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人的“间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语中的“间”除了其表意功能外,还具有很多的文化内涵,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中。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以探讨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 日本人 “间意识” 文化内涵
  
  一、引言
  提到日语中的“間”(读作MA)字,大家并不陌生,它源于汉字“间”,但又不完全等同,在日语中它不仅使用频度高,用法繁多,而且这个词颇能反映日本文化的某些特征,日本学者剑持武彦甚至在著作《间的日本文化》中干脆把日本文化称为“间的日本文化”。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日本人的“间意识”,以及对日本文化中由“间意识”所支配的种种行为进行考察,以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把握。
  二、中日“间”的对比
  汉语中的“间”表示时空意义上的一个范围,比如“时间、空间、期间、区间、房间、人间、车间、午间”等,日语中的“间”也表示时空范围,除此之外,还主要用于表示做某事的时机,条件和场合。日语表达中各种各样的“间”随处可见。事物的间断期称为“合間”或“絶間”;朋友叫做“仲間”;缝隙称为“隙間”;两个事物间的狭小间隔是“狭間”;费事费时是“手間”;房屋有“借間、居間、洋間、茶間、土間、寝間、応接間、奥間”;天上有“雪間、風間、雲間、晴間、雨間”;地上有“谷間、潮間、波間、岩間”,等等。
  无论哪种情况,日语中的“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空白区的存在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比如“隙間”、“昼間”、“話は間が大切だ”。日本人是很重视空白区域的,不只对说话来说重要,对一切事物都很重要,再比如:“間が抜いた音楽”、“あの間抜けめ”、“間が悪い”、“間に合う”等。
  由此可见,日语中的“间”不仅仅意味着单纯的时间、空间的概念,更多是意味着直接影响事物整体价值判断的关键所在。“间”是一种包含着相对,辩证思想的观念,即一种事物与他事物之间应该具备的一种合理的,正常的状态。
  三、日语中“间”的文化内涵
  在日本文化的范畴中,“间”的观念体现在许多方面。具体来讲,在日式房间里,有一块很神圣的空间——床の間”,那个地方一般直挂一幅画轴,插一束鲜花,别无它物。也许很多外国人从实用的角度看认为这是浪费空间,但这个有限的空间对日本人而言却很重要,因为这是能体现房屋主人审美情趣的重要空间。另外,和式房间的“玄关”也是“间”的很好体现。这一块既不属于“内”又不属于“外”的“间”,而是属于内和外的过渡空间。“玄关”给主人和客人一个回旋的余地,主人可以在这里判断是否请客人进屋,即使不让客人进屋,因为已经在“玄关”接待了,也就不算把客人拒之门外。日本人很注重“玄关”,保持它的整洁明亮,因为这是生活中重要的“間”。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日本乘坐电车的时候,车门关闭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关上,而是关到一半时有一个短暂的停顿,然后又向两边微微打开一下,最后才关上。这种设计显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是在“开”与“关”之间设计一个“间”,以便过渡这两个行为,可谓匠心独具。
  此外日语中一些寒暄语,也有“间”的影子。我们很难找到最准确的翻译,但这里的确是日本人的一种普遍心理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说日本人吃饭的时候都会先说句“いただきます”再开动。这是因为日本人在“没开始吃”和“开始吃”两个行为之间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即“间意识”的体现,否则就会觉得唐突。同样道理,日本人从外面回到家里,有时明知家里没人,也会习惯说句“ただいま”,实际上这是“在外面”和“回到家里”两个行为之间的过渡,是用语言确认的“间”,这一类寒暄语不仅仅是说给对方听的,同时更是说给自己听的。这些都是确认“间”意识存在的寒暄用语。
  注重体察及感觉等不显扬表达方式的日本人来看,“间”不仅用于语言交流,而且是构成日本人审美意识的重要内容。“间”是一种情景,一种氛围,它给人留有充分的想象判断的余地,而这种“余地”是日本文化所注重和推崇的。俳句是日本文化独有的一种诗歌形式,一共17个音符,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诗歌,也是日本的国粹。日本人为什么推崇俳句,什么样的俳句才是好俳句?接下来就拿江户时代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的一首世代传颂的俳句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
  水の音
  如果翻译成汉语再简单不过了:“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对于那些不大了解日本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来说这很难理解。其实,好的日语俳句,不要求表达什么思想、主张、感情,更不允许出现什么议论,评判。好的俳句是在遵循一定韵律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给读者描述一个情景,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就够了。简而言之,俳句的作用就是创造能够令人产生遐想的“间”,而芭蕉的俳句之所以能够传世,正是因为它符合了日本人的审美精神。古池、青蛙、水声三者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时空相交、天地浑然的立体画面。而且它所描述的那种空凉、寂寥的情景又是日本人十分喜欢的。日本人之所以喜欢俳句,首先是因为他们拥有对“间”持有正向价值判断的文化背景,而用最少的语言符号表现这种“间”又要求有相当高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可以说俳句是美学和语言文学相结合的产物。
  此外,如「能]表演中的「せぬひま」(間隙、世阿弥语),俳句及和歌中产生的「余情」的结节点,台词,话艺中的换口气及休止,等等,通过表示「切断」及「無化」的「間」的插入,使内容更具张力。另外,它还被广泛用于音乐的旋律中。日语的歌曲与节奏相比更注重旋律,把握好其中的间歇余韵,以及声音的伸缩至关重要,而日本音乐中独自的“间”感觉正是将音乐中的抽象的意境及无声的余韵具体再现的寄托。比如说「間が持つ、持たない」、「間が抜ける」、「間が抜ける」等,倘若我们将此以一种感觉扑捉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是为我们扑捉音乐中的优美旋律找到了捷径。
