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Cu-Al尖晶石材料的表征识别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da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机械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组成不同的纳米铜铝尖晶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2-TP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基于H2-TPR技术能够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固溶体与计量CuAl2 O4尖晶石,并可得出合成样品中Cu-Al尖晶石晶相的分子式.H2-TPR分析条件的研究表明:称样质量、气体流速、升温速率和热导电流等对还原峰温度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但样品中不同铜物种的相对含量保持基本不变,证明了基于H2-TPR技术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一定组成的Cu-Al尖晶石样品,适宜的H2-TPR分析条件应综合考虑称样质量、气体流速、升温速率和热导电流.
其他文献
采用NaOH改性稻壳为吸附剂,探究稻壳在不同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同时利用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吸附剂进行物化特性、样品形貌等分析.结果 表明,采用4 wt.%NaOH改性稻壳,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0 mg·L-1、pH为6.0、温度为25℃、震荡时间为12 h、吸附剂用量为2.0g·L-1时,吸附量为39.69 mg·g-1,吸附率达99%以上,比未改性稻壳吸附量提高了107%.改性稻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
本文采用沉淀法成功合成了Fe(Ⅲ)掺杂的ZIF-67,采用XRD、BET、SEM、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ZIF-67及Fe/ZIF-67对甲基绿的吸附效果.结果 表明,7%Fe/ZIF-67对甲基绿染料表现出优越的吸附性能,60 min内可以将100 mg·L-1甲基绿溶液完全去除,优于纯ZIF-67.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在水相中可见光下2-卤代-N-苯基苯甲酰胺与二苯乙炔为原料,室温条件下,采用便宜、易处理且环境友好的曙红Y作光催化剂,催化反应获得较好收率的一系列的异喹啉酮类产物,生成相应的目标产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6%,为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3Kδ)与多种恶性肿瘤及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药物靶点.伊德利塞(Idelalisib),PI3Kδ抑制剂,是首个被FDA批准上市的PI3K抑制剂,以此开启了PI3 Kδ选择性抑制剂开发的热潮,但是严重的毒副作用阻碍了该类化合物的使用.随后,度维利塞(Duvelisib,IPI-145)于2018年被批准上市,度维利塞是PI3 Kδ/γ选择性抑制剂,然而目前关于度维利塞的选择性PI3K抑制分子机制报道较少,且目前尚无度维利塞/PI3K复合
以三聚氰胺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水热结合热处理工艺得到多孔g-C3 N4(PCN),然后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了Ag/PCN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UV-Vis DRS、TEM和电化学等测试对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g-C3 N4和多孔g-C3 N4相比,Ag/PCN具有更好的光吸收能力和更强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同时对材料可见光降解四环素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5-Ag/PCN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性能,其对四环素降解速率(0.0295 min-1)是g-C3N4(0.0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1-氯乙酸、Well-Dawson构型H7[P2Mo17VO62]、,H8[P2Mo16 V2O62],、H9[P2Mo15 V3 O62]为起始原料,经季铵化、自由基聚合、分子自组装构建了三种两亲聚离子液体-钒掺杂杂多酸离子复合体PPIL-1 ~3,离子复合体集两亲活性、氧化催化活性和多孔性与一体,以其为非均相催化剂,工业级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实现了苯一步氧化羟化制备苯酚.当离子复合体用量为0.1g,苯10mmol,过氧化氢20mmol,以15mL乙腈为溶
以去氢枞酸(1)为原料,经氢化铝锂还原得到去氢枞醇(2),2与氯乙酰氯在氮气保护和DMAP催化条件下反应合成中间产物去氢枞醇氯乙酸酯(3),3与杂环化合物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2个新型去氢枞醇杂环类化合物(4a ~41).利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等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MGC803、人膀胱癌细胞T24、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正常肝细胞LO2等5种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癌细胞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
目前二维材料,如黑磷等的低光电响应能力以及环境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其实际使用,而导电聚合物因质轻、耐腐蚀以及优异的半导体电学和光学特性等优势,在传感器、光伏器件和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尺寸均一的聚苯胺(PAN)纳米小球,并通过溶液沉积法在氧化铟锡玻璃表面制备PAN纳米小球的光电化学工作电极,以研究其光电化学响应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及探讨所制备的PAN纳米小球的形貌和尺寸;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
为开发出结构新颖,杀虫活性高,对环境友好型的杀虫剂,以商品化品种氟雷拉纳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尾链进行修饰.以4-溴-2-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四步合成得到中间体V,设计并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三氟甲基的异噁唑啉结构的化合物,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均经1H NMR和LC-MS确证.所合成的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V-4、V-10、V-14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均达百分之百.这为进一步合成杀虫活性较高的新型异噁唑啉类化合
以MXene(Ti3C2Tx)为前驱体,采用季铵盐(TTAB、CTAB、STAB)为插层剂,制备季铵盐插层MXene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随着季铵盐烷基碳链原子数的增加,MXene的层间距逐渐增大,复合材料的电容脱盐性能随层间距的增加而逐步提高.NaCl溶液浓度为1000 mg·L-1,工作电压为1.2V时,MXene、MXene@TTAB、MXene@CTAB和MXene@STAB电极的脱盐量分别为47.4、67.2、74.0和82.0 mg·g-1,MXene@STAB电极进行10次CDI循环性能测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