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木利用的再设计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旧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对旧木利用的必要性及设计方式设想。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等方式了解了旧木获取的主要途径、翻新技术、市场前景以及利用的可能性。从而提出回收方式、部件标准化、结构优化、减少附加功能、绿色设计概念这五点产品设计原则以及保持原有肌理、破损处修补、混搭、同类产品分解重组、旧木肌理所呈现的特有风格这五种设计方法。从而再设计出更环保、实用、美观的产品。
  关键词:旧木;再利用;循环设计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木头一直是一个无法取代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作为能源使用,也广泛应用在家具、建筑、工具制作中。并且也作为纸张的原料,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可以说是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开始就与我们息息相关。
  木材具有易取材,宜加工等特点。在手工制作时代,木材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工业革命序幕的拉开,木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宜工业批量生产的材料。比如塑料、合成金属等。但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提出了循环设计、再设计。可大部分设计者们都将希望寄托于新材料的开发,似乎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对于木材这种近在咫尺的材料却熟视无睹。
  以塑料为例,塑料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学反应。寿命周期短,易破损,易老化。且绝大部分塑料不可回收。任何废弃塑料都不可腐化,且产生毒气对环境污染严重。木制不仅产品寿命长,且不易损坏,可以百分百回收利用,所以木材可以在开发新材料前作为过渡材料使用。
  一、旧木再设计的可行性
  (一)旧木获取的可行性
  中国是一个木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木材资源“穷”国。每年以废旧家具为主的各类木材抛弃物约为8600万立方米,废弃家具是城市垃圾中回收最简便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它具有体积大、清洁、好运输等特点。
  (二)旧木翻新技术的可能性
  对旧木翻新成熟的加工技术有表面翻新再利用、二次加工为人造板材后再利用、人为挑选直接利用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在生活中普遍使用,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以及成熟的加工技术,为再利用提高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市场可能性
  中国拥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农耕文明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形成了中国人对树木的依赖性,使木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材的纹理、线条和色彩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例如,优雅、冷静、含而不露的外表,木材独特的自然肌理,以及给人大气、低调却不失内涵的感觉。
  这些树木以其极为独立的品质,诞生于荒凉的偏远山區,成为古代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无论何时,喜爱或歌颂木头,都犹如文人雅士对高雅之物崇拜。
  废木设计具有很大的优势。循环经济对废木材处理收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利用现有技术处理具有回收价值的废旧木材为许多厂家和企业提供原料。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木制产品的喜爱为旧木再设计产品创造了潜在市场。
  二、设计原则
  再设计需满足循环设计的基本原则,以节能减排为基本目的,避免在翻新制造中产生不必要的污染和资源浪费。所以在设计初期设计者一定要关注节能、绿色加工化,为重新设计木制品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市场,并将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产品寿命、可再循环利用。
  (一)旧木回收分类
  在旧木回收初期我们就要做到对回收后的木材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通过对长度、宽度、厚度、颜色、木材品种等要素进行分类,标注后妥善储存且合理利用。
  (二)部件标准化加工
  旧木回收再设计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难以实现量产,产品寿命较短,部件互不通用,后期维修难以得到保障。而这些原因往往是因为再设计产品没有进行部件标准化加工。
  部件标准化,是将一个完整的产品分解为若干零部件,使这些零部件有标准数据,统一加工方式。部件标准化不仅可以使产品加工效率大大提升,还可以使产品较易维修,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前文提到将回收木材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为我们对产品的标准化加工提供了可能性。
  (三)易分解式结构
  易分解式结构主要是强调产品各部件之间的灵活分解,组装性。大多数采用榫卯结构或强磁结构实现。如此设计不仅可以使产品化整为零便于包装和存放,也可以使产品便于运输,适应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在居住环境变更的情况下减少对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坏率。
  (四)减少附加功能,回归产品的本身
  回顾近代产品设计史产品的发展趋势一直呈现出“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附加功能成为了产品的主流趋势。可如今的用户的使用反馈却有些出乎设计者的意料。这些繁琐的附加功能不仅没有优化产品,反而成为了产品的负担。在产品的使用中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产品的主功能,那些附加功能不仅往往无人问津,反而使大部分产品增加了造价,提高了损坏率,降低了主功能的优化率。所以与其做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用心做好一件事,回归产品本身,将产品的主功能用心“雕琢”,做到极致。
  (五)绿色设计
  随着地球资源不断的减少,绿色设计也成为了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绿色设计要求产品在达到使用寿命后,产品本身材料仍可进行再设计利用或自然降解,不会对自然带来过多的负担。
  例如木制产品,较大的木制部分可通过翻新作为木材使用,较小的部件可以通过粉碎制作生活用纸或燃料使用,废木也可通过自然降解完全被大自然分解。
  三、旧木利用的再设计方法
  (一)保持原有肌理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师,旧木经过人们的使用、时间的推移、自然的侵蚀会出现独有的自然肌理,且这些肌理是无法人为制造复制的。保留这些来之不易的自然肌理,简单修饰造型,去寻求一种自然美。   如图1、2、3 这款杯垫出自设计师方小丰之手,木材具有优良的隔热特性,设计者利用这一特性并保存了旧木经过自然侵蚀造成的天然孔洞、裂纹的独特肌理。外部做成简单的几何形状,使产品简单实用却不失美感。