  总之,对于日语中的“间”,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方面的掌握,很好地把握其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准确掌握一些日语表达,欣赏日本一些传统文化,聆听一些优美音乐旋律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剑持武彦.“间”日本文化[M].(日)日本朝文社.
  [2]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日)岩波新書.
  [3]王健宜.论日本语和日本人文化中的“间”意识[J].
  [4]刘军.日语中“间”一词的解析[J].日语知识.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实施自我规划教育对当今大学生的意义,着重分析了目前高校在实施自我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自我规划 作用 实施    1.当代大学生现状  根据最近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为2979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而到202
摘 要: 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系列探索,旨在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忧患意识,明确历史使命,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最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  化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因创造出更多的新物质而丰富人类的生活,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又得担负起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的责任。因此化学与人类的生活质
摘 要: “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使学生逐步树立较为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高尚的情感、修养,另一方面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搭建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关键词: 职中语文教学 人文关怀 聆听 共鸣 反馈    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
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从整体上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而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有效途径。切入点的选择不拘一格,可以从内容的理解、艺术的欣赏切入,也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入。  关键词: 高中阅读教学 整体把握 切入点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字词,修辞及基本的文
一、案例背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是一篇老课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由于课文描述的情景远离孩子的生活,很难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期间的情感。如何在常态课中,让孩子们深切感受这份伟大的友谊呢?我陷入了焦灼中。反复品读课文后,我发现课文的前三段都采用叙事
摘 要: 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记住并灵活运用词汇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可现实情况是,平时学生们花了不少的时间,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还是方法不恰当。为此,我们在用功的同时,一定要五官并用,勤于动口,善于思考,采用科学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词汇 记忆法 高效    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共识。20世纪70年代,
摘 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教学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关键词: 语文生活化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作业设计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祈使句及动词词组。通过教“Open the window,please.”及否定句“Don’t open the door.”两种句式,让学生掌握“请别人干某事”和“叫别人不要干某事”的英语表达法。  二、目标预设  1.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eat,drink,write,read,copy,draw,close,open。
某次,我听到一位学生代表做国旗下讲话,是爱国主义的大主题,说得都对也很好,相信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感觉演讲稿有点“官样”,说教有余,情感不足,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打了折扣,因为面对青少年没有感动就没有教育。从写作的角度看,语文教师是有责任的,我们给了学生太多分析文章的技巧,却忽视了学生对生活这部大作的品味和对生活的思考;我们训练学生写作紧扣主题,却轻视了如何更好地表现主题和表达情感。技巧大于表达,知性
摘 要: 美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感,实施美感教育,让美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形成美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美的语言,并且洋溢激情,让学生充分感悟美的情感,使美感目标能顺利实现。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美感 美的氛围 美的语言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是面对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