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生产线机械设备与检修防护的优化升级

来源 :冶金信息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钢二棒、三棒生产线分别于2012年2月和2014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该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工艺技术、自动化水平一流的生产线.在产量日益提高,和新品种钢、高附加值钢的不断开发的背景下,原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严重影响设备故障率、生产作业率以及产品质量,且在实际设备检修维护中突显防护设施不配套,防护设施缺失等现象,严重影响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宣钢检修公司根据当前宣钢棒材生产线机械设备与检修防护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方面的内容.
其他文献
在检测含钛高强钢拉伸性能的过程中发现拉伸断口分层,通过金相和扫描电镜检测,分析了分层处和附近小裂纹的形成原因,氮化钛尺寸8~15μm是分层产生小裂纹的主要原因,氮化钛集中分布使小裂纹连通,并最终形成分层的主要原因,芯部的珠光体带加剧了小裂纹的连通.改善拉伸断口分层需要从控制大尺寸氮化钛和氮化钛集中分布两方面做工作.
介绍了KYKY-EM3200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优点,列举了在钢铁材料质量问题分析过程中,利用KYKY-EM3200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在断口分析、夹杂物分析、金相组织分析、镀层质量分析、表面缺陷分析、大尺寸析出物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实例.
根据高碳轴承钢在凝固末端固液两相区碳含量选分结晶特点,在理论计算和射钉试验的基础上,将末端电磁搅拌线圈准确定位.结合连铸机弧半径较大、拉速较低的工艺特点,通过对比不同搅拌方式试验,对轴承钢中心碳偏析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搅拌参数,将中心碳偏析控制在0.95~1.05.
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当下,经济建设的主力已经从以往的农业变为工业化,而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融入智能控制可以让工业发展变得更为高效、安全、绿色、可持续,而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智能控制的核心价值.“中国制造2025”[1-2]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以期能为之后对工业控制中智能化控制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针对发电机爪极用钢HG08棒材表面易出现的翘皮、擦划伤、小凹坑、簇状小裂纹等质量问题,从轧制全流程各环节进行分析,通过更换部分出炉辊道、优化粗轧孔型及进出口导槽、优化步进冷床及收集链条控制参数、合理安排轧材堆垛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该钢种的表面质量问题,提升了棒材的表面质量.
介绍了九江3500 mm中厚板快速冷却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和生产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根据中厚板厂轧后冷却装备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在线冷却控制系统,开展了新一代中厚板快速冷却控制系统的在线调试和生产应用.生产实践表明:该快速冷却系统在控制精度、温度均匀性、板形等方面均得到较大的提升,能够满足中厚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技术要求.
以薄带铸轧工艺生产的低碳钢为对象,研究不同轧制压下率及卷取温度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薄带铸轧工艺下材料没有经历再结晶,晶粒较粗大且形状不规则;轧制压下率增加,可促进等轴的铁素体形成,但材料力学性能未有明显变化;卷取温度降低,针状铁素体含量增加,当含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材料性能出现明显变化;薄带铸轧工艺得到的不规则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
为有效处理带材存在的一些波浪以及翘曲等缺陷,需要积极将拉弯矫直机(简称拉矫机)应用到不锈钢带材的实际生产制造中.近年来,由于出现了冷轧不锈钢连轧机,部分生产厂家生产出了两种不同工艺类型的带材板型,给拉矫机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对不同工艺的冷轧板型对酸洗拉矫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期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为提升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型半连轧生产线大规格Q355D热轧H型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及其稳定性,采用Nb、V微合金化成分优化设计、加热制度有限元模拟、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等窄范围控制手段,在该公司2、3号生产线进行了该系列大规格(450×200、400×200)产品的工业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添加Nb、V合金元素,低温长时间加热的基本原则,适当缩短在炉时间、降低精轧开轧温度或降低均热温度、提升轧制速度(提升精轧轧制温度)等,可使Q355D热轧H型钢力学性能满足国标要求.
随着螺纹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保证产品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其性能稳定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下游用户的重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常出现产品通条性差、离散型高、同圈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生产过程中的炼钢工序、轧钢工序、检测手段以及外部因素相关.为了促进螺纹钢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更好的服务于下游客户,详细介绍了螺纹钢常见的性能稳定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如化学成分的控制、轧制工艺的控制、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表面质量的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