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鹤鸣山道观沿革初探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汉、鹤鸣山,属益州蜀郡江原县地(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始建鹤鸣化治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23《郡国志》:“蜀郡,秦置。有江原县。” 后晋刘煦监修《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改诸郡为州。贞观元年,以益州置剑南道。剑南道领成都府及彭、蜀、眉、邛等三十八州。邛州、临邛郡,武德元年析雅州置,显庆二年徙治临邛郡,领县七临邛、依政、安仁、大邑(注云,唐咸亨二年析益州之晋原置)、蒲江、临溪、火井”。
其他文献
<正> 在中国云南和东南亚诸国中,有相当一部分民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原始社会末期盛行的农业祭祀活动。这种祭祀属于植物崇拜的范畴,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形式之一。 植物崇拜的最初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人们还依靠采摘块根、坚果等可食植物赖以生存的原始时代,野生的植物和动物便成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根据实际调查说明人们对植物的崇拜要比对动物的崇拜晚些,它是后来和其他自然
<正> 法国社会学家艾弥尔·杜尔凯姆对宗教的研究,着眼于宗教的本质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功能。他认为,一个社会完全有必要在人们心中唤起神圣的观念和情感,就象神对于崇拜者一样。“社会要求忘记个人的利益,要求我们成为它的仆人,它使我们受到各种限制、艰辛和牺牲,没有这些社会生活就成为不可能的了”。的确,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的。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但有欢乐,而且更有罪恶与苦难。卢梭的“如果你需要坟墓的话,
<正> 在五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北京猿人的洞穴里,发现埋藏在地下保存起来的头颅,也许北京猿人是把这些头颅作为战利品集中,也许是方便进食他们的猎物。公元前七万年(第四更新世冰期末期),在欧洲,头壳是用同样的方法存放的。在法国夏朗特·帕拉卡洞穴发现被制成饮水杯子的头壳,这使人想起他们用这种杯子来敬神。同样的容器在西班牙的莱塞齐埃斯村庄附近的多尔多涅发现,在一个名叫卡斯蒂卢的洞穴还装点着许多绘画。
<正> 一、什么是解放神学 解放神学是对基督教神学的一种新的系统阐释。传统上,基督教神学历来是按照基督教教义的三项信条来阐明它的观点的。这些条款所阐明的信念为:(1)上帝是天和地、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2)由于人类背离创世初衷而堕落,救赎成为必要,并通过耶稣基督而实现;(3)人类圣洁和完美来自圣灵的不断显现和天国的降临地上。简而言之,基督教神学由创世、救赎和圣洁(或完美)三条教义所组成。
<正> 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及其内涵,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宗教社会现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定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定义,一切定义也必须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来表达,因此,定义就其内容来说是最贫乏的。但从其外延来说则是最为广泛的。所以,定义本身就是两者的矛盾统一,当然,我们可就这一定义的本质内涵作出进一步具体界定,那么,我们可以把马克思宗教观定义为: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正> 晋南北朝道教特别是上清派中广为流行一种“壬辰之运”的说法,直到唐初尚有流风余韵。对此,一些研究者作了种种猜测,并结合史实推考“壬辰”所指的具体年代。如日本吉冈义丰先生据《太平经复文序》所讲的“壬辰之运”认为是唐太宗贞观壬辰年以前所制作,台湾李丰懋先生也认为此段文字极具影射的用意,预示唐太宗当为太平天子。李又说:陶弘景所撰《胡笳曲》中的“甲辰君”具有现实意义,即指梁武帝,因为梁武帝普通五年(524)恰逢甲辰年;配合上清经中一再强调的太平愿望,梁武帝天监
<正>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上都经过一个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关于完成这两个转变的具体时期,在马哲史的研究工作中是有争议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马克思完成两大转变的逻辑起点恰恰是从同宗教的决裂和批判开始的。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上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这样看:最初是对宗教进行批判,然后进一步深入到政治领域,继续对政治、法律、国家形式等进行批判,最后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宗教二重化的根源不在于宗教本身,而在于社会
<正> 一.开篇——问题提起 在道教仪礼中,有和所谓斋·蘸相并列的,称为上章的仪礼。《隋书·经籍志》“道经叙録”介绍上章称: 又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厄。谓之上章。
<正> 中国道教自从在汉代出世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改革、演变,逐渐与儒、释鼎足而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一。特别是李唐王室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裔,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奉行崇尚道教的政策,使道教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随着唐末五代藩镇势力的割据、战乱,宫观大多被毁,经书亡佚,道士逃散,道教痛遭劫难而堕入低谷。入宋以后,在国家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思想文化日益活跃的社会气氛中,由于道教主动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和统治阶级
<正> 我国学术界对宗教的研究,结合实际、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还比较薄弱。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实地调查,试图在宗教民俗学领域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问题的提出 1988年9月至1989年元月期间,笔者赴云南省武定县等地调查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宗教信仰状况。最初,我采取了单刀直入的方法,专门提问他们的宗教信仰情况,崇拜哪些神?有哪几种宗教祭祀活动?得到的仅是支离破碎而显得干巴巴的几条,我甚至已产生了“所有的有关情况就是这么一些”的错觉。为了不白跑一趟,我只得把宗教调查改为民俗调查,转而调查他们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