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心性论美育思想中的从感性入手,调动人同此心的道德情感,在同情共鸣的过程中涵养情操、化育人格的方式,是当今普通中小学美育课堂实现德育目标所应重点借鉴的方式之一。依据儒家心性论美育的传统,应当在美育课堂中避免对文艺作品"断章取义",避免将预设的道德理念作为现成的思想结论予以强制灌输,充分尊重文艺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语境,以开放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性经验,开展合情合理的想象,对原作者的人格精神做出体贴的认同,并在自我想象和同化的过程中建构、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种美育课堂的德育实现方式,是把教育过程中的艺术视作开放的、吁请学生带着自身文化经验参与其中的社会文化活动,根据其语境创设实践情境,使学生在文化实践中面临真实的伦理抉择困境并做出自己的道德选择,从而取得主动的道德发展。这种方式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借助一定手段或课堂技巧重现艺术作品的原始创作语境,或是根据作品的文化语境重构其艺术情境,尤其要重点构设符合创作者意旨的伦理困境,供学生依据现实情境和自身情感态度做出合情合理的道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