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提诺:充盈与流溢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提诺(Plotinos,约204-270年)出生在埃及的来科波利斯,于243年来到罗马办学授课,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被罗素视为“古代伟大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人”。普罗提诺在罗马的生涯恰巧是和“罗马史上最多灾多难的一段时期”相伴随,人生的严酷使他对实际的世界不抱希望,而埋首于柏拉图所创造的“理念世界”之中寻找幸福。
  在政治动荡、社会变乱的时代,虽然不利于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之构建,却往往会因为与现实的碰撞和强烈的反差而产生异常绚丽的思想火花,达到一种平静氛围中冥思苦想所不能及的深邃和高远。
  获得孩提般满足的单纯物质幸福,就与物欲横流的幸福划清了界线,却反而让思想家更容易得到。受柏拉图的影响,普罗提诺认为幸福就在于对永恒理念世界的追求和把握,它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亦更有意义。对他而言,理念世界乃有其充盈和完满,而自身“满”则“溢”的道理则可解释世界万物之源。如果没有自身的完满,则不可能出现积极的流溢,流溢反映出充盈,而自身不足仍勉强去倾倒则会损己亏空,只能说明对自我的伤害和力不从心。
  当然,普罗提诺的“流溢”说基于其神圣之维的审视和思考。这种“流溢”源自“太一”的充盈,“太一”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泉源实质上即“上帝”,这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超越一切存在且创造一切存在。而这种创造方式即“太一”永恒、无损于自我的“流溢”或“漫溢”。“太一”永远充盈,而且有着如日之光、火之热那样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流溢”。
  普罗提诺从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一“流溢”,并且如同三位一体的神圣关联那样来理解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其一为“太一”,恰如至高无上的上帝:“上帝是无限的喷泉,从中涌出流水,而无限的水源永不枯竭。上帝是太阳,从中辐射光芒,而无损于太阳”。上帝并没去有意识地创造宇宙,而宇宙则是出自上帝的流射和漫溢。
  其二为“努斯”,从“太一”中流溢而成,“努斯”乃是“太一”的影子,常被译为“心智”、“心灵”,“理性”、“理智”或“精神”,因其乃“太一”的自我追求或自我照亮而被称为“神圣的心灵”,也因其具有理智的蕴涵而被理解为“理念精神”。
  其三则为“灵魂”,它虽低于“努斯”,却是真实世界之一切生物的直接创造者。“灵魂”乃“神智”的产物,从“努斯”中流溢而来,先为“世界灵魂”,从中才流溢出物质世界即自然。所以,“灵魂”从根本上来讲也是来自“太一”之流溢,而自然世界只是“灵魂”的最外在范围。在普罗提诺看来,“灵魂”的意义就在于其双重性,它不仅有向下的运动,由此构成与现象世界的关联;而且还有向上的运动,从而可以向精神世界回归。
  从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中,我们可以窥见“神圣”三位一体的内在运动,及其精神世界与大干世界的有机关联;“灵魂”由下降而上升,给我们以“天人感通”或“天人合一”之启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其他文献
唐朝玄宗时代敕道士蔡伟,编辑《后仙传》一书时,整理好《魏夫人传》。魏夫人是魏晋时期一位著名道教人物,道教上清派的开启者魏华存女真。道教上清派女性成道称“元君”,男性成道称“真人”,故称魏华存(252—334年)祖师为“魏元君”。  乃父魏舒少年艰辛,后虽历任高位,但人生“处穷独之苦”,“每哀恸”后,又自叹:“吾不及庄生远矣,岂以无益自损乎!”父尊处世理念、社会经历和家庭境遇,对魏华存思想形成和未来
由于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及其每年的增加,研究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风险评估成为了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作者重点介绍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其风险
近代中国,西方国家纷纷在华设立银行,它们挟资本、管理及强权优势,对中国本土新兴银行保持着高压态势。夹缝之中,在一批杰出银行家的带领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官商合股及私人资本银行逆境崛起,其中张嘉璈领军的中国银行堪称表率。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清政府所开设的户部银行,1905年在北京成立,后来改称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权利。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改为官商合办,与交通银行同兼国家银行的职责。在掌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东晋时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葛洪从小在贫困环境中成长,他“性寡欲”,不尚交游,“为人木讷,不好荣利”。他年少时即十分好学,“夜辄写书诵习”,由于经济条件差,“躬自伐薪以贸纸笔”。“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三国时被人称为“葛仙公”的葛玄是葛洪的叔祖,据说葛玄东吴时“学
人类活动离不开能源消耗。按照远古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可谓开创了人类利用生物能源的先河,已经有意识的使用碳能源。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着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工业革命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