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杉浦康平是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1970年起开始书籍设计。本文根据笔者参加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有幸听到杉浦康平的精彩演讲,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认识对杉浦康平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进行浅析,使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者能够清晰地看待和解析日本设计与其本土文化的融合,站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放眼未来,为构建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而寻觅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杉浦康平书籍装帧艺术“一即多、多即一”万物共生
杉浦康平是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1970年起开始书籍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陀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1982 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勋章等。杉浦康平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以其前沿的设计理念、巧妙的设计角度将佛教、好莱坞、科幻等多种不同文化完美融合到自身的作品之中。将亚洲传统的、神话的图像、纹样、造型的本质形容成“万物照应的世界”,见诸于多部著作。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
2009年10月参加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有幸听到杉浦康平先生的精彩演讲,真是受益匪浅。现根据此次参加大会自己的学习和认识对杉浦康平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进行浅析。
1.装帧的概念
书籍装帧就是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设计包括书籍封面、书脊、腰带、以及包装的结构形式等等;内文版式、环衬、版权页、目录、以及插图等等;还有工艺、用纸、油墨等都能够在书籍的五感(视、触、听、闻、味)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书籍的四要素(文字、图像、素材、色彩)的准确把握来达到外与内、形与神的完美统一,以施展书籍活性的生命力。
2.“一即多、多即一”的设计规则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上杉浦康平先生演讲中提到“一即多、多即一”的设计规则,一本书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从书的切口看,一本书是由许多页组成,也就是‘多’。杉浦康平把一本书籍比作一个画廊,画廊门口的招贴比作书籍的封面,要想了解一个画展,首先可以通过画廊门口的招贴了解此次展览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版权书的精髓在于封面,封面上适当的图片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文字来介绍,也就是‘一’。画廊中的多幅展览作品,也就是书中的详细内容,也就是‘多’。
“一即多、多即一”的设计规则,蕴含着动态生命的整体表现。多元与凝聚、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都不要獨舍一端,明白融合的要义,而产生出更具涵义的艺术张力。依靠两只脚走路的人类,亦步亦趋这是人们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如果行走中后脚不是实实在在地踩在地上,前面这只脚也迈不出有力的一步,这后脚不是踩在拥有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的母亲般的大地上吗?人类正是踩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的第一步,才会迈出强有力的文明‘第二步’。进化与文明,传统与现代二只脚交替,以清晰、单纯、扎实的步伐,这才有迈向一个前进方向的可能性,这正是‘多即一,一即多’的道理。
3.万物共生的设计理念
杉浦康平对亚洲以及东方文化的深刻思考基础之上的设计理论思维是博大精深的,这种亚洲本土乃至世界的设计理念的形成,是他深刻体验了欧洲的设计文化之后,源于反思、反省基础上产生的。杉浦先生的设计语法是典型东方式的,带有强烈的东方哲学色彩,核心是和谐、共存。他强调“多主语世界”,即“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解释为“万事万物都有主语,森罗万象如过江之鲫,是一个喧腾世界。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彼此重叠丛生、盘根错节,连成一个网,每一个事物经过轮回转生达到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存,即共享精神气韵。”所以他在做设计之前就一定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所要设计的事物,也就是和自己的眼睛一起理解所看到的生命万物,才能够用更多维的视角,即“复眼”去表现这个生机勃勃的喧闹世界,力求使每一个个体能够统一和谐的存在于这个载体之中,最终使设计的整体在各个复合元素的共创之中,营造一种充满感情又极具视觉张力的版面。这种理念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无相契之处。
通过分析杉普康平先生的设计,他并非是纯粹物质性地在做书,画面空间中元素的编排更不是机械性的,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意境,通过一些视觉化的元素更深刻地来表现作者的灵魂与作品的核心思想,同时将其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运用贴切恰当的设计语汇融入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只能够用眼睛去读,而是可以用“心”去读,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感受到书本散发出的宇宙的力量。这种宇宙的构筑设计理念和杉浦康平先生在大学所学的建筑设计专业有相当的互动关系。他将书视为建筑物一样的三维立体,建筑学中是将空间分析成平面图、立面图等几种表现形式,建筑空间以无数图面叠压、聚集来表现。他巧妙地将其应用于书籍设计中,此时书籍就成为空间的载体,即一本书容纳着广阔的空间。“书既是宇宙,又是生灵,它能承载也能释放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可以说它是触及未知世界的载体,所以设计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体验一个生命宇宙,书中森罗万象的无一不是生命体,
一切都在这个生命网中共生”
