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类似的人,有着近似的面孔,却形单影只,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相似,因为他们与群体格格不入。
  他们中的一位,在加缪的笔下做着一个卑微而快乐的英雄。
  默尔索喜欢住在海边。阿尔及利亚的阳光总是烘烤着地中海的海水,强烈与澄澈构成了他性格的底色。那里的沙子有着烘焙的味道,就像妈妈烤出来的小麦面包,尽管妈妈去世了。他热爱这里,正因为这里像他一样自然。尽管世界顽固得像一块石头,但他却是这石头裂缝里的一株小草,自由地生长。所以,他从不在乎那副冰冷的棺木是否需要哭泣,因为妈妈是安心死去的;所以,他从不在乎那个断头台是否会砍掉自己的头颅,因为死亡是不期而至的;所以,他从不在乎那个颤抖的神父是否会救赎自己的灵魂,因为灵魂是无家可归的。他只知道,这卑微而琐碎的一生,仅能拥有一次长久的睡眠,而他者的喜怒哀乐丝毫无妨,不过是平行世界里无谓的扭曲动作。
  他在用短暂的生命进行对抗,对抗压制自身自由的他者;又在用无限长的灵魂进行反思,反思自身的位置。这种与世界没来由却不可调和的矛盾,表现为难以逾越的间隔和置身事外的疏离。
  我们称之为“局外人”。
  他们中的另一个是黑塞笔下的荒原狼哈勒尔,与局外人相似。
  这是一匹于世俗意义上不算成功的狼。他厌恶这个圈子,而又不能获得超脱。他放眼望去,满目都是俗不可耐,却又不知何处能让自己的灵魂获得安宁。他身在的地方,是一片废墟;他游走的地方,是一片荒原。于他来说,没有同伴,没有故乡,这片荒原上只有行尸走肉。那些行尸走肉没有灵魂,他们只能用没有眼球的、深陷的眼窝注视着天空,发出无意义的吱吱声。他们只会以他人的腐肉为食,他们只会以他人的枯骨为杖。一个个笑脸不断在提醒着荒原狼他错了,提醒着他早已深陷泥沼,应习惯于堕落。而他不信这铜墙铁壁。所以,他只能不停游荡,内心关着狼,低吼,低吼,在精神分裂和思想斗争中挣扎。
  这是一种强烈的痛苦: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他是所在阶层的局外人。
  在同一框架下,黑塞和加缪的精神在背道而驰。我们姑且归纳为预言者对前路的惶恐和当局者对现实的幡醒。
  黑塞预感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但他对这个新时代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对当下的两种选择都反对,可又给不出新的选择。荒原狼处在两个时代的交替期,迷茫,恐惧,不知所措,又渴望发光发热;希望不被别人同化,可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时又没有安全感而渴望找到同伴。他幻想着,却又不甘着。他的内心,充满斗争与痛苦、不甘与不安、清醒与失落、安宁与孤独。他不是分裂成两个,而是在深渊的上游与下游,不停地徘徊。
  而在悲剧性的、木已成舟的、无可逆转的事实面前,加缪看清了。世界的荒芜显露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这片废墟上,我们还能怎样生存?人生的意义何在?他尝试在普遍的价值制度瓦解之后,重塑人的思考和行动的严肃性。这是一个小人物对罪恶权力的控诉,这是一个无神论者有关人生的思考。
  有人称二者一个活在思维的天堂,一个活在思维的地狱,这不无道理。黑塞以浪漫主义的充沛情感和梦幻风格批判或赞颂,尽管像是在喟叹孤寂和虚无,但更表现出了他的“反虚无”。孤独中扭曲了的精神至少曾有一刻,有进入局内的倾向。而加缪把自己完全剥离,冷静地、可怕地做一系列思辨的陈述,局外人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静静地、无所谓地观望周遭奇诡的变化。
  然而尽管二者的写作风格不一样,但是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却有着在外界看来不可否认的共同点——孤独。
  为什么无时不在的孤独,构成了这些小说当中的主旋律? 是时代。 现代的到来使人变得没有价值。价值的虚无构成了现代的主基调。人们无处寻求信仰,世界逐渐变得荒谬而冰冷。资本的洗刷重新构筑了人们的价值观,它作为另一种意义的上帝决定着社会价值。当每一个人都满足于眼下的安宁与庸碌,却又不遗余力地追求物质上可有可无的满足时,他们的心脏已经无法喷发出热烈而激情的血液了。
  现代的到来使人变得缺乏情感。传统以血缘亲疏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被打破。不断扩张的世界使情感难以构建、触碰和维持。开阔,带来的反而是寒冷和陌生。人们无法相濡以沫,只能相忘r江湖。当维系人类社会的情感纽带不受重视,传统文化和人道思想必将遭到摧残。越在乎情感追求的人越会被排挤和冷嘲热讽。他们的幸福和追求不被理解,于是惶惑、苦闷、彷徨接踵而来。
  所以黑塞笔下苦苦挣扎的荒原狼,以及加缪笔下冷漠自若的局外人,都是时代的价值困境的体现,他们脆弱而敏感地嗅到悲哀的味道。这就是他们共通的地方。
  他们谈论意义,他们谈论价值。在无意义中,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意义。
  但是,谁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
  佳作点评
  黑塞和加缪是两个风格气质完全不同的作家,但他们笔下的人物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那是痛苦、挣扎、无人能解的精神状态。現代化浪潮作为罪魁祸首将人的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一一撕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他们的发声是困境中自我挣扎和寻找出路的过程。文章将两者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认识到位,见解深刻。
  (陈玉洁)
其他文献
