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的几点原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观念陈旧、目标性不强、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等,本文认为,在新的世纪,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和获得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遵循以下六个原则: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和大量感知、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遵循教育原则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现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作了阐述和各位同仁作一下探讨。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整合性原则。《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動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
  (六)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学期初,当王老师让孩子们欣赏“抚摸”这首散文诗时,虽然中班的孩子还不太理解散文诗的含义,但听完这首语言优美、节奏轻柔的散文诗,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真好听,再放一遍吧。”“我听着很美。”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会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是极其有利的。
  总之,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真心的去呵护,更需要我们讲究和探寻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策略,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幼教工作者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麦比乌斯环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bius, 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 ,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环,也称麦比乌斯带。简单解释,麦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这与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但对于学
期刊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前几年一位赞助商大发善心,为我校每个教室捐了一部多媒体设备。从此,我们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而有乐趣,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我这几年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给大家分享分享。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学起来就没有那么吃力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
期刊
所谓“文采”,其实就是把话讲得漂亮,使文章言辞传神、有血有肉、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富有表现力。让读者感到有味、优美。但是就大多数同学来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语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词汇贫乏,不知锤炼。有的同学整篇文章就是“流水帐”,语言简单、粗糙。只是将简单的词语进行简单的组合,缺少精美、丰富的词汇,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文章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有的同学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和华丽,把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古人早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聰明识字始。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的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有多少学习的乐趣可言?又会有多大的教学效果呢?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如同给识字教学注入清风活水,使识字课堂
期刊
在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迅速,最重大的社会转型。在学习理论和教育研究领域,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的理念与方式的革命已经兴起。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哲学思维方法等对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到教学领域,就是要建构更注重人,注重文化,注重过程和知识生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观。“生成”是近来在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中出现相当频繁的一个名词。生成在教学中的提出虽然源于教学实践需要,但是也有
期刊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诚然,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而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提问得法,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还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什么时候发问,需要精心的设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
期刊
《新课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
期刊
目前学校的硬件设备配齐率在逐步提高,但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出现了一些瓶颈,一部分教师甚至不愿意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为此,我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效果谈一谈。  一、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