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抗”战士张冰的谍海生涯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5月15日,整个武汉城都笼罩在一片焦虑不安的氛围中。
  凌晨4时,中共湘鄂特委秘书、武昌中心小组党支部书记张冰被狱警从武汉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提出,铁门与镣铐的撞击声惊醒了难友们,难友们纷纷拥到窗口,看见张冰正在被带走。张冰回头用目光向难友们告别后,随着狱警坚定地走出了牢房。刚走进看守所的办公室,张冰即惨遭杀害,时年35岁。敌人将他的遗体沉入滔滔长江之中。当天的武汉《大刚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刊登了武汉警备司令部处决共产党要犯张冰的重要新闻。下午3时,华中“剿匪”司令白崇禧坐着飞机匆匆离开武汉。下午4时,解放军一一八师浩浩荡荡地开进汉口市区,汉口宣告解放。
  几天后,《长江日报》上发表了悼念张冰的文章。遗憾的是,连续几天都没能打捞到张冰的遗体。
  兄弟姐妹家乡抗战
  张冰的革命生涯是从家乡的抗战开始。
  1938年3月,日军侵占了江苏省南通,25岁的张冰眼见家乡沦陷,国无宁日,遂与弟弟张炎相约,弃业回到家乡从事抗日活动。一回到南通,他就参与组织了家乡的“战时青年救亡宣传队”,被推选为副队长。宣传队成立后,随即发布了《告同胞书》,号召父老乡亲们紧急动员起来,一致抗日。张冰又亲自执笔编剧,向同胞们呼喊绝不能当亡国奴,只有保卫国家,才能保家护民。8月,中共江北特委在南通成立,张冰在特委委员陈伟达等人的指导下,更加活跃地参加家乡的抗日救亡活动。为了掩护抗日活动并筹措经费,张冰兄弟筹资创办了“新民商店”、“甦声女子商店”,并以这两个商店为基地,组织了两个读书会。同时,张冰与其他6位同志又设法打进国民党的税警团,利用合法身份开展活动。
  1940年离开税警团后,张冰转道泰州,与黄逸峰、李俊民、朱克靖等人取得联系。黄逸峰是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的身份,回到苏北为共产党从事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朱克靖是陈毅派到李明扬部队的公开代表。几个人见面后,黄逸峰等人决定留下张冰做统战工作。当时地方上绅、商、学等各界对新四军尚不太了解,新四军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开展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经过研究,张冰被指任为苏北绅士韩国钧(字紫石)的联络副官。
  韩紫石与张冰是同乡,南通海安人,人称紫老。清代翰林出身,民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民政长、省长、巡按使、督军,以及安徽巡按使等职,是一位有民族气节、德高望重的老人。张冰奉令接触紫老,多次往返联络,深明大义的紫老表示赞同团结抗日,反对内战。并亲自发动15人联名调停,呼吁国共和平,一致抗日。1940年9月中旬,紫老出面召集苏北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在海安召开了联合抗日座谈会。在此期间,张冰与其他同志奔走于泰州、黄桥、姜堰、曲塘等地积极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呼吁联合抗日,反对摩擦。在朱克靖与张冰等人的努力下,不仅争取了地方士绅的同情,苏北广大民众的支持,也争取到了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陈毅曾亲赴泰州拜访李明扬,带去毛泽东、朱德致李的问候信),促使税警总团团长陈泰运部队保持中立。致使韩德勤密令李明扬、陈泰运部队对黄桥发动攻击时,李、陈部队虽出兵但未参战,这是黄桥决战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桥战斗胜利后,新四军陈毅司令为了团结李明扬、陈泰运和少数保安旅共同抗日,于1940年10月10日批准成立了一支特殊的抗战部队——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指战员们的臂章上映有“联抗”二字。联抗司令是黄逸峰。黄逸峰已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1925年,黄逸峰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曾担任过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通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候补委员、全国铁总秘书长等职。后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被聘为沪江大学、广西大学教授,1939年经国民党元老李济深力邀,到国民政府任职。1940年他借到重庆述职之际,特往八路军办事处同叶剑英联系,恢复了秘密党员身份。副司令李俊民是李明扬的主任秘书(共产党员)。联抗部队是新四军与国民党部队合作的桥梁,是党在苏中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一带后,张冰奉命随联抗副司令李俊民到如皋马塘建立“联抗东南办事处”,被任命为政治处主任。1941年6月9日,张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段时间,张冰除了从事联抗的政治工作之外,还担负着对伪军策反工作的任务。
