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

来源 :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新时代教育形势,需要再次重塑核心素养概念的应然图景,重新梳理与厘定新时代视域下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与内容,以求还原核心素养概念的真实样貌。回归现实,社会的多变使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面临来自新媒体、新环境与新手段的冲击与挑战,新媒体的显现是对传统核心素养培育方式的再次冲击,新环境的融入是对教师队伍内在功底的重大考验,新手段的选用是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新要求。为此,为有效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效能,应以新媒体、新环境与新手段为切入点,创新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构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体系及打造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生态空间,以求实现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回归。
  [关键词]新时代;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中学生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对于核心素养问题的热点关注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界对于核心素养理论的迫切需求,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核心素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带动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发展。而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有需要也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基础性问题进行再次研究与阐释,从而把握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本质,并在剖析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然路径,以满足实践的内在需求。
  一、核心素养之应然图景
  近些年来,在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核心素养”似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元素急速“膨胀”为一个热点词汇。任何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都必须要将核心素养纳入其中,这似乎已然成为解决教育热点问题所不可避免的关键要素。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外延等方面,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将核心素养置于多种语境中进行深入剖析,明确何为核心素养,再次阐释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与内涵,以核心素养基础性问题为支点,实现理论基础与实践问题的高度契合。
  (一)国际组织视域中的核心素养
  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OECD)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拉开了世界范围内对核心素养问题研究的序幕。经合组织在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在该研究报告中使用“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指向学生有关的能力素养,并构建起以人为核心,以工具、人、社会为支点的核心素养框架,该框架还涵盖了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条目。该项目组指出核心素养可从社会与个人的角度帮助其取得具有价值的成果,并从个人出发,满足其对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需求,这一点对于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随后,经合组织于2005年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该纲要的目的在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凸显核心素养培育的渗透力度与可操作性。
  欧盟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经合组织研究项目的影响之下,在2002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首次使用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出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集合。2006年,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通过《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建议案,重点突出核心素养的主题,并围绕核心素养体系分别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建议案中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时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集合[2]。
  (二)中文语境中的核心素养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能从关键能力的视角去阐释,而是要将其放在我国特殊的语言语境中去理解。
  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核心”二字[3],核心所指的对象是相对于非核心即外围或者次要而言的。“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平时的修养”,“修养”一词的解释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由此,可将素养理解为性质上的修养,平时的修养折射出素养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之中。反观研究成果,对核心素养的大部分研究仅定位于诠释素养概念的层面,而忽视了对素养整体性的研究,因此,最终也未能解释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大多数的研究成果将素养、素质与能力等混为一谈,正是由于我国学者对素养概念的模糊认识,才使得阐释清核心素养的概念显得尤为必要。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要在符合语言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汉语言表达的习惯,对其作出确定性的表达。“素养”被理解为平时的修养,这种素养并不是短期的,而是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核心”是相对于外围而言的,指的是事物之间关系中最主要的部分。“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方向上指向素养,焦点却聚焦于核心,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对象性与整体性的存在,与“外围”“非核心”相比,却依然是整体的,并处于核心的位置。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确有必要,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制定与落实了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相关政策。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在中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中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回归到现实中,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在深入剖析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问题的发展脉络,才能最终诊断出培育问题产生的病因,做到对症下药,促使核心素养成为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方向的指向标。
  (三)核心素养的三重内涵
  在分析国际组织视域下关于核心素养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中文语境下核心素养的概念阐释,可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深入剖析核心素养的定义,可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宗旨,核心素养概念已表明培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培养目标,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多种综合能力,如知识、能力与态度等;三是培养主体,核心素養并不是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而是所有学生应共同具备的素养;四是培养价值,核心素养并不只具有针对个人的个人价值,同时还具有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五是培养周期,核心素养不仅具有阶段性,也具有终身发展性。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迅速形成的,而是终身发展的。在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中,这五点最为主要,也最为关键。   在核心素养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可归纳总结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文化基础的学习,强调学生应在汲取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的宽度和学习的深度,不断吸收不同领域、学科知识的内在精神,实现真善美的真正统一,成为一个具备扎实文化基础,具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二是自主探究与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与提升自我的价值,从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时,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潜力与能力,成为一个有着明确发展方向的人;三是社会参与和人际互动与协作,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的价值,成为一个具有理想信念且勇于担当的人。这三方面具体内容呈现出一定的内在关联性,文化基础的学习是自主探究与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基础,而自主探究与发展和社会参与以文化基础的学习作为前提条件。