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美德少年闪光彩 镜头1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去看呀,快去看呀!道德模范来我们学校了……”高新区千河镇底店小学里一片欢呼声。展板刚一放好,就立即引起了全校师生的注意。几十名孩子围在展板前,静静地听班主任讲述美德少年的故事。或蹲,或站,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地做着记录,有的还不时悄悄用手擦掉眼角感动的泪花。在班主任的讲述里,孩子们知道了每一张展板后都有一段或催人泪下,或激人奋发的故事……
  “坚强妞”罗璐瑶是宝鸡市金台区神武路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六岁时,妈妈患白血病离世,爸爸又被诊断出患有骨头坏死症,无力照顾小璐瑶,只有将她放在姥姥家。姥爷由于受不了打击,得了抑郁症,家里只有靠姥姥一人来支撑。姥姥为了贴补家用,摆了一个小摊,懂事的罗璐遥从六岁起就帮助姥姥卖货,至今已有四年。于是,很多人经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守在一个地摊前,旁边有一个瘦小的小姑娘趴在简易板凳上写作业,时不时抬头跟奶奶说几句话。画面温馨,却又让人觉得心酸。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赵凯利,每天都有两项“任务”要完成:上学前先到盲人医师杨宝祥家接他,然后护送到叔叔上班的地方;傍晚,到赵叔叔上班的地方护送叔叔安全回家。五年里,无论风吹雨打,从未间断过。
  ……
  今年3月14日,宝鸡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隆重召开表彰会,对20名宝鸡“美德少年”和28名提名奖获得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同时制作美德少年事迹展板和视频,在市区中小学巡展、组织美德少年进校园现场宣讲。让中小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在全市掀起自觉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的热潮。以此为契机,许多学校在组织学生学习的同时,还注意让学生从周围发掘学习榜样。如宝平路小学的“校园之星”、东仁堡小学的“敦厚仁爱·最美少年”评选活动等。引导全体师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悟美,用行动去创造美,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的愉悦。也许你只是随手捡起了地上的垃圾,也许你只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了座,也许你只是帮助生病的同学做了一次值日……只要你的生活学习中有美的行为,你就可以被评为美德少年。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消除小学化现象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笔者将以洋县幼儿园为例,探究扭转家长“小学化倾向”需求的有效策略。  一、大力宣传。让家长看清“小学化倾向”的真实面目  我们加强了“小学化倾向”危害性的宣传,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育儿讲座、电子屏、宣传展板、宣传画报、横幅等形式加大宣传;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报告,帮助家长了解《纲要
期刊
我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四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教育,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大胆创新的教职工队伍为目标,扎实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紧密围绕标准要求,合理调整和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为实现高效的习作教学而努力。但在
期刊
地理高效课堂指通过师生充分挖掘地理素材,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全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在45分钟内学生受益最大化。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实践性强,所以适度使用乡土素材,容易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地理课堂会更高效。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学为例,谈一些乡土实践的做法与思考。  一、 搜集乡土素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将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当地乡土素材编写成案例、活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纵观现在的课堂,学生的作业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育家巴班斯基曾告诫笔者们:“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当今的高考制度下,“考试”是必然的。正如湖北武昌实验小学张基广校长说:“考试是必然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语言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把积累语言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一、课内教学时积累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最佳路径,语言积累当然要与语文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1.读读背背夯基础。  朗读一直是阅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更丰富了,方法更多样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自主了。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有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教学时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钟摆现象”。  现象一:追求“独特理解”,忽视 “价值引导”。  音乐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就导致了
期刊
一教《鞭炮结》:情境相融,引导创造性思维  第一次执教《鞭炮结》是在连云港市墟沟小学,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编中国结,我选择了教材里中国结中较容易协作完成,又便于今后拓展创新的鞭炮结作为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案例一】  一、引导阶段: 设疑激趣,引生入境  1.图文并茂,欣赏图片,引出2008申奥标志——中国结  2.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各种中国结。  3.展示一串代表喜庆的鞭炮结,激发编
期刊
宝鸡市持续抓好绿色校园和文化校园建设,目前共建成绿色校园示范校近百所,实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绿色是宝鸡市中小学最亮丽的名片,初春幼芽吐蕊的嫩黄,盛夏紫薇繁华的绚烂,深秋栾树硕果的火红,暮冬青松托雪的银光,一年四季,色彩斑斓。  宝平路小学的绿色校园建设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宝平路小学提出了“绿色、文明、书香、和谐”的办学理念,先后投资130余万元对校园绿化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整合。按照“春有花,夏有
期刊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对行为的引导和心灵的触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并不断朝着求真、向善、尚美的方向前进。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行动,擦拭被教育功利所蒙蔽的双眼,寻找出我们最初的教育梦想,用细致、坚持、尊重、平等、创新、坚守和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学生时代体验更多的愉悦,感受更多的快乐,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形成最基本的对真、善、美的理解和感悟,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成长。德育其实很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