  1943年初,张冰因患严重的关节炎,双腿行动不便。组织上考虑到张冰的安全,以及他的病情,决定让张冰回到南通老家姜灶港养病。3月,张冰病情好转,请求工委批准他返回部队。此时恰逢通海办事处需要加强情报工作,成立了“情报委员会”,便由张冰任宣传委员,主要负责通海启的情报工作。不久,情报委员会的另两位同志因身份暴露,不得不撤离,情报工作遂由张冰一个人负责。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张冰提议胞妹张淦同他一起。组织上采纳了张冰的意见。随后,张冰化名王禹声,张淦化名王禹九,兄妹二人来到小海镇盐头行,在工作关系户张敬洪的家里租赁一间小屋作为驻点,对外称兄妹,二人是城里富户,怕强盗绑票来到乡间躲居。对一些工作关系的往来,均以亲戚来访,送些家用为名掩人耳目。为了确保通海启地下工作的顺利开展,张冰将所属人员进行缜密的分工布置,妹妹张淦任内勤兼交通员;陈忠打入伪特工队当通信员;闵照德是本镇人,因此开了一家布店作掩护,作为张冰和陈忠的交通员;邹谊专门负责张冰和南通城之间交通。张冰曾做过驻曲塘汪伪军陈才福部的策反工作,遂派顾惕庵打入该部,继续掌控这些伪军的动向。南通城里的庞寿元,因姨夫有些地位,组织让他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城内搜集军政及其他情报。
  通海启的情报工作网由三方面人员组成:组织介绍、原有的社会关系、联抗部队精简回来的队员。上下关系都是单线联系。随着情报网的建立,隐蔽工作正规律有序地开展时,张冰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次被捕转押南京   张冰所属工作人员中,尹日升和陈忠都是组织安排在伪军和伪特处工作的潜伏人员,但二人均不知彼此的身份,互相防备。在日伪军清乡时,汪伪特务肖琪驻尹日升所在的营部,在肖琪和尹日升的交往中,凭着他特务的敏锐嗅觉,感觉到尹日升有些特别,遂产生了怀疑。继续侦察终于侦悉到尹日升是打入伪军的潜伏人员,准备逮捕尹日升。肖琪不知道陈忠也是潜伏人员,竟走漏了风声,让陈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陈忠立即找到交通员闵照德,说有重要事情向张冰汇报,让闵带他直接去见张冰。闵见事情紧急,情急之下就带着陈忠去见张冰,这种违规的做法犯下了秘密工作的大忌。陈忠在秘密驻处找到了张冰,向张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张冰听了汇报后,随即写了封密信让陈忠带给尹日升,信中嘱咐尹日升赶紧撤离前往紫琅区委。
  尹日升接到张冰下达撤离的指示后,迅即地撤出了伪军的营部,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这边的特务肖琪还不知情,带人去抓捕尹日升时,早已人去楼空。肖琪非常恼火,认为一定是有人泄露的消息。遂亲自排查,就把疑点集中到了陈忠身上,当即抓捕并刑讯了陈忠,在刑讯、威胁与利诱下,陈忠供出他所知道的组织和人员名单。当晚12时许,陈忠带着特务来到盐行头驻点逮捕了张冰、张淦兄妹等7人。
  一路上张冰回忆着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一定是出了叛徒。如果有叛徒,这个叛徒是谁呢?当张冰走进看守所看到交通员闵照德也被关押时,心里便清楚了是谁出卖了组织和同志。他对同时被捕的其他6人说:“出卖我们的叛徒是陈忠,你们凡是和陈忠有关系的人,就把他所知道的事情,全都推到我身上,由我一个人来应付敌人的审讯。”他又再三嘱咐被捕的同志,谁先获得自由,就立即向组织汇报。
  第二天特务将他们押解去了南通城。
  敌人对张冰施了酷刑,老虎凳垫到了七块砖,张冰依然什么也不说。一段时间后,由于证据不足,其他同志陆续获释。张冰于1943年9月被押送到苏州汪伪特务监狱,不久又被移送到南京伪中央感化院继续关押。
  张冰在感化院很乐观,看书、写诗、写文章、编剧本、学雕刻,有时也到球场上锻炼身体。还对院方提出一些改善要求,并掀起一次绝食斗争,要求开展文娱活动、改善伙食。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待遇得到了改善。
  斗争虽然胜利了,但敌人更加“关注”张冰了,把张冰作为“顽固不化分子”要“长期感化”。
  是年冬天,汪伪军委会政治部情报局上校秘书徐楚光来到伪感化院上政治课。他的谈吐、气质吸引了张冰,以张冰锐利的眼光看来,这位政治教官与汉奸不同。张冰想试探,就与其交流。而徐楚光心里明镜似的,一明一暗,二人经过数次地试探与交流,终于接上了关系。
  徐楚光,又名徐祖芳,湖北浠水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徐楚光长期打入国民党部队从事兵运、策反工作,后来到延安任抗大一分校参谋教官。1942年来到南京打入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上校战术教官,并在军委会武官公署挂名上校参赞武官,后又任军委会政治部情报局上校秘书、汪伪陆军部第六科上校科长。此时还兼职汪伪中央政治感化院的教官、法官等工作。徐楚光将张冰的情况汇报给了上级。上级组织指示徐楚光设法营救张冰。