  (二)破损处修补
  旧木在被回收后通常会被发现木材上会留下钉孔等人为破坏造成的“伤痕”。通过对这些“伤痕”的修饰从而达到再设计的目的。
  如图4设计师方小丰通过对船木上的钉空进行铜铸,再进行拼接加入边框桌腿使其变成一张拥有浓重工业风格的小桌。其原本缺点经过再设计后反而成为产品最大亮点。
  (三)与其他材质组合——混搭
  混搭风格在产品方面多体现为材质的混搭,设计者可以跟随自己的意识不受任何局限性设计出自己想要呈现的效果。对于产品本身而言,混搭风格打破了传统风格的局限性,跨越了传统意识中的年代感。但在混搭绝不是一味做加法,把若干材质生硬地拼接在一起,而是根据功能、风格有主次地将材质有机结合,从而增加产品外观的层次感。也正是因為混搭风格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产品展现的效果也极具个性。其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风格固有的单一性,使其风格更加自由才显得具有独特的活性。
  如图5设计师方小丰设计的这款吧台凳不仅保留了旧木部分原有形态和纹理还与金属相结合,使其产品在旧木中融合了后现代风格的特点。
  如图6设计师把质感厚重的木材与轻薄的玻璃瓶结合设计为一款小茶桌,且玻璃作为大部分受力点,这种反差给予人们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这些旧物得到了“重生”。
  (四)同类产品分解重组
  同类产品分解重组法是指将保存度较高的相同旧产品或相同的部分进行重组性设计,其特点在于最大限度保存旧物原有形态、色彩,使其变为新的产品。
  (五)旧木肌理所呈现的特有风格
  旧木独有的自然肌理、质感使旧木产品本身具有强烈的森系风格特点。森系风格主要表达一种崇尚自然、舒适、返朴归真、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其风格产品多使用一些自然材料,利用自然肌理表现产品。森系风格产品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们在使用产品时可以从紧张的生活环境中走出来,使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减压的效果。
  如图7设计师运用了旧木独有的自然肌理与柔和的暖色系灯光设计了这款吊灯。其浓重的森系风格使人心旷神怡,旧木经自然侵蚀形成的孔洞中散发出来的灯光如璀璨星河一般闪耀。这种美感是人工永远无法达到的。
  四、结语
  古代中国人曾经把木材创造得出神入化,使木制建筑、家具与生活、自然完美融合为一体。身为后辈设计者的我们更应当重视、理解生态文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生产技艺以及加工技巧的突破回收再设计思维的创新,开拓木制产品的道路。以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再设计为己任,打破产品设计中的木制产品回收利用在设计率低的现状,走出木制产品大多只存在于家具产品中的困境,为生活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作为设计未来接班人的我们不但要设计出更出色的产品,也要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的重任,充分发挥“资源有限,设计无限”这一理念。
  参考文献:
  [1]郑兴,王薇,刘思清,李钰轩,杨亚萍.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J].科技视窗,2016,(06).
  [2]傅琳莹.基于怀旧心理的废旧实木家具在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3]李剑.木制家具的回收再利用浅析[J].工业设计,2011,(04).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其他文献
在本刊2004年第9期发表“AVS实现我影音业的强国梦”一文中预言,红光DVD加上AVS技术便可成为高清DVD,这一天终于来临了,这就是我国的NVD.
我们现在所学的现代平面设计是西方的绘画理论,它的“点、 线、 面”的元素是其主要内容.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中国文化被世界所推崇,如何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本国特色就显得
摘 要:国际主义风格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确立。这种风格的正式形成影响了各类设计领域,成为50年代的主导设计潮流。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产品设计领域出现了产品的无饰外观、产品的功能主义、产品的秩序美感三大设计特征。  关键词:国际主义风格;产品设计;无饰外观;功能主义;秩序美感  一、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欧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
我国“第三龄”人群越来越多,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化产品为老年人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未来老年人的生活已离不开智能化家居产品.本文基于人性化与通用化的设
摘 要:从事任何一个专业其实都有审美的追求,或涉及审美的考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工程技术,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特别是文学、艺术专业,都需要对审美活动有一定的理性的认识,笔者从平面设计入手,探讨审美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审美心理  一、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并结合图案符号、图片、文字等,作出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的
来自韩国设计师NUYN.的创意,据说是为中国人的烹饪习惯量身定做,这电磁炉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它拥有一个能下沉的同心环结构,当我们将中式炒锅放在上面,该结构能将炒锅的底部整
期刊
在我国,无论从教育设施、 教育师资还是教育成果来看,盲童的教育都属于薄弱环节,大部分盲童在盲校中只学会了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在最具备创造力的年龄阶段没有得到较好的
儿童作为设计目标对象的特殊人群,儿童的相关设计都旨在以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达到儿童健康愉悦地成长目标.那么,儿童家具的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对国内外儿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转变与提升,交互式理念逐渐渗透到包装设计的各个方面,对包装设计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交互式理念的包装设计概念及其分类,其后就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当中灵活运用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随后对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实践需求及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分析了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希望以此提升包装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