的任务,并未耐心思考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解决办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良好的基层党支部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党建促企建、党建促生产”。
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思想未完全解放在基层党组织的成员上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党员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党员老龄化的问题。近年来新加入的年轻党员数量有限,年轻群众的入黨热情不高。并且在党员群体内部,年轻党员和老一批党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两者之间的特点差异较大,老一批党员吃苦耐劳的作风比较踏实,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强,但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不足,对新生事物的观察和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年轻一辈的党员往往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思维活跃,但存在着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踏实的问题。第二是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正如前面所说,要做好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之间的有机结合,就要求既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又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对于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党员思想没有完全解放,存在着形而上学、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思路不够开阔。没有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驱,思想不解放企业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思路分析
丰富活动组织形式,落实完善相关制度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要有活力和创造力,在活动的形式上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要善于推陈出新,将群众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举办活动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应当本着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制定严谨的各项制度,针对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积极征求党内外的意见,对群众反响不好的党员要予以警示。开展活动目标制度,对于各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成效进行考核,避免活动流于形式。
要充分发挥党建管理对于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与企业的生产部门一道,共同协作抓好企业生产。第一步是要深化认识,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只注重意识形态而不能实际指导生产的观念,企业生产需要的是工作态度端正,政治方向正确的具有高技术素养的员工,而党建工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培养这类员工的主要渠道。基层的党员干部应当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具备高政治觉悟,还要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实力服人,通过自身的贡献来影响他人。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组织的威望和向心力、感召力,进一步团结非党员群众。要不断发挥企业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章的规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支部活动,激发出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党员代表要定期召开党支部大会,结合自身的科学知识和经济形势,寻求发展先机,把握发展方向,通过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
不断优化党员结构,完善党员选举制度在党员的选拔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民主和公平,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自身修养来进行选拔。在选取发展对象时,要重点关注在生产一线活跃的劳动模范、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达到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目标。选取的手段可以结合组织活动平台、考察对象思想修养和业务能力以及群众投票制度的模式,全方位的进行考察,在活动中选拔人才,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定期组织党员活动,促进新生代及老一辈党员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散对于基层党务干部,要本着实践出真知的观念,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培养技术系生产工作又能灵活管理党务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多给新党员锻炼的机会,为党组织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同时也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好带头作用,务实、清廉,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一个组织有方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又会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借此文章笔者对于前期的工作既有总结,又有反思,综合以上各点,必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在企业发展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