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和可持续: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实践思考——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杭州市以"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不断探索"三生融合",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西溪湿地便是其中的典范。西溪是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城区,总面积达10.38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5.6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5%,承担着防洪排涝、缓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为动植物提供生境栖息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众多服务功能。杭州市委市政府自2003年开始启动西溪湿地综合
其他文献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8日,杭州市档案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去年档案工作成果与经验,对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入梅以来,新安江上游遭受多轮强降雨,新安江水库水位持续上涨。7月7日上午10时,新安江大坝开始泄洪,23个小时内从开3孔到5孔、7孔,再到史无前例的9孔全开。面对巨大防汛压力,
今年的梅雨季,时间超长、雨量超大、范围超广,杭州市平均梅雨量793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3倍。杭州南部的淳安县平均梅雨量更是达到了1035毫米;新安江水库建库61年来首次9孔开
吴越国国王钱镠,人们俗称他为钱王,也有叫作钱大王的。大王之称,原指国君或诸侯王,自然是敬称。《诗经•天作》有句:“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以钱镠之功业
《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文化一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理念,展现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物种的基因库,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也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的基础设施。以湿地原生态为核心,杭州市西湖区做好保护、管理、经营、
城市,往往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既是资源,也是环境要素,同时还是致灾因子。今年杭州入梅以来,梅雨量异常偏多,梅汛期超长,经历了9轮强降雨,新安江水库水位创历史最高,经历建库以来第一次9孔泄洪。超标准洪水的不断发生,为杭州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挑战。  杭州城市水环境特征  杭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12′,北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