  1944年冬,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日寇战情每况愈下,败局已定,伪政府也陷入了困境。徐楚光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他的职务之便机智巧妙地于当年12月21日将张冰营救出狱。
  获救后潜伏南京
  出狱后的张冰接受了党组织的分配,其组织关系转到华中局情报部,人留在南京工作,受徐楚光领导。随后,张冰在秦淮河畔建立联络点,开始了新的战斗。
  张冰首先为保释感化院的难友们四处奔走,利用事先安排在狱中外围关系传递往来消息。1945年初春,汪伪政府发表大赦全国政治犯的文告,感化院中的难友们利用这个时机,起草了《告全国同胞呼吁书》,发动一次争取自由的绝食斗争。在南京地下党的支持配合下,绝食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汪伪政府不得不答应分三批释放感化院中的政治犯。
  不久,中共华中局将张冰调入“徐楚光情报系统”。
  为了争取京沪铁路交通线的行动方便,保证从南京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往返物资运输的畅通,华中局决定让徐楚光争取“洪帮大亚山”首领朱亚雄,以保护铁路运输安全为名,利用合法身份密商成立“华中铁道护路总队”。“华中铁道护路总队”成立后,朱亚雄任总队长,徐楚光任秘书主任兼督察长,张冰被任命为总队情报组组长。总队下设若干分队,规定各分队定期向总队报告铁路沿线的“敌情”。
  其间曾截获两件日伪军加盖火漆的绝密情报:一是江浙日伪军联合清乡扫荡的军事行动计划;二是剿共军事指挥联络的电报密码。电报密码由张冰和另一同志誊抄复制,次日派员急送新四军军部,受到华中局的嘉奖。由于情报准确及时,日伪调集众多兵力向茅山根据地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1945年8月,张冰协助徐楚光等人成功地策动了汪伪的御林军——警卫第三师起义。徐楚光随部队离开了南京。南京的情报工作就由张冰负责。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接管了南京,“洪帮大亚山”首领朱亚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威胁,处境十分困难。张冰奉徐楚光之命秘密会见朱亚雄,并以党的名义邀请朱亚雄到根据地参观,商谈今后任务。在淮阴期间,朱亚雄受到华中局粟裕、谭震林、李一氓、扬帆、陈同生等领导的接见。朱亚雄对党的关怀和信任十分感激。由于朱亚雄与根据地的这层关系,在解放战争时期,朱亚雄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影响,与军统上层人物接触和周旋,为共产党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
  1946年3月,徐楚光被任命为中共华中分局联络部第三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冰任“三工委”秘书,随徐楚光潜入国统区,在宁、沪、杭、徐地区从事着对国民党部队的情报和策反工作,并在上海建立秘密机关和联络站。
  进入湘鄂开展工作
  1947年春天,奉华东局之命,张冰随徐楚光离开了南京,进入湘鄂地区,其任务是以武汉和长沙两地为活动联络中心,策反敌军并组建“湘鄂地下民主联军”。他们先后在汉口、武昌等地建立秘密机关和联络站,发展一批地下党员和地下武装关系。同年夏天,中共湘鄂特别委员会成立,张冰任中共湘鄂特别委员会秘书兼武昌中心小组支部书记。特委的任务是:开展军运工作;发展敌后武装;组织和领导湖北各地的复员、掉队、隐蔽的新四军和留守本地坚持斗争的人员;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以配合南下解放军解放湖北。
  1947年9月,徐楚光在武昌被捕(后牺牲于南京)得知情报后,张冰用密语函告“三工委”留在江苏的同志“大哥因患传染性感冒,住进武昌医院……”
  徐楚光被捕后,张冰奉命及时转移特委机关驻地,并组织同志撤离。他稳重而有序地安排好武汉的工作后,亲自赴长沙将徐楚光的妻子朱健平转移到了武昌,后来又转送到解放区。
  徐楚光之子徐建后来说:我和我的继母朱健平及妹妹徐定生就是在他(张冰)亲自组织安排下,从湖南长沙经武汉辗转脱险,我的继母朱健平在他的亲自护送下,撤离到鄂豫解放区江汉行署担任秘书工作,我和我妹妹转移到鄂东浠水乡下老家,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魔爪。可以说,没有张冰同志的临危不惧和智慧周旋,就没有我们一家三口的今天,更没有我们今天的儿孙满堂和享受今天的繁华盛世之福。
  武汉解放前一天殉难
  由于叛徒出卖,武汉地下党被破坏。张冰感到情况十分严重,决定去广州乘轮船转道去上海,再设法从上海去华东解放区找组织汇报。就在张冰动身转移时,由叛徒叶少卿(新中国成立后被镇压)带领保密局的特务在长沙火车站将张冰逮捕。随即将张冰押解武汉,先后关押在国民党保密局湖北站、汉口郊外的国民党保密局秘密监狱,最后转移到汉口的武汉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张冰受到了酷刑,但敌人什么也没有得到。气急败坏的敌人在武汉解放前夕将其杀害,时年36岁。