端坐“衙门”前威严的石狮,刚正不阿的黑脸“包拯”,冰冷沉重的手铐,撕心裂肺的哭号,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死囚……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尽管有句老话说:“法律不外乎人情。”但是,从古至今,司法给人更多留下的是这些无情的印象,觉得“法”与“情”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二者只能取一,似乎法不容情,不容存有丝毫的“法外情”。  其实,善的法治应当是法与情的融洽,建构良好社会秩序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更需要良心、人情、
一笔88万元的股权分红款在庭审中引起了最大的争议。检方认为,许晓鸣利用曾在交大的职务便利,于2003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收受来自昂立公司的88万元股权分红款,当然属于受贿  8月21日,下午两点二十分,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戴着手铐、身着银灰色衬衫、剃了平头的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从走进法庭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停打量着旁听席上落座的人群,不时和前来旁听的家属点头示意。  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经过
去年以来,山东省昌乐县检察院以派驻检察室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院派驻红河检察室,这个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检察队伍,工作成绩尤为突出。  六个月以前,在该院开展“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中,红河检察室干警了解到辖区内李玉家老人早年丧偶,年老体弱,子女也病困无法赡养,房屋亦年久失修,检察干警即主动协调镇民政部门将老人纳入集体供养范围,帮助老人解决了生活困难。  红河检察室干警在辖区内进行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宝妈工厂”呵护女性就业权益  湖北武漢加十分服装工厂老板向京艳说,工厂所在的武汉市黄陂区有许多外来人口,其中不乏许多远嫁到武汉的女性,就业机会很少,因此工厂专招带娃的“宝妈”,目前已吸纳了近200名“宝妈”就业。  向京艳还给员工们设立弹性工作时间,不加班,可以接送孩子上学、带孩子来上班,有特殊情况时可在家办公。按照工时的不同,工厂采取工资加奖金、底薪加计件的方式计算
无论文学描写了多少人类的黑暗,一边写那可怕的黑夜里流失着的河水清凉的声音,一边思索着写到最后  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创作的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心头》,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借用《圣经》中关于洪水的传说,表达了在日益严重的公害和核战争的威胁下,人类已经面临着灭亡的危机。主人公大木勇鱼带着五岁的白痴儿子住进了核避难所。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消亡之后,鲸鱼和树木
素材呈现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现在成了大问题。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工业明胶、皮鞋相继来到我们餐桌……中国人似乎被锻炼成了百毒不侵的“小强”。  面对当下食品安全领域这些令人发指的问题,舆论无不大加挞伐,主流观点大约有两种。一是认为政府监管不力,主张加强监管;二是认为商家诚信缺失,没有流淌道德的血液。关于监管说和道德说,实质是把食品安全问题归责于政府和企业,这种论调是轻率和值
从现行的法律制度上来看,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些具备可操作性的条款。另一方面要提供罚责,就是明确规定“不做怎么样”    从工程建设到人事权、财政权,副市长腐败从目前被曝光的贪腐样本来看,几乎涵盖了政府权力运行体制中的各个方面。  针对《方圆》就副市长腐败问题所列出的权力清单,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涉人、涉事、涉钱,还是涉及这些项目,这说明了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反思我们的制度,
队伍  创一流检察院    1月20日,广东省广州市检察机关检察长会议在广州市检察院召开,会上,广州市萝岗区检察长白建国代表该院党组作了“向先进学习,创一流检察院”的发言。  白建国说:去年11月份,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在广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王福成的陪同下到萝岗区督导亚运安保工作时,对该院提出了“创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创一流检察院”的殷切期望。该院将一如既往地向先进检察院学习,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为
倔强老太:“我信任你”  李红(化名)是北京一家医院门诊收费处的一名收费员,在担任收费员的几年时间里,她利用职务便利,在收取病人药品、检查等医疗费用后,造假报账凭证,累计贪污公款5000余元。  案发后,李红于1984年被原北京市宣武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李红出狱后,因为她的犯罪背景,孩子们的工作受到了影响,对此也都十分埋怨她,周围的朋友和邻居也都瞧不起她,她一直抬不起头,长期背负着巨大的精神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