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海洋环境下传统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防腐涂层材料耐久性差、服役寿命短、易受机械损伤失效等技术难题,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为背景,结合环氧粉末涂层的优势,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技术。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由性能优异的耐磨耐蚀多元有机/无机纤维和环氧粉末制成。采用复合涂层一体化缠绕施工技术,保证了多层复合涂层体系的相容性、粘结性、致密性。与以往加强级双层环氧粉末涂层相比,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抗冲击强度提升100%,耐磨性提升70%,耐划伤性提升60%
【机 构】
:
华南理工大学,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1A1515012405),宁波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NBHY-2019-Z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海洋环境下传统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防腐涂层材料耐久性差、服役寿命短、易受机械损伤失效等技术难题,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为背景,结合环氧粉末涂层的优势,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技术。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由性能优异的耐磨耐蚀多元有机/无机纤维和环氧粉末制成。采用复合涂层一体化缠绕施工技术,保证了多层复合涂层体系的相容性、粘结性、致密性。与以往加强级双层环氧粉末涂层相比,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抗冲击强度提升100%,耐磨性提升70%,耐划伤性提升60%
其他文献
忍冬纹装饰纹样在艺术发展的传承道路上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民族艺术的根基。在艺术的研究领域中,将忍冬纹作为其重要的装饰纹样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结忍冬纹的文化内涵、艺术造型,以及形式美感的规律,这对中国在传统装饰纹样中的现代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研究忍冬纹的基础上,从传统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元素、风格以及造型的归纳和整理,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创新并应用于实践。
深中通道路线全长约24 km,其中桥梁工程全长17.034 km,包括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2座主通航孔桥,以及泄洪区和浅滩区非通航孔桥。伶仃洋大桥采用主跨1666 m全飘浮体系双塔悬索桥方案,中山大桥采用主跨580 m半飘浮体系双塔斜拉桥方案。针对桥址区复杂的建设条件,研发了“整体钢箱梁+水平导流板+上、下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新型动力结构,提出了静力限位-动力阻尼的新型约束体系、各向异性减隔震体系、锁扣钢管桩围堰筑岛及地下连续墙结构,解决了全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设难题;建立了基于水化-温度-湿度-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为双层桥面,下层为单线铁路,上层为双向4车道公路,主桥上部结构为6×(6×150)m+1×(5×150)m钢-混组合梁。钢主梁为全焊钢桁结构,在工厂整孔制造,纵、横移至码头,利用“天一号”运架一体船吊运至待架孔位,并利用吊架辅助架设,减少了现场焊接接头数量,确保了钢桁梁安装质量,降低了施工风险。公路桥面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在岸上横向整幅、纵向分块匹配预制,桥上利用架板机逐块吊装、胶拼,预应力束张拉后与钢桁梁结合,降低了桥面板预应力损失,确保了钢-混凝土结合质量。铁路桥面为铁路纵梁与预
武汉汉江湾桥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示范工程,在主桁结构设计中结合受力特性及构造特点,采用了Q690qE高性能桥梁钢。Q690qE高性能桥梁钢在母材研制过程中采用了低碳多元微合金化思路,其组织形态为低碳贝氏体,通过调整C、Mn、微合金元素含量及降低碳当量保证其低温冲击韧性与焊接性能,采取TMCP加回火的生产工艺保证低屈强比和综合性能。在焊接性能及工艺试验研究中,对不同焊接方法所匹配的焊接材料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严格控制热矫温度在650℃以下、严格执行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工艺要求及减小焊缝氢脆问题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