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保护效果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来源 :公共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从瞄准效果、救助充足性和减贫效应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低保救助制度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为了获得更可靠的低保瞄准评估结果,文章使用Ravallion反事实模型和Alkire-Foster多维度贫困测量框架来识别贫困。考虑到行为激励效应可能对保护效果评估结果的扭曲性影响,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PSM)和估计边际税率两种方法对农村低保救助的行为激励效应进行了开拓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其瞄准效率在发展中国家同类型减贫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仍然不容忽视;农村低保救助水平不足问题严重;尽管获得救助对低保样本的减贫效果较为显著,但对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另外,初步的实证检验并未发现低保救助有显著的负向行为激励效应。这表明,未来农村低保政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通过改善瞄准和提高救助水平来促进其保护性功能的实现。
其他文献
这是一段较为“神奇”的三维动画——在长度为200帧的动画中,球棍模型沿Z轴旋转360°的同时,从0~50帧为B12分子球棍模型慢慢“切去”十二个顶点逐渐转变为C60分子球棍模型;从
根据在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总结,提出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三条重要途径。
本文在对河北省及其周边省市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了机械学科大学毕业生工作情况、企业对其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情况、学生自身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指出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省许多地方初中化学已陆续使用新教材。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课程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誉。特别是为提高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