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具体内容的呈现,为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二、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之实然困境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表明我国的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中学生所处的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中学生的生理发育较为迅速,但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二者往往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态。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中学生而言,最终目的是促使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种能力与品格必须与社会发展所需相适应,也必然能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但社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样,它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4]。社会的多变,一方面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内在要求的推动下实现学生能力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契合;另一方面使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传统的培育方法相互碰撞,甚至产生一定的间隙,从而使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处于一定的困境之中。
  2019年12月,笔者选取甘肃省3所中学的师生为调研对象,3所中学分别为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第一中学,采取抽样调查法进行了一次题为“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本次调研采取实地发放问卷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实地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0份,其中有效问卷450份;通过网络形式收回问卷110份,其中有效问卷91份。本次共收回有效问卷541份,调研对象涵盖3所中学5个不同年级的师生。
  (一)新媒体对传统核心素养培育方式的冲击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革命性力量。社会发展的程度可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衡量。而新媒体作为科学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载体等诸多元素在形式上变得丰富,也为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新媒体的出现必然倡导一种不同于传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式,主张构建一种多维度、多主体、多渠道的对话交流,呈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画面性、迅捷性与新颖性互动的镜像。中学生处于众媒时代之中,他们不再拘束于传统的“点面式”培育,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新媒体载体来传播不同的信息,最终呈现出一幅不同群体良好互动的图像。
  在数字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新媒体得以产生。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进程。微信现已发展成为一款较为成熟、覆盖范围较广的实时通信工具,具有及时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点。以授课教师作为调研对象,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67.9%的教师会采用微信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指导,利用微信平台及时传达课程信息、课程要求与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所需的PPT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有21.3%的教师会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微课主要是以时间短且容量小的微型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其主要呈现出一体多面的显著特征,一体主要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主体,多面指的是微课的表现形式多样,所呈现的视频课程资源适合多种学习方式。而作为新媒体的新生代表,慕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并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深远的影响。慕课规模大、不受时空限制、呈现形成开放等,有9%的教师会采取慕课的教学方式。慕课使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终身发展成为可能。另外,以中学生为调研对象,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除传统的课堂学习之外,有79.8%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余时间,频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学习,只有11.2%的学生表示采取平板电脑学习的频率为经常,7%的学生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学习的频率为一般。
  新媒体的出现,在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传统核心素养培育产生一定的作用。换言之,这种建立在新媒体基础上的核心素养培育必然会对传统的核心素养培育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带来冲突与挑战,但这种挑战的背后同时也是发展的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仅是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一次考验,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深入洞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新媒体方式,才能切实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
  (二)新环境对教师队伍内在功底的考验
  21世纪以来,全球知识与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与各民族之间多元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衍变共生。全球化推动了教育竞争的国际化,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到来的标志。
  调研结果显示,处于互联网新环境下的中学生,20.4%会使用台式电脑、23.5%会使用笔记本电脑、15.6%会使用平板电脑、33%选择使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网络的搭建可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采用可移动数据工具进行线上学习,这一庞大的数据,一方面表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则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考验与锤炼。而以教师为调研对象,以线上教学情况为调研内容,根据调研结果,49.7%的教師对线上教学等新环境能够很快适应,并能掌握教学的实际节奏,36%的教师表示能够较快适应线上教学环境,而9%的教师则对线上教学环节适应的速度较慢,5.3%的教师表示存在一定的困难,适应线上教学环节较为吃力。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可发现,大部分教师表示能够按照正常的速度适应线上教学,并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发挥自身的教学特色,而受年龄、学历层次、教学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一小部分教师只能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新环境适应的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多种方式,也给教师队伍带来了具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   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如无任何身份的限制,只需网络存在,便可轻松访问相关网站,查阅相关信息,而正是这种优势,使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猛烈碰撞的集散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仰追求在该集散地碰撞与交织,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兴国必先强师,教师身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任,面对环境的多元性、动态性、复杂性,应及时对传统德育方式去粗取精,摒弃其落后的部分,结合时代发展及时补充满足中学生需求的新鲜内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之进行分享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新时代的发展势必形成新的环境,新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对教师队伍教学技能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德育经验的一次挑战,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手段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有了新的媒介,营造了培育的新环境,同时也产生了培育的新手段。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被阐释为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目的是主体活动的主观反映,手段是主体活动的客观存在形式”[5]。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实现了教学手段上的多元性与快捷性,而且在空间维度上,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同时也为教学方式开辟了新的路径。
