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则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张志公语)。多少年来,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兴趣呈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学生认为作文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谈“文”色变。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做好表率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得爱作文,能作文,常作文。“身教胜于言教”。老师的文章写得好,不仅会使学生“信其师,听其教”,更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教五年级时,县电视台《教苑广角》栏目组要在我班录制一节活动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先给学生下达了一个任务:写一篇文章——《记一节有意义的活动课》,并且老师要和你们进行作文比赛。因为我们班这节录像课要在县电视台《教苑广角》栏目播放几次,更因为老师还要和他们进行这节课后的作文比赛,所以孩子们的上课热情和写作兴趣都非常高。结果这次习作比哪次都写得成功。老师的表率作用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老师的“胜利果实”时,孩子们会从心底里萌发一种愿望——像老师一样,写好作文。
  二、倡导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加强阅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读中模仿,从读的作品中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揣摩写作方法。这样在下笔之时,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过的书,记下的材料,似乎并不留在脑海里,但当主题一产生,要写作了,这些潜伏的知识、材料,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使你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是 “会吟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
  三、拥抱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而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什么样的说教也不及亲身体验来得有效。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生活的的有心人。对小学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的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我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文章。例如让学生弯腰捡纸屑,体会纸屑虽小,但人人皆扔,便影响了校园的美观,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自觉捡起来,事虽小,但既美化了校园,又提升了自己的行为品质,乐在其中;学校水龙头哗哗地流淌,你主动关紧了,事虽小,但体现了你节约用水、爱护公物的好的品质。告诉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欣赏雪景。教室前的一盆菊花,操场旁的一棵垂柳……只要经过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四、重视体验
  可以说,学生习作无病呻吟、假话盛行的毛病皆来自缺少生活体验。日常生活中,学生体验的机会不多,游戏则能弥补这一缺憾。有幸观看了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抢橡皮》的视频,很受启发。于是我也尝试着进行了《上课吃花生》的作文课教学。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花生,首先让学生们用心观察:这颗花生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上面有没有突起的横纹和竖纹?摸一摸,是滑溜溜还是毛糙糙?衣服硬不硬?个子高不高?身子胖不胖?猜一猜,肚子里有几个宝宝;闻一闻,有什么味道?躺在桌上的花生像什么?然后,让全班学生按碎花生,倾听花生破碎的声音。最后让学生用牙齿去咀嚼,用舌头去品尝。这节课后,孩子们收获的是自信、兴趣和激情,因为他们上课从来没有吃过东西,这绝无仅有的形式,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孩子们通过习作体验,便有了”我要写”的诉求,再不愁“无米可炊”,再也不用咬破笔头去编了,反而不吐不快,完全忘记自己在作文。
  五、灵活指导
  1、加强辅导,淡化批语
  作文批改,老师辛苦,学生并不领情,甚至看也不看。老师落了个白辛苦,可谓事倍功半。与其这样出力不讨好,我认为倒不如写作时多指导,修改时淡化评语,把耗时费力的作文评语这种无效劳动变为有效劳动。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作文时,改老师坐讲台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现场指导。这样面谈、面议,学生们的作文交上去也不会有大的毛病,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已经得到了老师的指点,这样老师改作文的任务就会减轻,而教学效果还会更好。
  2、因人而异,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和赏识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现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3、修改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文章修改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总之,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渠道很多,方法也很多。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谈谈自己的做法、观点和方法。  一、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在《让地理走进生活》中,侧重让学生比较中国多个地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区别,以及我们本地的衣食住行的特点,这些东西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在饮食方面,询问学生对于水果的喜好,并让他们回忆在平时的什么季节、什么地区多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并且可以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中的最高表现,它具有以下特点:(1)积极主动性,这是指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2)求异性,这是指探究问题的答案
[摘 要]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没事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成效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将游戏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美术;应用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毛泽东也说过:“要游戏,要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可见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对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