  张冰一生未婚,他曾说过:革命未胜利,不结婚。张冰父母生有十二个子女,十女二男。张冰排行老九,其弟张炎为老十。老俩口知道张炎已去世。张冰与父母已失去联系多年,父母一直等待着张冰的归来。直到1952年10月的一天,家里来了南通民政部门的同志,来人告知张冰已于武汉解放前一天殉难了,他们是来送烈士证书的。家人方知张冰已不在人世,悲痛万分。为了不让二老再受一次丧子之痛,女儿们告诉父母,张冰接受党的派遣,潜伏到台湾做地下工作去了,不能与家人联系。二老信以为真,天天期盼着台湾早日解放,儿子归来。“儿子在台湾”这个美好的谎言,一直陪伴着二老离开这个世界。
  (作者系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史料科科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刘顺发)
其他文献
8年间累计受贿639万余元,江西安远县委原书记邝光华9月7日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通告以受贿罪,二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据办案人员透露,调查组对邝光华采取强
吴建功,又名吴中杰,1911年生,上海市南汇县大团人。他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曾跟着父亲学习中医。后受大革命的影响,立志教育救国。1925年考入南汇简易师范学校,1929年在学校由陆应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建功毕业后,在小学任教员和校长等职,利用合法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青年教师和社会各阶层中宣传党的主张,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政府的反动腐败,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1930年秋,南汇泥城
据报道,今年秋天,全美第一座“无纸化”公共图书馆将会在德克萨斯州贝尔县(Bexar County)建成,它的第一家分支将开设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地区——圣安东尼奥市的Southside,预计能为贝尔县约170万人口服务。  “如果你想了解它大概的样子,你可以走进Apple Store看看。”这项计划的主导者县法官纳尔逊·沃尔夫(Nelson Wolff)向媒体描述了图书馆的样子。  在这座占地4989
斜拉桥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兴建 ,由于具有跨径大、宏伟又壮观 ,加之近代新材料的开发 ,电子计算机的崛起 ,施工技术的进步 ,使斜拉桥迅速发展。 Cable-stayed bridges st
来自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白天进行体育锻炼会让你晚上睡不着觉,而不是让你更好地入睡。It was believed a good workout helps to send you off by making you more ti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建设高速公路的热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国兴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在1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航运企业,这固然与卢作孚正确的经营决策、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密切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在于
高中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段,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条件的不同,高中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跨
近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本刊记者专访了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蒋儒标,为大
本世纪初,国内旅游学者将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近年旅游利益相关者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