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准确判断工业发展和演进阶段,是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本文综合霍夫曼、库兹涅茨的工业化进程标准,对包头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业结构 阶段 划分
一、引言
城市工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准确判断工业发展和演进阶段,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发达国家城市走过的道路表明,在工业化时期,城市工业大致都依次经历过轻纺工业、重化工业和高、精、尖制造业三个发展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
柯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以年代顺序研究整理了若干个国家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劳动力便开始向第三产业移动。这就是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多种判断产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和方法,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条件,分析具体问题应有所选择。为了保持判断结果的客观性,本文综合了霍夫曼、库兹涅茨的工业化进程标准,对包头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二、包头工业结构现状
一是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包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2202.8亿元,实现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稀土等包头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大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在经济发展环境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09年,包头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32.8亿元,同比增长26.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1%,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8%。
三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包头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加大风电设备以及重车配套、改装等项目的引进。2009年,包头累计生产载重汽车28018台,同比增长12%,铁路车辆3111辆。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6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1%,已成为五大优势产业中贡献最为突出的产业。


四是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铝行业在东方希望铝业、包头铝业的拉动下,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市累计生产电解铝83.6万吨,同比增长30.0%,实现工业增加值38.1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
五是稀土产业运行平稳。2009年。全市稀土产业累计生产稀土化合物19.2万吨,同比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39.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
三、霍夫曼比例比较
(一)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标
较早研究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他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中提出霍夫曼比例,即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产值的比值。他首先将全部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三种类型,把工业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表1),
(二)包头霍夫曼比例的测定
按照霍夫曼比例的测定方法,从表2可以看出,包头在进入21世纪以来,就已经处于霍夫曼工业化阶段的第四阶段,并且霍夫曼比例系数呈下降趋势。
四、库兹涅茨工业化五阶段比较
(一)库兹涅茨法则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关注的标准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基准点,通过考察总产值结构变动和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动,并把结构变动置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框架中,揭示出劳动力和产值均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其工业化5阶段如表3。
(二)包头的库兹涅茨工业化阶段测算
库兹涅茨用产值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来划分工业化程度,比霍夫曼单纯用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产值的划分更全面、系统。包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在2000年达到23.2%的情况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比较稳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000年包头市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为31-3%,已经相当于库兹涅茨标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500美元水平,说明包头市早已进人工业主导的发展时期。目前,包头第二产业吸纳了30%以上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劳动力份额成迅速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5.5%上升到2008年的53%,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
另外,从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包头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从总产值份额的标准来判断包头工业化阶段,200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是8.4:60:31.6.已经接近于库兹涅茨的人均GDP500美元水平(以195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基准,下同)。到2008年,包头第三产业份额达到40%,符合库兹涅茨的人均GDP1000美元水平,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是3:57:40.说明包头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
五、综合判断:包头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我们选取了两种方法对包头工业化阶段进行测算,结合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包头目前处于工业化的较高级阶段。
六、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转型。
(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层次,构建包头工业经济新优势。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材料制造、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余热、余气发电和综合利用,光热、地热资源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组件等。新材料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抛光材料及终端应用、新型核电燃料组件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乘用车,大型冶金、矿山、化工等装备制造。基础材料和精密仪器设备及辅具制造,风电机组核心技术研发、轻型飞机制造及光机电一体化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塑料光纤、电子芯片、碳纤维等,加快发展并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三)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发挥技术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实施一批关联效应大、支撑力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新材料、重大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在高强度汽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磨具钢、特殊大型铸锻件等钢材品种和白云鄂博低品位、共生矿的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型设备、大型复杂铸锻件加工技术及设备、数字化制造设备等技术,稀土新材料研究开发,含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硅铝镁合金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四)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
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进一步形成工业经济整体优势。
关键词:工业结构 阶段 划分
一、引言
城市工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准确判断工业发展和演进阶段,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发达国家城市走过的道路表明,在工业化时期,城市工业大致都依次经历过轻纺工业、重化工业和高、精、尖制造业三个发展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
柯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以年代顺序研究整理了若干个国家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劳动力便开始向第三产业移动。这就是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多种判断产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和方法,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条件,分析具体问题应有所选择。为了保持判断结果的客观性,本文综合了霍夫曼、库兹涅茨的工业化进程标准,对包头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二、包头工业结构现状
一是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包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2202.8亿元,实现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稀土等包头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大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在经济发展环境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09年,包头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32.8亿元,同比增长26.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1%,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8%。
三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包头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加大风电设备以及重车配套、改装等项目的引进。2009年,包头累计生产载重汽车28018台,同比增长12%,铁路车辆3111辆。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6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1%,已成为五大优势产业中贡献最为突出的产业。


四是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铝行业在东方希望铝业、包头铝业的拉动下,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市累计生产电解铝83.6万吨,同比增长30.0%,实现工业增加值38.1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
五是稀土产业运行平稳。2009年。全市稀土产业累计生产稀土化合物19.2万吨,同比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39.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
三、霍夫曼比例比较
(一)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标
较早研究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他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中提出霍夫曼比例,即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产值的比值。他首先将全部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三种类型,把工业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表1),
(二)包头霍夫曼比例的测定
按照霍夫曼比例的测定方法,从表2可以看出,包头在进入21世纪以来,就已经处于霍夫曼工业化阶段的第四阶段,并且霍夫曼比例系数呈下降趋势。
四、库兹涅茨工业化五阶段比较
(一)库兹涅茨法则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关注的标准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基准点,通过考察总产值结构变动和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动,并把结构变动置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框架中,揭示出劳动力和产值均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其工业化5阶段如表3。
(二)包头的库兹涅茨工业化阶段测算
库兹涅茨用产值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来划分工业化程度,比霍夫曼单纯用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产值的划分更全面、系统。包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在2000年达到23.2%的情况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比较稳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000年包头市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为31-3%,已经相当于库兹涅茨标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500美元水平,说明包头市早已进人工业主导的发展时期。目前,包头第二产业吸纳了30%以上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劳动力份额成迅速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5.5%上升到2008年的53%,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
另外,从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包头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从总产值份额的标准来判断包头工业化阶段,200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是8.4:60:31.6.已经接近于库兹涅茨的人均GDP500美元水平(以195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基准,下同)。到2008年,包头第三产业份额达到40%,符合库兹涅茨的人均GDP1000美元水平,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是3:57:40.说明包头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
五、综合判断:包头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我们选取了两种方法对包头工业化阶段进行测算,结合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包头目前处于工业化的较高级阶段。
六、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转型。
(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层次,构建包头工业经济新优势。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材料制造、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余热、余气发电和综合利用,光热、地热资源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组件等。新材料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抛光材料及终端应用、新型核电燃料组件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乘用车,大型冶金、矿山、化工等装备制造。基础材料和精密仪器设备及辅具制造,风电机组核心技术研发、轻型飞机制造及光机电一体化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塑料光纤、电子芯片、碳纤维等,加快发展并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三)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发挥技术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实施一批关联效应大、支撑力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新材料、重大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在高强度汽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磨具钢、特殊大型铸锻件等钢材品种和白云鄂博低品位、共生矿的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型设备、大型复杂铸锻件加工技术及设备、数字化制造设备等技术,稀土新材料研究开发,含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硅铝镁合金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四)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
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进一步形成工业经济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