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柿子树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堂妹三两下爬到树杈上,摘一个柿子,往树根旁的篓子里一丢,动作麻利得很。堂弟则背个箩筐,摘下一个就往后一抛,同样娴熟。大堂妹边摘边贪婪地瞅着树顶的果子,脑袋瓜飞速运转。个头小的侄女够不着,急得哇哇叫,堂弟帮她轻轻拽下枝叶,乐得她直咧嘴……一小会工夫,筐、篓全部塞满,大家也都汗流浃背,就这样来回装了几趟,方才作罢。
  这是前几年中秋节回乡,一家人摘柿子时的火热场景。这棵柿子树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年秋天,我们都能沐浴它的恩惠。周边的乡亲也纷纷算好时间,来品尝丰收的果实。吃着吃着,遥望着硕大的柿子树,仿佛那个须发花白、面目慈善的老人正握着一把大剪刀,又在悉心修剪它的枝叶……
  他,便是我的爷爷,一个大部分生命都在与苦难作斗争的老农民。20世纪30年代初,爷爷出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偏僻村落。七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饥荒席卷潮汕地区,爷爷的祖母和父亲相继饿死,本就饱受贫寒之苦的家庭瞬间坍塌,母亲被迫带着他和妹妹离乡求生。或许是年幼的缘故,抑或是对饥饿和贫困的恐惧,此段生活在爷爷的脑海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欢快的记忆,除了最常在旁嬉闹的一棵柿子树。小伙伴们抢着摘柿子,吃得满嘴柿子渣,似乎是童年仅有的欢乐场景。
  新中国的成立给爷爷的命运带来了重大改变。贫苦出身的爷爷主动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帮助村干部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凡是乡亲们碰到疑难杂事,也都帮上一把,日积月累,逐渐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大伙儿对爷爷都高看一眼。1950年12月,乡亲们高票推选爷爷担任民兵指导员。直到此时,他才有机会用一点津贴完成穿件新衣服的夙愿。在第二年冬天的土改复查运动中,爷爷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几年后,爷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农忙间隙,爷爷喜欢与树木为伴,思念着他的母亲,思念着那个模模糊糊的故乡,尤其是那棵硕大的柿子树。或许是这份宝贵的念想赋予了十足的动力,爷爷始终保持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憧憬着未来的光阴。尽管贫寒的家境在孩子们陆续出生后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但爷爷想方设法带领全家熬了过来。或许也是出于这个缘故,除了种田、养猪、种菜之外,爷爷很注重收集一些树种。这边种两棵松树,那边种几株竹子,几年下来,家后面几座光秃秃的小山变得绿树成荫。这些树木的栽种都是随性而为,只有一棵柿子树,被爷爷选在了每次出入必经的路旁。
  虽然入不敷出,可是爷爷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一直秉持着“有文化者行千里路、没文化者寸步难行”的朴素观念,不仅自学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更是节衣缩食,执意把孩子们送进学堂。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叔叔考上中专,彻底卸下了爷爷的包袱。年过花甲的爷爷除了挨个挂念在外拼搏的子女,就愿意待在郁郁葱葱的绿色里,这里修修,那里剪剪,尤其是欣賞茁壮成长的柿子树。累了,就倚着树干歇歇,让思绪随风飘荡。父母亲和叔叔姑姑们总是邀请爷爷奶奶到城里住,可他们还是习惯农村的环境,住不了几天又想着回去,尤其是爷爷,舍不得他的柿子树。
  爷爷晚年,愈发喜欢围着山坳转。置身于漫山的鲜绿中,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回到了曾经的故乡,听到了童年的欢声笑语。时不时地,爷爷还会喃喃自语:“妈妈,您在哪里?”儿女们和我们这些孙辈回去看他,他也常把大家带到柿子树下,讲述童年的故事,讲述母亲的温暖。
  十八年前,爷爷毫无征兆地一觉长眠,把属于自己的一生交还给草木。十八年来,那棵柿子树已经枝繁叶茂,雄健的身躯随风起舞,像是时时欢迎山外的来客,也承载着爷爷无尽的希望。
其他文献
风呼呼地刮,像嘶吼,路边的大树弯腰呻吟着,叶片凌乱地打着架,发出“唰唰唰”的哭喊声,一没抓稳树枝便飘向灰暗的天空……  我的双手不禁打着战,眼前的试卷布满了刺眼的红叉,眼泪在眼眶里转了许久,终是没忍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咸咸的,冷冷的,滴在试卷上,使那刺眼的红色荡漾开来。  一阵狂风卷进我的房间,吹着我的脸颊,头发凌乱地随狂风在我脸上飞舞,生疼。桌上的纸张像着了魔似的,飞散。我缩起瑟瑟发抖的身子,