本文通过参加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自己的学习和认识对杉浦康平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进行浅析,使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者能够清晰地看待和解析日本设计与其本土文化的融合,站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放眼未来,为构建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而寻觅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杉浦康平书籍装帧艺术“一即多、多即一”万物共生
杉浦康平是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1970年起开始书籍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陀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1982 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勋章等。杉浦康平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以其前沿的设计理念、巧妙的设计角度将佛教、好莱坞、科幻等多种不同文化完美融合到自身的作品之中。将亚洲传统的、神话的图像、纹样、造型的本质形容成“万物照应的世界”,见诸于多部著作。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
2009年10月参加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有幸听到杉浦康平先生的精彩演讲,真是受益匪浅。现根据此次参加大会自己的学习和认识对杉浦康平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进行浅析。
1.装帧的概念
书籍装帧就是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设计包括书籍封面、书脊、腰带、以及包装的结构形式等等;内文版式、环衬、版权页、目录、以及插图等等;还有工艺、用纸、油墨等都能够在书籍的五感(视、触、听、闻、味)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书籍的四要素(文字、图像、素材、色彩)的准确把握来达到外与内、形与神的完美统一,以施展书籍活性的生命力。
2.“一即多、多即一”的设计规则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上杉浦康平先生演讲中提到“一即多、多即一”的设计规则,一本书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从书的切口看,一本书是由许多页组成,也就是‘多’。杉浦康平把一本书籍比作一个画廊,画廊门口的招贴比作书籍的封面,要想了解一个画展,首先可以通过画廊门口的招贴了解此次展览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版权书的精髓在于封面,封面上适当的图片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文字来介绍,也就是‘一’。画廊中的多幅展览作品,也就是书中的详细内容,也就是‘多’。
“一即多、多即一”的设计规则,蕴含着动态生命的整体表现。多元与凝聚、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都不要獨舍一端,明白融合的要义,而产生出更具涵义的艺术张力。依靠两只脚走路的人类,亦步亦趋这是人们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如果行走中后脚不是实实在在地踩在地上,前面这只脚也迈不出有力的一步,这后脚不是踩在拥有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的母亲般的大地上吗?人类正是踩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的第一步,才会迈出强有力的文明‘第二步’。进化与文明,传统与现代二只脚交替,以清晰、单纯、扎实的步伐,这才有迈向一个前进方向的可能性,这正是‘多即一,一即多’的道理。
3.万物共生的设计理念
杉浦康平对亚洲以及东方文化的深刻思考基础之上的设计理论思维是博大精深的,这种亚洲本土乃至世界的设计理念的形成,是他深刻体验了欧洲的设计文化之后,源于反思、反省基础上产生的。杉浦先生的设计语法是典型东方式的,带有强烈的东方哲学色彩,核心是和谐、共存。他强调“多主语世界”,即“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解释为“万事万物都有主语,森罗万象如过江之鲫,是一个喧腾世界。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彼此重叠丛生、盘根错节,连成一个网,每一个事物经过轮回转生达到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存,即共享精神气韵。”所以他在做设计之前就一定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所要设计的事物,也就是和自己的眼睛一起理解所看到的生命万物,才能够用更多维的视角,即“复眼”去表现这个生机勃勃的喧闹世界,力求使每一个个体能够统一和谐的存在于这个载体之中,最终使设计的整体在各个复合元素的共创之中,营造一种充满感情又极具视觉张力的版面。这种理念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无相契之处。
通过分析杉普康平先生的设计,他并非是纯粹物质性地在做书,画面空间中元素的编排更不是机械性的,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意境,通过一些视觉化的元素更深刻地来表现作者的灵魂与作品的核心思想,同时将其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运用贴切恰当的设计语汇融入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只能够用眼睛去读,而是可以用“心”去读,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感受到书本散发出的宇宙的力量。这种宇宙的构筑设计理念和杉浦康平先生在大学所学的建筑设计专业有相当的互动关系。他将书视为建筑物一样的三维立体,建筑学中是将空间分析成平面图、立面图等几种表现形式,建筑空间以无数图面叠压、聚集来表现。他巧妙地将其应用于书籍设计中,此时书籍就成为空间的载体,即一本书容纳着广阔的空间。“书既是宇宙,又是生灵,它能承载也能释放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可以说它是触及未知世界的载体,所以设计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体验一个生命宇宙,书中森罗万象的无一不是生命体,
一切都在这个生命网中共生”
本文通过参加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自己的学习和认识对杉浦康平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进行浅析,使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者能够清晰地看待和解析日本设计与其本土文化的融合,站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放眼未来,为构建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而寻觅出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