  数字化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发展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手段,更加具有伸展性的教学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与多样性。以中学生为调研对象,以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频率为调研内容可发现,有22.5%的中学生使用腾讯课堂平台,19%的中学生使用慕课堂,使用雨课堂的中学生所占比率为10.5%,而使用爱课程、人卫慕课、优课联盟、华文慕课、智慧支教、百度云智学院的比例分别为9.8%、8.7%、8.5%、7.8%、6.9%、6.3%。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教学平台的多样化是否能够满足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呢?调研结果显示,67.8%的中学生表示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完全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21%的中学生表示基本可以满足,但是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10%的中学生表示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不能满足其自身需求,教学平台无关功能较多,影响学习效果;1.2%的中学生则表示教学平台由于功能较少,不能满足需求。另外,对新手段进行深入分析,选取最受欢迎的5种教学平台为研究内容,通过调研结果可发现,有65.6%的中学生指出教学平台由于具有直播与录播的功能,所以对其进行重点关注;22%的中学生则是因为使用教学平台,可以进行同学互评,更加方便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而在教学平台的视频中可嵌入测试题,使得10%的中学生热衷于这5种教学平台的使用。那么最终的学习效果如何?85.6%的中学生认为在线课程的教学进度与节奏合适,基本跟得上学习的节奏,在线学习的效果较好;11%的中学生认为进度较慢,跟得上节奏,在线学习的效果一般;3%的中学生则表示进度过快,跟不上,在线学习的效果较差。
  处于互联网时代之中,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云计算与大数据发展的推动下,进一步拓展了传播形态。与传统的素质教育不同,传统的素质教育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视角,立足于学校的现实基底,采取线上课堂教学与线下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期实行一定的課程改革,以此来满足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处于众媒时代之中的中学生,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多站在学生的视角,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性选择空间,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在新媒体的视域中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培育工作。
  三、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之应然路径
  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必然会给传统的培育方式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冲击。在新环境的影响下,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对教师队伍基本修养与内在功底的一次考验。而新手段的出现也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有效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应有针对性地以新媒体、新环境与新手段为切入点,立足于中学生的视角,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回归。
  (一)依托新媒体,创新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但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取代课堂教育在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课堂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仍然发挥着新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反,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课堂教育的地位应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与增强。处于众媒时代,对于掌握课堂主动性的教师而言,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板块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等方式,以构建一种灵活互动、效果明显的互动式教学。
  新媒体时代有一系列具有自身优势的教学方式,如慕课、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式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产生,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束缚的突破,也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在突破与打破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更加直观有效的影响。例如,慕课课程以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作为优势,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嵌入式教学,在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为中学生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学习参考资料,从而增强中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在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融入多元的新媒体技术,既丰富了教学方式,也拓宽了中学生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彰显了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素养水平。
  (二)依靠新环境,构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体系
  在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青年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被首次提出,该意见也对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本身提出了具体要求,应建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要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大数据,充分发挥其优势,短时间内快速搜集与整理有效信息,进而满足中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同时,从教学内容上要实现多学科与多角度、个性化与时代化的融合,呈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与多元性特征。简而言之,不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在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过程中,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必须得到重视与突出。尊重与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最终形成以传媒工具为载体的教育方式,在新环境背景下构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体系。   在新环境的影响下,建立以中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素养培育教学体系,并不能只为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要以遵循核心素养培育发展规律作为前提条件。核心素养培育要立足于教育发展的现状,以新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在对西方教学体系理论与方法进行充分借鉴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生群体建立合适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教学理念有机融合到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中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反思与总结经验的能力,最终在分析与解决、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推动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借助新手段,打造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生态空间
  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它也对学生成长所需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形成了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需的互联网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作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应在充分利用培育新手段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变。教师也应以课程大纲为前提,将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相结合,以问题带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课堂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真正场域。
  互联网所形成的媒体环境是多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地,既有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也有一些低俗化与娱乐化的错误思潮。因此,净化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环境显得尤为必要。打造核心素养培育的生态空间,一方面是塑造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中学生与其他群体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学生带有这种特殊性成长在多元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使得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当下显得十分必要。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在遵循核心素养培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充分了解与剖析社会前沿问题,站在“现实的人”的视角,借助各种传播路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以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的生态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R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nment and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9(8):11.
