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生物课堂中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一直以来是生物教师比较困惑和迷茫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一些生物实例给予一些解释,希望对生物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突破 难点解析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章节都会有难点;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主要难点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有部分学生到高三时还不是太清楚,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讲第一遍新课时,就把它突破,这几个难点是:第一章细胞的有丝分裂的部分;第三章中的减数分裂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计算方面等等。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教材中的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备课时要备得精而细,要真正懂得学生认为难的内容难在何处
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备有一本专门搜集学生认为是难点的备课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学生在难点内容上所问的是哪些,以及平时考试中学生卷面上难点内容错在何处,学生在问难点内容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非常圆满的回答,不能含糊不清、一知半解,有一些从教材中未能找到答案,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各种报刊书籍。总之,要突破难点教师要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教师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更要认真,不能认为难点内容考得少,甚至不考,就随便讲讲
讲解难点内容时,教师应提醒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性将难点突破,不能让难点内容成为学生的一个学期或一学年或整个高中阶段中的难点。教师要有决心使学生突破难点。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挂图和现在的科技条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逼真的动态画面,例如在讲《减数分裂》、《DNA分子结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边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分裂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边结合播放制作的动画模拟同源染色体如何如何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又是如何分裂分离。动画模拟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形态的变化、行为变化、模拟DNA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学习DNA的分子结构也可以边了解DNA化学成分,一分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边用多媒体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但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它只能是老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老师讲课,更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演变成了放电影了,对于学生来说,少了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接受知识,无任何效果可言了。所以老师在利用任何条件时,都要恰当的去利用,这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部分内容是难点,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提醒学生用心听课,可以告诉学生,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的作用非常突出,稍有疏忽,课后再花很多的时间出很难补上,学生听到教师的忠告后,课堂上的气氛就大不—样,个个精力集中,上课用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举一些通俗又有趣的例子,学生哪还有记忆不深刻的?难点又怎能不突破呢?
四、讲解难点内容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也可以说是人的心理
人都喜欢被重视,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讲得老师也累,学生听得也累,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以四条染色体为例,把每个时期的图画在黑板上,尽管有多媒体课件,我还是用边讲边画的方法,等讲完后,学生也很清楚了,但听清楚了,并不等于学生自己会,这还有个知识转移的过程,学生把听到的,学到的知识转移给自己,转移得怎么样?也就是掌握的怎么样,当堂来个检验。让学生到黑板前对着画的图讲给其它同学听,教师讲解前,要告诉学生:老师讲完后,叫同学上来讲。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爱面子,都想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服务于教学,使难点得到突破。另外,并把作业布置下去。什么作业呢?就是让学生可以以六条染色体为例,把整个有丝分裂图画一遍,并交给老师批改,这样,学生既亲自画了图,理解深刻,老师又可以了解了学生这一节的掌握的具体情况。
五、教师讲解难点内容时更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有前因,有后果
师生在课堂上始终要围绕内容的主线,宁可讲慢一点,不要乱,老师讲解乱了,学生就乱了,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产生错觉,觉得这部分内容特别难,甚至少部分同学丧失信心。
六、每节课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清理一下整节课的头绪
我有时采取将教材中精彩部分(也就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全班同学画在书上并齐声朗读,效果也相当不错。朗读朗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中枢的功能,加深了记忆;同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也得到了轻松和休息。
(湖南桂阳县第三中学;424400)
【关键词】突破 难点解析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章节都会有难点;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主要难点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有部分学生到高三时还不是太清楚,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讲第一遍新课时,就把它突破,这几个难点是:第一章细胞的有丝分裂的部分;第三章中的减数分裂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计算方面等等。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教材中的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备课时要备得精而细,要真正懂得学生认为难的内容难在何处
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备有一本专门搜集学生认为是难点的备课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学生在难点内容上所问的是哪些,以及平时考试中学生卷面上难点内容错在何处,学生在问难点内容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非常圆满的回答,不能含糊不清、一知半解,有一些从教材中未能找到答案,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各种报刊书籍。总之,要突破难点教师要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教师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更要认真,不能认为难点内容考得少,甚至不考,就随便讲讲
讲解难点内容时,教师应提醒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性将难点突破,不能让难点内容成为学生的一个学期或一学年或整个高中阶段中的难点。教师要有决心使学生突破难点。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挂图和现在的科技条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逼真的动态画面,例如在讲《减数分裂》、《DNA分子结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边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分裂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边结合播放制作的动画模拟同源染色体如何如何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又是如何分裂分离。动画模拟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形态的变化、行为变化、模拟DNA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学习DNA的分子结构也可以边了解DNA化学成分,一分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边用多媒体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但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它只能是老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老师讲课,更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演变成了放电影了,对于学生来说,少了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接受知识,无任何效果可言了。所以老师在利用任何条件时,都要恰当的去利用,这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部分内容是难点,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提醒学生用心听课,可以告诉学生,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的作用非常突出,稍有疏忽,课后再花很多的时间出很难补上,学生听到教师的忠告后,课堂上的气氛就大不—样,个个精力集中,上课用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举一些通俗又有趣的例子,学生哪还有记忆不深刻的?难点又怎能不突破呢?
四、讲解难点内容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也可以说是人的心理
人都喜欢被重视,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讲得老师也累,学生听得也累,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以四条染色体为例,把每个时期的图画在黑板上,尽管有多媒体课件,我还是用边讲边画的方法,等讲完后,学生也很清楚了,但听清楚了,并不等于学生自己会,这还有个知识转移的过程,学生把听到的,学到的知识转移给自己,转移得怎么样?也就是掌握的怎么样,当堂来个检验。让学生到黑板前对着画的图讲给其它同学听,教师讲解前,要告诉学生:老师讲完后,叫同学上来讲。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爱面子,都想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服务于教学,使难点得到突破。另外,并把作业布置下去。什么作业呢?就是让学生可以以六条染色体为例,把整个有丝分裂图画一遍,并交给老师批改,这样,学生既亲自画了图,理解深刻,老师又可以了解了学生这一节的掌握的具体情况。
五、教师讲解难点内容时更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有前因,有后果
师生在课堂上始终要围绕内容的主线,宁可讲慢一点,不要乱,老师讲解乱了,学生就乱了,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产生错觉,觉得这部分内容特别难,甚至少部分同学丧失信心。
六、每节课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清理一下整节课的头绪
我有时采取将教材中精彩部分(也就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全班同学画在书上并齐声朗读,效果也相当不错。朗读朗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中枢的功能,加深了记忆;同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也得到了轻松和休息。
(湖南桂阳县第三中学;4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