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日传播与回流--以古代书画艺术的中日交流为例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潮流中,中国书画艺术造就了日本书画艺术,而日本书画艺术在传承和受容中国书画艺术精华并历经本土化发展后,又通过回流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可以说,中日古代书画艺术的传播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东传与西渐几乎贯穿了两国传播交流活动的始终,中国文化的东传、日本的传承吸收、民族创意的改造、书画的西渐传播构成了两国书画艺术交流史的发展主线。在数千年来的传播交流中,形成了传承与改造并重、东传与西渐并行、艺术与宗教并进、成就与遗憾并存的基本特征。中日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
其他文献
乾嘉年间的乐律学研究受复古学术主潮的影响,达到了音乐学史上又一次高峰.清儒们通过考证先秦汉唐流传下的文献,力图还原古代的乐律、乐制及乐器.江藩《乐县考》就成于此时.
山西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唐叔虞而修建,不同于一般庙宇,晋祠有明确的纪念意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慰的艺术感染力。即便是一个单体建筑,也有着自己的序列,在中轴线上布置有戏台
石窟建筑的形制、空间布局的演化和佛教教义、仪轨的嫂变相辅相成,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和石窟艺术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从早期模仿借鉴到中期融合、创新,至隋唐熔铸出兼具外
藏地题材电影的藏地空间呈现,在外国(西方)导演、汉族导演和藏族本土导演的影像中展露出不同的面孔和形象。外国导演对藏地保持着"香格里拉"的神秘想象,塑造"高贵的野蛮人"形
新世纪以来,小剧场戏曲成为剧坛别具一格的新兴创作形态,成果突出、个性鲜明。通过梳理小剧场戏曲剧目题材内容的四种主要分类,并着重从“传统”“重构”与“实验”三个角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处州境内还流传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剧种,无疑是戏曲艺术界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们了解处州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活态”资料.处州提线木偶戏是处州
“民族化”是中国早期水彩画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以水彩静物画民族化实践为例,探索当时水彩画的接纳、吸收、融合等状态。在水彩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中,一方面是
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很多来自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歙砚石材的物理属性分析、作品鉴赏以及如何推进产业化进程上。通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