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六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的适应证和疗效。

方法

回顾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对6例良性肝脏肿瘤的患者实施的肝移植术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2例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肝脏间质错构瘤,1例为肝门部胆管黏液性囊腺瘤,1例为肝脏腺瘤。对患者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管理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

6例均行原位肝移植术,1例为活体供肝,其余为尸体供肝。1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余5例患者围手术期全部存活并且肝肾功能正常出院,术后随访22~88个月,存活至今,患者移植物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均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或社会活动。

结论

对于不能切除症状明显的肝脏良性肿物,肝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50例,患者按是否吸烟及慢阻肺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分为不吸烟非慢阻肺组(16例)、吸烟非慢阻肺组(16例)、吸烟慢阻肺组(18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三组气管、肺实质中IL-17的表达,气管、肺实质中IL-17的相对表
目的观察基底样乳腺癌(BLBC)特异性微小RNA(miRs)及其靶基因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基因,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miR及其靶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荧光素酶实验示miR-205靶向调控KLF12(P=0.001 6)。QRT-PCR示,miR-205在MDA-MB-468细胞(P=0.007)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1年的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中国急诊房颤注册研究(20家医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年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 6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有227例(16.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可手术肺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和B(MICA/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于2003年12月诊治的可手术肺腺癌10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MICA/B蛋白的表达,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标准≥5分者为高表达组,<5分者为低表达组。运用χ2检验分析MICA/B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