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当幼儿刚有意识拿笔时,就喜欢涂涂画画,被色彩斑斓的颜色吸引,对生动有趣的造型着迷,其兴趣与创造力就在这时萌生。众多生理学家都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如何将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这种潜在的创造力加以培养,儿童时期被发现、激发和调动起来的创造过程,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在培养创新意识过程中,美术教育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创造艺术形成和美的感觉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所以,幼儿园教师进行好美术教育活动对萌发幼儿的潜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学时,不要给幼儿“框框”太多,以免幼儿失去兴趣
幼儿起初都对绘画有感兴趣,他们觉得绘画是那么神奇、美妙,涂一片蓝色就是湛蓝的大海,染一片绿色就是碧绿的草坪,他们觉得绘画是那么简单、有趣,可以信手拈来,尽情的、随意的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思,充满了创造力。老师在这个时候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要给他们上“框框”,即繁琐、无味的绘画形式和技能性的要求等,如让幼儿先拿铅笔画,再拿彩笔勾边,最后用油画棒涂色;非让幼儿先画这笔再画那笔、画了上面再画下面、不圆就两笔画下来等等,把幼儿的注意力、思维都集中到枯燥无味的形式上,幼儿会很快不耐烦:“我不想画了”、“真麻烦”。所以,幼儿初学时,适合用一种笔画——油画棒。用油画棒,幼儿容易画出线条和涂色,而且容易出效果。这样很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施展他们的绘画能力,描绘出孩子眼中多彩的世界。
二、去掉临摹,着眼创作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就是临摹。临摹与创造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要培养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去掉临摹。
启发和调动幼儿去发挥想象,也就是把过去的临摹注入式改为启发式。如你想让幼儿画一幅有关三角形的画,以往教师会提前准备一幅这样的画,让幼儿照着画,这样孩子就没有创造,而且只是单一的学会了这一幅画,而你用讨论、启发的方式,和幼儿一起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的物品、三角形像什么……幼儿你争我抢的说出很多,这样幼儿就能自己创作出丰富多彩且具有个性品质的画来。同样一节课,事半功倍,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再如,让幼儿画一幅《公园》的画,过去也是让孩子临摹,而现在尽量启发孩子:你觉得公园里应该有些什么景物?如果让你当建设者,你会把公园建成什么样?未来的公园会是怎样的?启发、引导幼儿怎样画,随之灌输一些美术知识、技能,教育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画,可全面可局部,无论简、繁,只要能体现出主题,画面新颖、生动、漂亮就是好画。
即使你需要用图来教画一些基本食物,如教画小白兔,不要只拿一种样子,要准备小白兔不同动作、姿势的画进行展示,启发引导幼儿想象小白兔在哪里、和谁玩等等,编画一个有关小白兔故事的画面……让幼儿创作,这是重点。
三、多给幼儿欣赏好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头脑中“内在图示的”积累
“内在图式”是指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现、概念,它是幼儿进行想象的原材料。有想象才有创造,而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表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揉合夸张等特殊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如画超人就是将现实中的人和鸟翅揉合在一起。因而,幼儿大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越丰富,就越能激起想象。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认识、接触大千世界,欣赏好的、新颖的作品。
四、尊重、保护幼儿个体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
在保护、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尊重、保护幼儿个体美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要充分给予幼儿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幼儿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创作,鼓励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如对于幼儿离奇、新鲜的想法与创作也不要嘲笑、批评,我们要保护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也许很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东西正由此产生。
美术教育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具有创造力。
在培养创新意识过程中,美术教育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创造艺术形成和美的感觉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所以,幼儿园教师进行好美术教育活动对萌发幼儿的潜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学时,不要给幼儿“框框”太多,以免幼儿失去兴趣
幼儿起初都对绘画有感兴趣,他们觉得绘画是那么神奇、美妙,涂一片蓝色就是湛蓝的大海,染一片绿色就是碧绿的草坪,他们觉得绘画是那么简单、有趣,可以信手拈来,尽情的、随意的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思,充满了创造力。老师在这个时候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要给他们上“框框”,即繁琐、无味的绘画形式和技能性的要求等,如让幼儿先拿铅笔画,再拿彩笔勾边,最后用油画棒涂色;非让幼儿先画这笔再画那笔、画了上面再画下面、不圆就两笔画下来等等,把幼儿的注意力、思维都集中到枯燥无味的形式上,幼儿会很快不耐烦:“我不想画了”、“真麻烦”。所以,幼儿初学时,适合用一种笔画——油画棒。用油画棒,幼儿容易画出线条和涂色,而且容易出效果。这样很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施展他们的绘画能力,描绘出孩子眼中多彩的世界。
二、去掉临摹,着眼创作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就是临摹。临摹与创造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要培养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去掉临摹。
启发和调动幼儿去发挥想象,也就是把过去的临摹注入式改为启发式。如你想让幼儿画一幅有关三角形的画,以往教师会提前准备一幅这样的画,让幼儿照着画,这样孩子就没有创造,而且只是单一的学会了这一幅画,而你用讨论、启发的方式,和幼儿一起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的物品、三角形像什么……幼儿你争我抢的说出很多,这样幼儿就能自己创作出丰富多彩且具有个性品质的画来。同样一节课,事半功倍,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再如,让幼儿画一幅《公园》的画,过去也是让孩子临摹,而现在尽量启发孩子:你觉得公园里应该有些什么景物?如果让你当建设者,你会把公园建成什么样?未来的公园会是怎样的?启发、引导幼儿怎样画,随之灌输一些美术知识、技能,教育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画,可全面可局部,无论简、繁,只要能体现出主题,画面新颖、生动、漂亮就是好画。
即使你需要用图来教画一些基本食物,如教画小白兔,不要只拿一种样子,要准备小白兔不同动作、姿势的画进行展示,启发引导幼儿想象小白兔在哪里、和谁玩等等,编画一个有关小白兔故事的画面……让幼儿创作,这是重点。
三、多给幼儿欣赏好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头脑中“内在图示的”积累
“内在图式”是指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现、概念,它是幼儿进行想象的原材料。有想象才有创造,而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表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揉合夸张等特殊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如画超人就是将现实中的人和鸟翅揉合在一起。因而,幼儿大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越丰富,就越能激起想象。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认识、接触大千世界,欣赏好的、新颖的作品。
四、尊重、保护幼儿个体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
在保护、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尊重、保护幼儿个体美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要充分给予幼儿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幼儿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创作,鼓励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如对于幼儿离奇、新鲜的想法与创作也不要嘲笑、批评,我们要保护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也许很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东西正由此产生。
美术教育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具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