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设疑方法探微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生疑、质疑,达成师生共同释疑,
  关键词:实验设疑;对比设疑;深究设疑
  
  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随着这种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设疑既不能高不可攀,又不能垂手可得,而应当是所谓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种设疑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设疑
  
  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诱发好奇心,因此,教学过程可以用化学实验来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心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因,如,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做实现,实际称量时,发现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小于反应前镁的质量,这一反常现象引起学生积极讨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激发大家细致地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原来实验时生成的白色氧化镁固体有一部形成了白烟散发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吸附在坩埚钳上,从而导致氧化镁的损失,
  又如,讲金属与盐的反应时师生通过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此时老师可设计“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推测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反应式,许多学生得出:在钠表面有红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此实验,结果看到的是钠表面产生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大相径庭的实验现象可引发学生们的生疑、释疑,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非常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放人某盐溶液中,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碱和氢气,然后盐与碱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
  
  二、比较设疑
  
  “思维单一”让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到困惑,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对比,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信息题中,实验室制取甲烷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甲烷,可用实验室制氧气还是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呢?这时老师切忌讲解,可让学生因疑而思,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凡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来制取气体,可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发生装置同实验室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又如教学“铵盐的性质”时,可先复习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然后选择NH4CI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实验室能否用(NH4)2SO4、NH4HCO3、NH4NO3等替代氯化铵呢?小小的问题敲开了疑问之门,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最终得到铵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的结论,
  
  三、探究设疑
  
  “安于现状,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是化学学习的大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已明确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或对题目本身提出质疑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探究结论的变化,通过一个个的追问,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如,在学习碱类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那么氢氧化铜呢?②碳酸钠属于哪一类,它的溶液是否能使指示剂变色?最后总结出哪些规律?学生通过思考可得出(1)可溶性或微溶性的碱能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溶性的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2)溶液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类(如,碳酸钠属于盐类,但它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又如,在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师生总结的普通规律为: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里的氢,如zn+H2S04=ZnSO4+H4↑,cu+H2S04—不能反应,此时老师可设计如下问题:①活泼金属跟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是否也产生氢气呢?②不溶性酸或弱酸如硅酸、碳酸等能否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③当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一种难溶性的盐,反应能否继续进行,如Pb+H2S04—④金属铁跟酸反应生成盐中的铁元素化合价是多少?适当地深究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对平时不屑一顾的一些问题产生兴趣,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连锁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设疑这种教学艺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服从于课堂整体,在教学教学中运用适当的设疑手段,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学生思维过程的领地,师生会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解决一个个疑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窦如家.浅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中学化学教与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限于质量和规模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产品投入产出速度的较量。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多样化的产品。因为混流装配生产系统既有大规模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又能够以小批量甚至单件的生产方式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市场对产品需求,所以成为当今企业的主流生产方式。本文首先对混流装配线平衡和排产的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教学;策略运用;有效教学    教师在知识教学活动中,应将整体性教学模式在新知传授、要点讲解、问题解答中进行灵活的实施和运用,实现学生整体性教学思想的培养,本人现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整体性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紧扣教材内涵整体特征,创新教学思路,有效掌控数学知识整体内容    辩证唯物
[目的]揭示刺豚鼠信号蛋白基因(ASIP)SNP位点突变与不同鸡种羽色差异形成机制的关联性,筛选出与鸡种羽色相关的辅助育种分子标记.[方法]参考NCBI已公布的红色原鸡ASIP基因序
有效教学应是指“三高”教学:一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果;二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让学生受益更多;三是高效应,即通过师生之间互动所产生的高效应,总之,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利用教材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熟读而精思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确定适度的教学目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位,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承,但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
《学记》中记载: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的高效教学方法,要通过“授之以渔”以达到“授之以鱼”的目的,而且“渔”的传授需靠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具体将之落实到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趣味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是持续学习的强大推动力,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际调查得出,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趣味实际相结合是最有效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会计的商业生态环境、财务人员的职责能力发生了新变化,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