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天然免疫系统减轻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诱导急性肾损伤(AKI)的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IRI组及IRI+MSCs组3组,每组15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5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IRI诱导的AKI模型;Sham组只开腹分离肾蒂,但不夹闭双侧肾动脉。于再灌注6 h,IRI+MSCs组经尾静脉注射1×104/μL 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MSCs 100 μL;IRI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48 h后取血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计算肾小管损伤评分。再灌注24 h和72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浸润至肾脏的白细胞总数(CD45+),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浸润至肾脏的中性粒细胞(Ly-6G+)及巨噬细胞(F4/80+)数量。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I组48 h SCr、BUN显著升高〔SCr(μmol/L):180.3±8.8比9.7±3.5,BUN(mmol/L):112.1±8.3比9.4±2.3,均P<0.01〕,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分:4.80±0.55比0);24 h和72 h肾脏白细胞浸润数显著升高(×105个/g:60.50±2.56比19.46±4.83,42.00±1.87比14.70±3.74,均P<0.01),同时免疫荧光染色可观察到肾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数明显增加,但再灌注72 h细胞数量较24 h时明显减少。与IRI组相比,IRI+MSCs组可显著降低48 h SCr、BUN水平〔SCr(μmol/L):99.0±8.0比180.3±8.8,BUN(mmol/L):84.5±7.6比112.1±8.3,均P<0.01〕,肾脏中坏死肾小管明显减少,肾小管有所修复,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降低(分:2.60±0.55比4.80±0.55,P<0.05);24 h和72 h时浸润至肾脏的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105个/g:24.20±4.53比60.50±2.56,31.70±3.15比42.00±1.87,均P<0.01),肾脏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72 h白细胞浸润数较24 h时显著增加(×105个/g:31.70±3.15比24.20±4.53,P<0.05)。

结论

MSCs可能通过减少浸润至肾脏的炎性细胞总数,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浸润至肾脏的巨噬细胞数量,从而减轻IRI诱导的AKI。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富氢液对脂多糖(LPS)刺激人肠上皮细胞(Caco2)单层模型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培养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传代至第28~35代的细胞用于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富氢液组、LPS组和LPS +富氢液组。空白组和LPS组用正常培养基培养,富氢液组和LPS +富氢液组用含饱和氢气培养基培养;L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