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井下安全阀的发展方向

来源 :机电一体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验,以井下安全阀的工作模式为出发点,其着重关注的特点是简单可靠、安全智能,针对国内外井下安全阀的发展方向做初步论述,并展望井下安全阀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业内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井下安全阀;发展;方向
  1 井下安全阀的工作原理
  地面控制油管回收式井下安全阀是日常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通常在油管上安装时要考虑到深度要求, 而地面控制系统则是经过一条不锈钢控制管线连接,其管径较小,加以地面自动化控制,才能构成一套完整的井下安全阀系统。当油井处于日常安全作业状态时,井下安全阀的液压值设定为常态,由地面控制系统通过泵供油施加压力,在正常状态下时,活塞和中心管移动压缩弹簧,并且推开阀板, 井下安全阀是开启状态。但当出现险情时,地面控制系统释放控制管线中的压力,由于缺少压力,活塞与中心管被弹簧的恢复力顶回原位置,在扭簧的作用下,阀板会被关闭,此时,井下安全阀被关闭。
  图1 井下安全阀结构原理
  1.上接头; 2.小直径控制管线;3.中腔;4.活塞;5.接头;6.中心管;7.弹簧;8. 弹簧挡块;9. 扭簧;10.阀板;11.下接头
  2 井下安全阀的发展
  井下安全阀的相关研究已有70多年,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改进、完善,期间井下安全阀的结构、工作方式都经历了比较大的转变,笔者结合其应用发展做相关论述:
  2.1 阀体密封方式
  在井下安全阀刚面世时,其最初的密封方式为球阀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球阀的运转摩擦损耗比较严重,工作状态不够稳定,此外,零件更换时球座与球体必须整体更换,浪费比较严重。此后,为了解决球阀密封稳定性差、损坏严重、更换繁琐的特点,提出了世界阀板密封式的井下安全阀,阀板式密封的原理是利用锥面和密封座的贴合达到目的。但阀板密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油管深度达到一定值时,使得活塞运动的行程增加,导致的问题便是控制压力难以满足深度更大油管的要求,此外,阀体机构长度的增加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并且控制的单位效率更低。
  2.2 活塞
  活塞、中心管的运动传递形成维持在一条直线上,其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具体的工作原理是经过压力推动,压缩弹簧之后,传递到中心管,顶开阀板,为了防止安全阀被弹簧顶回到原位,在中腔内必须维持一定的压力。而腔体内的压力不能泄漏,活塞的密封效果至关重要。但在应用当中,也面临不足之处,如活塞的直径过大,增加了密封圈的周长和密封面积,增大了泄漏的几率, 造成液压控制的失效;此外,在一些油管深度较大的场合,安全阀的质量比较大,活塞的质量增大会导致弹簧的压缩回弹能力会受到削弱,间接降低了安全阀运行的工作精度,并且对弹簧的精度和性能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活塞的直径又不宜过小,小直径的活塞加工直线度、平行度都难以达到搞的精度要求,很容易导致活塞与中心管运动传递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3 锁定方式
  井下安全阀的控制是在液压力为基础的,但当工作压力过高时,装置内的密封圈会受到破坏,影响密封效果 严重的会导致卸压,使井下安全阀将关闭,不能发挥其生产保护的功能。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作业,只能将安全阀打开并且锁住,直到维修作业时才能将安全阀进行更换。以我国研究的SC35-120型井下安全阀为例,其锁定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锁套、锁簧、剪钉等部分, 一旦液压压力过高,造成密封破坏时,通过钢丝剪断剪钉,强制顶开阀板,并且将中心管永久锁定,保持安全阀的开启状态,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事故发生后正常作业,但由于其结构的十分繁杂,可靠程度不高。针对上述局限, T-5 型井下安全阀机构比较简单,克服了永久锁定的工作方式,由于其简单可靠的特点,在油井作业的应用中十分广泛。
  2.4 连通转换方式
  正常工作状态时,井下安全阀液的控制压力阀体内部的液体并不相通,一旦安全阀的密封受到破坏或工作不正常时,一般需要经过钢丝通到控制管线内,以原有的的液控管线为基础,保护油井安全。比较早的井下安全阀,其控制压力是密封在液压腔体内部的, 一旦密封受到破坏,通过剪钉作用会造成控制压力和阀体内腔相通,此类井下安全阀的不足之处是:其一, 内部机构比较复杂,对密封套的密封要求也比较高,使用过程中维修、更换的成本过过高;其二,当下入钢丝进行连接时,有可能会破坏内部密封装置,是使井下安全阀的可靠性受到削弱,导致工作不稳定,甚至会使安全阀失去功能。针对上述两大缺陷,T-5 型井下安全阀由内密封套下移式改为钻孔式,改进了对连通方式,其连通方式比较简易,只需要在装置的薄弱部分进行钻孔就能达到目的。与传统的连通方式相比,T-5型使得维修、连通更加快捷方便,适应生产及时性的需要,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的经济效益。
  3 井下安全阀的发展趋势
  井下安全阀的使用会受到环境、深度、压力、温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为了使其工作性能更加出色,满足未来的油井作业,其该井发展有如下加大趋势:
  (1)针对井下安全阀机构复杂、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的情况,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对阀板经行控制, 不仅简单灵活,而且锁定方式稳定可靠,简化了尺寸,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2)利用传感装置监控井下安全阀的运行状态,实时掌握安全阀的运行参数, 从而合理科学的经行调度调控,在日常生产作业中效果明显。
  (3)针对井下安全阀的密封进行改进,采用新材料替换原有的密封件,使密封装置在抗冲击、耐腐蚀、耐高温高压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密封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安全阀的运行良好与否。
  4 结论
  随着井下安全阀技术研究进展,耐高温、高压、抗腐蚀能力强的井下安全阀已经得到应用,性能可靠、拆卸简易、智能化程度高的井下安全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井下安全阀的研究落后与发达国家,市场应用也不够成熟,相关领域的发展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参考文献:
  [1]谢梅波.各类井下安全阀系统的安装的特点及安装设计概述[J].中国海上油气,1995(4).
  [2]王增林.埕岛油田油水井安全控制系统[J].石油机械,2001(6).
  [3]张桂林.井下作业井控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信息化浪潮的侵袭以及文化战略的实施使南京市面临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新信息技术应用对象,使用主体、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南京市新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从城市文化传播、新信
央视春晚是一档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国家级综艺电视节目,自创始以来就以浓重的家国情怀塑造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的核心起码有两个:一是一个正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与协调问题,对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必然性、可行性及在耦合
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中国农民工流动及其与城镇化的关系。运用相关统计资料与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及其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分析中国农民工流
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制度和商品住宅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阐述其作用机制.提出住宅保障化和市场化机制之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动态平衡的关系。最终提出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实行住房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变频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变频技术在矿井提升系统节能中的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损伤,而且还提高了矿井提升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效保证了煤矿企业正常的开采,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需求,保证煤炭企业正常平稳的运行。本文先是对变频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又分别阐述了变频技术的特点和矿井提升系统中常见的控制方式,最后详细介绍了变频技术
通过对微分电路的分析,利用微分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调制高频载波振荡器来实现超低频信息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