  [3] 王鵬,马俊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9):8-10.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2.
  [5] 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1.
  [责任编辑:杨 彧]
其他文献
十五年前,我和妻子在南方的一座小城靠打工过活,南方的机会多、社会变化快,用一句时髦话说就是,南方正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沿海城市人际关系复杂,我觉得活得很累,即使我和妻子每天早出晚归,挣的钱还不够两个孩子上学的花销。  那个时候,我两个孩子刚刚上学,有天放学我去接孩子,看见小学门口停着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孩子的同学一个个穿着名牌鞋,背着名牌书包。我心里很内疚,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攀比的肯定就是谁的爸爸有
期刊
10月15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山东省将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鼓励投资人进行深部找矿,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有关地质专家透露,省政府日前颁发的《关于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工作的通知》对深部找矿作了政策规定。近年来的地质勘察和研究成果也表明,我省距地面千米以下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开展深部找矿将对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目前我省有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
期刊
常规的白酒容量为500ml、啤酒是640ml,而饮料也是以500ml居多。面对需求多样化的市场,酒水的容量打破常规的趋势越发明显了,350ml左右的胖嘟嘟的小瓶啤酒站在超市和酒吧货架上醒目的位置,小的“酷儿”被握在小孩子们的手里或是挤在书包的侧兜里炫耀着它“小小”的流行。那么,小瓶白酒的情况又怎样呢?     小小酒瓶 悄悄流行     在南方一些城市,小酒瓶比较受欢迎。   如果你到杭州去,不难
期刊
如今,诸如“规则”、“接轨”之类的词汇天天挂在人们嘴边。仔细想想,“规则”是什么?标准!“接”的什么“轨”?还是标准!这种标准,有技术上的,有服务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可以说,“标准”润物细无声,融入了人们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1998年国际标准日的主题是“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想想看,衣食住行,哪一项没有大量的标准来保障?离开了标准,寸步难行。广而言之,林林总总的规章制度也是一项
期刊
现代社会,大学生跻身创富明星的传奇创业经历往往成为莘莘学子心中仰望的坐标。最近,在武汉也冒出了一位名叫胡启立的传奇人物,这位武汉科技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当初靠借钱才上得起大学,大学期间自主创业,毕业时已拥有宝马、洋房,资产数百万。胡启立的创富经历在社会引发了热议,有人十分羡慕,有人则可惜他为了创业而放弃了专业。大学生提前创业,是先富“口袋”,还是先富“脑袋”?“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     现
期刊
今年27岁的刘洪宇和女友王昕可谓“金牌组合”,先是携手在网络游戏领域赚了300多万元,去年转而共同经营现代农业基地,不过一年时间就小有成就,吸引了纷纷登门求购蔬菜的商人。  两个都不是农业科班出身的“80后”怎么就心甘情愿当起了“农民”?这还要从头说起。    上大学之前的人生是父母安排的,后面的日子,我想自己走    这两位“80后”都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从小青梅竹马。高中毕业,刘洪宇被保送
期刊
[摘 要] 当前,小农户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需要充分维护小农户的利益,要在保护家庭经营和乡村稳定的基础上,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河南省M村的集体经济实践,建立起了村社集体为组织、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全员效率最优化、农业服务规模化、农业转型动能内生塑造的综合价值。通过村社组织统筹能力的再造、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设、经营方式的创新
期刊
无须担保抵押,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万元    小额贷款一小时搞定  本刊讯(记者张燕)生意周转急需几万元钱,遇到家里突然有人生病也急需要钱……一时借不到,到银行贷款又没有东西可以抵押担保,而且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一种无须担保抵押、最快一小时就能放款的融资业务昨日在深圳推出。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表示,该业务的推出是一种金融创新,希望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据了解,和其他融资业务
期刊
10月16日,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十七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高级客户经理刘红是一名基层金融服务人员,在她眼里,这句话中的每一个词汇都具有新意。  刘红代表说,“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
期刊
10月16日下午,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总结表彰大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郑文凯宣读了受表彰单位名单。会议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马爱国主持,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爱军、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济南市副市长赵文朝、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司长张兴旺、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钱克明等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