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建造”视角下的大型室内主题剧场设计探索——以《重庆1949》主题剧场为例

来源 :世界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播为依托,近年来国内对大型室内主题剧场设计的讨论呈现持续上升的热度。主题剧场作为一种独特的演绎建筑类别,其地理位置、运营模式、观演关系的特殊性,促使建筑师对此类建筑的场地解读、文化挖掘、功能配置、空间营造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以满足历史文化延续、市民文化普及、地区文化输出等社会诉求。本文主要以《重庆1949》主题剧场为例,解答了其作为大型室内主题剧场,是如何去应对特定的原生环境、复合的功能需求、完整的观演体验、复杂的技术手段等矛盾与挑战,补充对此类建筑的设计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藏族建筑特有的结构体系、装饰风格以及场所精神等的解读与分析,表明藏族建筑与其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藏族建筑的选址与用材,体现出其朴实的生态观;其建造与维护,体现平等的建筑生命观;其形式与空间,表达着深邃的建筑宇宙观。藏民族对建筑的认知是多维的,既有现实功能与实用的需求,也有对其生存环境与生态的认知,更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表达。根据近20年建筑的实践,笔者试图从“四藏理论”“三零理念”和“多维视角”等多维度进行探索,阐释藏族建筑的价值理念与发展
近20年快速的城市演变过程,使山地城市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空间碎片化、可识别性差、可达性不足、地域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为此,需要围绕山地城市高密度旧城区的再生发展需求,从城市微空间改造、特色街道肌理保护与重构、立体步行景观体系构建、滨水空间再利用等角度,探索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策略与设计方法,以构建具有鲜明山水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及与之呼应的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