期刊
文题设计  “探索”就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一定都有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有的失败,有的成功。请以“我的一次探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要求记叙自己的一次探索经历。  首先,要精选素材。把自己所经历过的最有趣、最令人难忘、最有启发意义的“探索”故事筛选出来,作为写作对象。比如探索月食的形成原因、探索乌龟为什么会冬眠、探索汉
期刊
我生命中所有的遇见对我来说都是极其幸运和珍贵的。每一段相遇犹如四季更替,春去秋来;似观人来人往,遍历岁月荏苒、人情悲欢;而看到那双温暖的眼,目光灼灼,使我倍感欣然。  “最近怎么了?”语文老师略带关切的询问,让我一时语塞。面前这位便是我的语文老师。斗胆用余光看去,乌黑浓密的短发,尽显他的精干。当他严肃时,我幾乎不敢凝眸去看,但有时只需一件小事便能让他开心好久,那招牌式的笑容令我久久难忘。浓重的眉毛
期刊
星星,如一颗颗钻石,嵌在幽蓝的夜空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微弱光芒。  传说,每个人都是一颗星。当一个人的生命开始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颗新星;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向终结,一颗星就会消失。  当我把这个传说告诉奶奶时,奶奶轻轻地笑,她说:“傻孩子,人怎么能是星星呢?”我不服气,可她又说:“孩子,人若是星星,你一定是最亮的那颗,我呢,就是你身旁最近的那颗星。”我把她的话记在了心上。  奶奶病了,已经病到沒有再
期刊
夜深了,一切的一切都淹没在黑色之中。我漫无目的地飞在灌木丛里,黑夜让我对前途感到迷茫。作为一只飞蛾,我的骨子里一直载着一种信念——追光。可长夜漫漫,我是否真的能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光呢?  我仰头望天,看到的只是一片墨色——也许是云层遮去了闪耀的星,我只好悻悻地收回视线。咦?那里有个光点!我忽然瞥见了什么。一瞬间,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我扑腾起翅膀,从灌木丛枝条间的缝隙钻出去,想看得更清楚些。“是了是了,
期刊
承接上期对考场作文常见失误及应对措施的四种分析,本期将继续为同学们解读四种常见失误及应对方法,以期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失分原因,避免踏入雷区,提升作文品质。  详略不当  一篇文章,往往涉及的材料不止一种,比如写一件事,就涉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写一个人,就会涉及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及个性特征等。如果把这些材料都详细写来,那么整篇文章,除了给人啰唆之感,很难留下别的印象;可如果把这些方方面面
期刊
引言  历史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翻腾着家国更替、民族兴亡的浪花,无数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犹如沙砾埋藏河底。如今,我们要以文为舟、以心做槳,跨过岁月的长河,从中掬一捧真理之沙,放入怀中,斩浪前行。
期刊
當凉爽秋风  吹动我久坐的秋千  当柔柔月光  成为甜甜的棉花糖  当片片落叶  绊住远行的脚步  当朵朵桂花  盛开在我童年的地方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儿  当我还有小小盼望
期刊
“亚利桑那号”血迹未干  …………  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美国的导游小姐说,那艘沉在海底的“亚利桑那号”,如今已经三十年了,每天还在冒出一些油渍,终年不断。我俯望海面,果然发现海面上漂浮着一朵朵花一样的油渍,在海浪的冲荡之下,久久不散去。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谜题,为什么在海里冲刷了三十年、朽腐了三十年的战舰,它的油到今天还不能散尽?那一刻,我又觉得在珍珠港战死的美国大兵,他们的魂灵还不远,那些
期刊
行香子·丹阳①寄述古②  〔宋〕苏 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③。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唐〕韦 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④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⑤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注释】①丹阳:地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