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在中职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Visual FoxPro6.0课程(简称VFP 6.0)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以及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课程设计教学在中职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中职;VFP教学;课程设计;数据库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多年讲授专业课程中发现,许多专业课程在讲授完课本上所有的章节后就进行期末考核,意味着这门课程的授课就结束了。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他们感觉到好像学了很多知识,但又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综合的应用。这是因为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知识传授和认识的学习,抽象性知识多,实用性知识少。所以在学完课本上所有的知识后,安排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而课程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面的问题。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完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经受一次综合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资料和有关参考资料,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实际开发创造意识和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 从学生学习角度分析。
  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那么整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分散知识点的应用上,而对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综合应用却无从下手。如果使用课程设计模式,在第一堂课上由任课教师下达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任务,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此为主线,逐一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和应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自然高涨,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 从学生就业角度分析。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企业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
  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知识深化、拓宽的重要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全面锻炼,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的设计训练,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般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结构、构造方案,熟练地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设计。
  2. 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
  (1)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开发出一套实用的应用程序系统。
  (2)编写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 说明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训练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
  (1)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并且随时反馈。
  (2)时间要求。一般不少于2周(一般定于教学完成后两周)。
  (3)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程序。
  (4)知识和能力要求。熟悉系统结构设计流程图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设计中必须努力认真,独立地按质量地完成每一个阶段的设计任务;设计中绝对禁止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所设计的程序必须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编译出可执行的程序;要求程序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四、課程设计在VFP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Visual FoxPro6.0课程主要是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编程基础和实际开发应用。课程设计是在VFP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设计管理系统的能力。根据VFP课程的教学安排及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和效果,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合理的搭配。
  第二步:布置设计的任务——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收集系统设计所必需的数据及素材,了解各程序模块所要执行的功能。根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构造出程序的基本思路,画出程序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第三步:为了让学生对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有主观上的认识,教师应该首先设计一个范例,并进行演示。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对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要牵涉到哪些知识点,这样,通过分解示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至此,学生课程设计的要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设计框架,从而为往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第四步:课程设计内容布置给学生后,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开展设计(如图2所示)。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开展设计的进展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解决设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于设计内容,虽然已经提前做了范例,但难免会存在个别疏漏,不够完善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处理。
  四、教学评价
  学生课程设计的评价由所属小组评分、教师检查评分两部分组成。小组评分主要围绕考勤、在设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待意见反馈的态度等方面开展,而教师的检查评分侧重于学生的完成情况、设计思路、方法和技巧、设计程序的人机交互性等方面。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最后给出课程设计的评定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种等次。
  五、结束语
  课程设计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设计,对学生和教师都是双赢的。对于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学会搜集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教学内容由教材向实际应用扩展,学生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这过程中,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于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检查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所以说,课程设计对于解决现存于教学中的学生缺乏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缺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冈州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魏茂林.数据库应用技术——Visual FoxPro 6.0(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的整体风气对学生个人的行事作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進行班级管理。在初中阶段,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班级教学管理;方法途径;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献标识码:A一、制订合
多年来,中职教育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是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方面矛盾更加显著。如何摆脱困境寻找突破口解决存在的上述
摘要: 本文从剖析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入手,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计算机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日益进步以及使用的普遍,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各中职学校也设有计算机专业。但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本文笔者试图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