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化英语的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是其它英语教学无法替代的。有效地突出知识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原来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So easy!
  1.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听力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使用的是播放磁带的方式。一般只是一个录音机、一个教师,就可以组成一节完整的英语听力课。但是这种英语听力课的授课方法过于单一,而且控制起来不太容易。反复地倒带,是很费时间的事情。如果把英语听力内容用信息技术模式进行播放,就会使英语的学习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提升了英语的教学效果。
  这种方式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放矢帮助教师迅速地找到学生听力的弱点。而且这种方式操作灵活,可以随意地重复或者调节听力材料的进度,为学生顺利完成听力创造必要条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选择其他一些软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运用纯正的语音语调让学生在享受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英语。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从听力教学原则出发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具体情况的学习进度和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软件。增强自身对听力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强化听力学习的效果。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听力环境
  都说想学好英语,就离不开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想要对英语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就必须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进行英语交流。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现成的活动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以教学视频内容组织学生用英语开展口语训练,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如今,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英语交流,也是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了。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变得非常受欢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外国人或者热爱英语的其他人士,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沟通。让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由于网络不是面对面的,学生可以放开自己,通过人机交互对话用英语进行交流练习。以此,培养学生喜欢使用英语的精神态度和品质,提升自身对英语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教师也可以开办一些英语沙龙活动。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评论和解决。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他們喜闻乐见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进行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乐。教师这时可以先制作一个关于本堂课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边看边做好材料。从中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评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认识自我,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如何提高成绩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清自己,还有哪些缺点,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也可以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沙龙的形式,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3. 信息技术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实际上目前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本来的英语课的主角却成了展示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平台。教学任务的本身居然被忽略了,使得学生上学,学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但若是把这种方式和手段当成了教学的主体不就是得不偿失吗?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主动避免运用一些过时的、过于新奇的事物。避免对学生造成过于直接强度刺激的教育内容,以免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效果。
  笔者发现,在公开课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信息技术平台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多的阻碍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本应该建立的以师生关系为载体的英语课,成了毫无师生交流的多媒体展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和促进,也就不会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而不是人和电脑之间的媒介。
  4.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英语的教学,必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同时注意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其实是帮助学生学习,促进他们英语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这样他们在英语这个方面便会有长足的进步。让我们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就一定会点拨他们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佳.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6(11).
  [2] 王俊春.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 学周刊, 2016(36).
  [3] 李凯旋, 闫宇, 胡凌绚.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学科中的应用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08).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国家力量是这一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但政策内容的差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同特性、民族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区间社会发展与社会形态的不同使文化变迁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