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 系统训练作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是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等诸多责任,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借鉴资料。但是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甚至三年下来连“表达交流”都没看过。因此,笔者认为,高三作文复习有进一步回归教材的必要,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坚持关注教材、夯实基础,以达到融会贯通、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一、吃透名篇,习其精髓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数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很多是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但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学生去练笔,并非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各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在内容、表达等方面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阅读文章,教师先要钻研教材,精心选择典型的课文或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引导学生精心品味这些写法,学生会为之触动、领会意图。此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就能得到某种写作本领的锻炼,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1.典型的结构。如明晰的思路和条理,总分式的段落结构,简明的写作顺序都可成为仿写的对象。如《荷塘月色》的圆形结构,《故都的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都是很值得学生学习模仿的。
  2.文章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囚绿记》新奇精巧的结构,深沉婉转的抒情,纯朴清丽的语言,如果能学以致用,定能受益匪浅。
  3.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明确写作技巧,从而跃跃欲试,提高训练成效。如《拿来主义》采取先驳后立的论证结构,逻辑性强;多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这些论证的手法都可以为学生所用。
  4.文章的情感与主旨。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每篇文章都存在各自的思想因素,抓住这些因素创设练笔的情境进行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梳理教材,积累素材
  著名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必须注意三大:眼大、心大、手大”。“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广,涉猎信息量大;“手大”指写出的文章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学素养;“心大”是指立意高远,能够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观察生活,思考社会、人生,使文章充满天地之气。而“三大”如高楼,积累能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厚积方可薄发。积累是每个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写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一是生活比较单一,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带动他们对生活产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剖析。教师一再给学生讲,作文要言之有“物”,这“物”是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
  语文书中有不少名句哲语、优美的诗词,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可把作文点缀出亮色,也可显示作者的语言功底。当然,课文中能用的还有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把它们作为素材充实到文章中去,可使之变得丰盈而厚实。当然,运用这些材料不能像蚂蚁那样只对知识作简单的挪用,而要像蜜蜂那样能够采花酿蜜。这样看来,平时的阅读不能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否则,再好的材料也不会积淀在学生心里。作为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就是通过口与脑来积累素材,典范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接受的不仅是语言形式,还有文字本身所传达的思想。行文过程中,对作文有用的材料学生可以信手拈来,在无形中也培养了语感。
  2.积累。对于课本资源,可从两方面来积累:一是美句妙言、名句哲语、修辞写法等的积累;二是阅读启示,即上完课文后有所触动和启发,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积累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比如:
  (1)美句及哲理名言收集。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故都的秋》《热爱生命》等,这是比较初级的积累方法,通过对优美句子的欣赏、对哲理名言的理解,充实自己,为提高作文语言质量打下基础。
  (2)作文素材收集。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材料贫乏,却又忽视教材中存在着的巨大材料宝库,以至对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料视而不见,就更不用说积累和运用了。司马迁忍受身心的巨大痛苦,发愤著成《史记》,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都是忍辱负重、实现目标的材料;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富含学习求师的生动材料;诗词中的许多名句更洋溢着充满生命活力的、撼人心魄的力量。曹雪芹面临抄家、举家食粥的困境,“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巨著《红楼梦》;陶渊明不改变士节,《归园田居》就是他心志和生活的反映……另外,别人曾亲历过的事,别人亲历且由此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学生拿来借鉴,可作为写作中的导引或材料,甚至可作为人生经验的警戒。因此,应指导学生注意积累。
  (3)修辞、写作方法的收集。如《荷塘月色》中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特点;《记念刘和珍君》叙议抒情相结合,不仅有完整的事件,还有作者的评论和悲愤的感情;《六国论》中议论的气势,开门见山的方法,整齐的论证结构,举例、对比、引论、反面假设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些都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可学可仿可用的,加以收集归纳整理,那将会在自己的写作中享用不尽。
  三、整合资源,系统训练
  现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作文部分有了比较大的改革,自有一套作文教学系统。这个教学系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必修每册书的“表达交流”;第二部分和阅读整合在一起,在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设计了几十次写作练习;第三部分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设计了写作练习,主要是研究性作文。以上三部分中,“表达交流”是这套教材作文部分的主体,它力图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作文训练,注重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来编排,合理使用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很多教师苦于没有好的作文教材和资料,而对于书本中精心安排的作文教程却熟视无睹,不加重视,实在可惜。纵观“表达交流”各单元的内容,有“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人要凸显个性”等记叙方法的指导;有“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缘事析理学习写的深刻”等着力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锤炼思想学习写的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的新颖”在思辨和创新上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试想,如果我们以作文教材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三年下来该有多大的收获啊。所以,最后我要强调的就是重视教材中的作文体系,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
  总之,紧扣教材,既复习了语言基础知识,又点拨了作文技巧,无疑对紧张的高三备考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单纯地进行作文技巧介绍,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产生共鸣、接受信息;而用教材中生动的例来子引导示范,效果肯定好于前者。只要教师善于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悟,高三作文复习就一定会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一定会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盖之庸先生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增订本)一书是对2002年版本的的增订,以下简称(增订本),正如著名学者刘
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应用于青铜文物数宇化改造,这无疑是对于珍贵的青铜文物实施保护措施最好方式,同时也更为方便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让观者更好的观摩,有身临其境之感。文
大青山城址位于朝阳市西北的大青山上,属于一座山城,城址分南北二城。从古今地理交通来看,秦汉时期开始,这里是古代朝阳出西北边塞的一条交通线。通过对南北两城的考古调查,
山兰老家后面,有一条弯弯的大江,叫松花江。沿松花江东行约8公里路,有一座沙山,老家人都叫它黑沙坨子。山虽不高,可在平原地区有这么一座“沙坨子”,也算是“奇峰兀立”了。老人们都
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中国考古学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80多个年头。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结束之前,基本建立起中国主要地区新石器时代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男孩是爸爸生的,女孩才是妈妈生的。昨天我的小姨在医院里生下了一个小弟弟,我才明白:原来男孩也是妈妈生的。那么,要爸爸干啥呢? 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回家就懒洋
质地:铜年代:明尺寸:通高25厘米,口径16.5厘米重量:8.47千克来源:1954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交收藏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为古属八音中的金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淮南子·本经训》云:"钟,音之君也。"自商周以来,钟曾广泛用于朝会、祭祀或宴飨等活动,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钟能发出宏亮而悠扬的声音,使用时既可以单独敲击,也可以组合其他乐器形成合奏,逐渐衍生出许多音乐样式。铜钟一般都有纹饰或铭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
本文主要考察晋东南介休张壁村的地方历史脉络。从“人一地”关系维度出发,追溯张壁村塬上有壁、依壁建堡、由堡而村的建构过程,探讨黄土文明自然历史与人文历史层累交织的建
在苏州工作时,我曾把儿子接到身边。恰好一同事的孩子也去了那儿。两个都是男孩,我的儿子比那个大两天,可他长得壮实,个头也高不少。 我一向要求儿子不能欺负别人,尤其是比他
本文运用最新的考古资料与观点,对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存在三种考古学文化类型,并就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Based o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