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避免内瘘闭塞,提高内瘘成熟。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瘘成熟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280-02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是持续时间最长、安全性最高的血液通路,所以内瘘是患者的生命线。对其加强护理,保护好动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关重要,也是对患者生命的重视。现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干预的有效护理措施,现对30例通过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01 -2014-02内瘘术后的患者。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 74岁。
  1.2 手术方法
  前臂桡动脉-头经脉端侧或端端吻合
  1.3术前宣教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对手术侧肢体进行血管保护,避免在手术侧肢体进行动静脉穿刺、输液、测血压等。每日可用温水湿敷准备手术区域或者远红外线治疗仪定时照射,以利于血管扩张、暴露,确保手术成功。手术当日更换宽松袖口,手术区域给予备皮。如果是刚刚进行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予术前鱼精蛋白对抗肝素,避免术中渗血不止。
  1.4 术后宣教
  术后取平卧位,并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禁忌术侧肢体受压,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术侧肢体水肿。禁止术侧肢体进行静脉输液、注射、测血压等操作,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并告知患者术侧肢体不可提重物,不可佩戴过紧饰品,站立时可用三角巾或者绷带吊起术侧肢体,曲肘成90°。要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并保持辅料清洁、干燥,防止辅料潮湿,引起伤口感染。指导患者准确自我判断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手触瘘口是否有震颤感,如果震颤消失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并及时处理。术后3天给予宣教手臂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空手握拳及握力球功能锻炼,锻炼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1.5 观察方法
  对患者头静脉与桡动脉展开端侧或端端吻合,构成皮下动静脉内瘘,2013-01~2014-02患者内瘘术后早期观察,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改变,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如有变化及时处理。观察内瘘侧手臂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如果需要更换辅料,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辅料不易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最佳。观察内瘘后经脉是否有震颤及血管杂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住院期间在术后1小时内反复每20分钟听诊动静脉内瘘血管震颤音1次,术后4小时后每1小时听诊1次;术后8小时后,每4小时听诊1次,术后72小时给予宣教手臂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空手握拳及握力球功能锻炼,同时继续进行远红外线治疗仪定时照射。术后96-120小时可在离吻合口10cm以上的近心端肢体静脉段热敷或继续进行远红外线治疗仪定时照射,促进内瘘静脉动脉化成熟,减少血栓形成。术后4-8周内瘘成熟后才能使用.
  2 结果
  30例有4例術后半小时出现血管震颤音消失,给予局部拍打内瘘处,给予低分子4000u皮下注射;有1例术后1小时未闻及震颤音,上述处理并无好转,给予原位手术取栓治疗。有3例术后2小时血管震颤音弱减,给予局部内瘘轻柔,连续拍打,后给予低分子4000u抗凝治疗,情况好转。有1例术后5小时突然血管震颤音消失,立即给予局部内瘘轻柔,连续拍打,后给予低分子4000u抗凝治疗,给予患侧尿激酶缓慢静点,情况好转。上述早期发现,早期护理后,内瘘血管震颤音均逐渐响亮,大大促进了内瘘的成熟速度及成果率。30例患者术后严密监测,均在1月或2月后开瘘,内瘘均成功试用。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属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安全、使用时间最长的血液通路,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所以内瘘建立的血管通道便成为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轻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内瘘术后的早期护理尤为关键,术后的早期护理监测更为关键。不是术中成功就可以,要让患者减少痛苦,提高一次性成功机率。通过有效护理的监测,促使内瘘成功率提高,在临床中术后的早期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促使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丽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84例的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 (24-0134-01)
  [2] 张长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中国疗养医学2014年第23卷第8期2014(08-0727-02)。
其他文献
森林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我国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微生物特征、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模式和轮栽模式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熵、易氧化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作为反映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指标。
通过四川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主体、服务主体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该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
【摘 要】 目的:预防和缓解新生儿呕吐的发生,探讨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分别采取合理喂养、保持患儿安静、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针对呕吐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发生呕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喂养不当、胃食道反流、咽下综合症以及消化道畸形;平均百分比16.2%,其次为消化道畸形、幽门痉挛、颅内压增高、肠道外部感染、肠道内部感染、用药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并以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