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1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咳嗽反射的强弱分为A组115例和B组95例.A组患者咳嗽反射强,痰液能自行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1.5 cm).B组患者无咳嗽反射或咳嗽反射弱,痰液不能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3.0cm).对2组患者吸痰效果、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对A组患者采用浅吸和对B组患者采用深吸方法,都能有效吸引,2组患者的吸痰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应结合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弱与气管切开套管型号采用具体的吸痰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16例行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掌握手术配合要求,熟悉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
目的 探讨和改进复用穿刺针的清洗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90件复用穿刺针分为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各30件.常规组采用预洗+超声清洗+机洗;实验A组采用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机洗;实验B组采用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手工冲洗+机洗.对3组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进行χ2检验.结果 实验B组清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组.结论 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手工冲洗+机洗能有效
质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1].质性研究在护理中的应用只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质性研究可用来深入了解一些量化研究所无法解释的问题或现象,为护理领域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来了解特殊群体的健康需要,因此越来越引起护理研究者的关注[2]。
期刊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设置合理、内容全面的指标体系能帮助护理管理人员对医院护理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科学的评价,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期刊
近年来,随着卒中单元诊疗和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批危重患者已得到成功救治,卒中单元重症监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
期刊
目的 发展符合国内外标准的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数据集(clinical nurs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ic data set,CNHRMBDS).方法 根据文献和相关国家标准发展CNHRMBDS,再与护理管理相关数据集进行交叉比照研究.结果 CNHRMBDS包含数据元179项,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1.0版、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第1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2004年5月-2007年5月我科对80例胃癌患者实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的应用,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笔者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期刊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咽瘘,使患者损伤容貌,不能经口进食造成营养不良,病程时间长,需支付较高医疗费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自1979年Ariyan[1]首次报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外科修复中的应用以来,胸大肌肌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2000年开始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修复下咽、喉部肿瘤术后及放疗后形成的颈部巨大咽瘘共1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在胚胎发育中当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该支肺动脉绕过右主支气管,行经于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一个压迫右支气管的"吊带",称之为肺动脉吊带,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往往造成患儿在新生儿期便可产生气管压迫症状[1].肺动脉吊带可以是整个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也可以是左上肺动脉起源正常,左下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
期刊
目的 探讨输液时患者同体双侧腋温的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观察80例体温正常住院输液患者,对其进行输液前、输液30~35 min时的同体双侧腋温的测量,并将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输液前双侧腋温值无显著差异;输液前输液侧与输液后输液侧腋温有显著差异,输液前未输液侧与输液后未输液侧腋温无显著差异;输液后输液侧与未输液侧腋温有显著差异;再将输液后输液侧与未输液侧腋温均数分别与教科书上正常人体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