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癌残留治疗模式探讨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ro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癌残留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择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癌残留患者182例,其中采用术后放疗(RT)40例,术后化疗(CT)48例,术后放化疗(RCT) 32例,术后未治疗(NT)62例,比较治疗状况对全组及不同病理分期的疗效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3.4%,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88、38例.局部复发率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为22%、Ⅲ级加原位癌为35%、浸润癌为36%(x2 =3.49,P=0.175).全组RT,CT,RCT,NT的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81%,61%、57%,73%、73%,49%、42%(x2=13.38,P=0.004),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的分别为100%、100%,77%、68%,100%、100%,60%、45%(x2=7.09,P=0.069);全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5%、74%,67%、48%,73%、56%,44%、26%(x2=20.24,P=0.000),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的分别为100%、100%,79%、54%,33%、33%,75%、34%(x2=9.89,P=0.020),病理分期Ⅰ~Ⅱ期残端阳性的分别为80%、80%,55%、55%,93%、77%,38%、30%(x2=12.34,P =0.006).结论 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和残端阳性均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及残端阳性Ⅰ~Ⅱ期患者推荐采用术后RT,Ⅲ期患者采用术后RCT可能较为合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在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行常规CT、T2WI下MRI及DWMRI(弥散敏感梯度b=400、600、800 s/mm2),分别在上述3种图像上勾画GTV.测量3种方法GTV长度并与术后标本上测量的病变长度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法和条件,并计算该条件下外扩范围满足GTV照射要求的患者比例.利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照射与否的肠道和泌尿道急慢性不良反应差别.方法 2009-2012年局限于盆腔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83例,其中38例中低危患者前列腺±精囊腺放疗67.5 Gy,45例高危或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15%者前列腺和精囊腺放疗67.5Gy同步盆腔照射50 Gy.急性不良反应依据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进行评价,慢性不良反应依据美国肿瘤放疗协会标准评测.结果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间283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观察鼻窦炎发生发展情况.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前T1、T2、T3、T4期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22.6%、37.5%、46.8%、61.3% (P =0.002).放疗前无鼻窦炎的15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
近年研究认为汉防己甲素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放射增敏剂,为此于静萍等进行了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TE。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期为汉防己甲素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期刊
目的 分析移动式直线加速器Mobetron实施术中放疗(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优化IORT各步骤的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由IORT团队(2名外科医生、2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物理师、1名放疗技术员、2名护士)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对失效模式行频度(OR)、严重度(SR)、探测度(DR)评分,计算风险优
目的 探讨ⅠE~ⅡE期原发鼻腔与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别.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11年本院初治的273例患者,其中ⅠE期184例,ⅡE期89例.原发鼻腔(NC-NKTL) 209例和原发韦氏环(WR-NKTL) 64例.258例(94.5%)患者先接受化疗,多数患者接受CHOP或类似方案化疗,放疗中位剂量为54 Gy.结果 与NC-NKTL相比,WR-NKTL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2年间23例复发或转移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125 I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术后即刻CT扫描剂量验证.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为100 ~ 160 Gy(中位数130 Gy),125I粒子活度为(1.85 ~2.89) ×107Bq
目的 检验吉非替尼在体条件下对正常肺的影响,及与放射联合应用时是否加重肺损伤.方法 160只小鼠分为5个组对照组(C)、吉非替尼组(G)、照射组(R)、照射后吉非替尼组(R+G)、吉非替尼后照射组(G+R).全肺照射12 Gy.吉非替尼200 mg/kg体重,周一至五与照射相隔24h给予.照射后第1、2、4、6个月观察肺泡灌洗液巨嗜细胞计数、羟脯氨酸含量、肺纤维化评分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肛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1年本中心经治肛管癌患者31例,鳞癌23例、腺癌8例.Ⅰ~Ⅲ期患者首程采用放疗为主治疗16例、手术为主治疗11例、化疗3例.结果 随访率为90%,随访时间满3年的样本数21例.全组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T分期为OS预后因素(x2 =12.11,P=0.001和x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会议(SICRO)于2013年3月22-23日在沪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会,其中来自美国国立癌症中心、欧洲癌症中心、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等18名国际知名学者与会做了学术报告.来自国内25个省市的300余名代表与会.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小毛院长致开幕词.肿瘤医院荣誉教授、SICRO创办者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