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信行”:我国传统司法治理“无讼”理念之实践意蕴

来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讼”是我国古代司法治理的最高理想.历代先贤多有从不同角度对“无讼”理念进行注疏集释,由此形成了“谋始作制,化之在前”“用意精诚”“正本清源,明德既明”“修身情通”等学说,虽然众说纷纭,但却与追求“无讼”之司法治理实践相互印证.地方官是司法治理过程中“无讼”理念的重要践行者.其中,劝导示谕之“法语”是地方官承教宣化以期“无讼”的见证,其内容多为采风俗之疵直书劝言,甚至不惜痛陈讼弊,以期厚善民风实现“无讼”;讼狱平情之“信行”是地方官以精诚听讼方式追求“无讼”,为此地方官在听讼实践中本之于勤,行之于善,不遗余力地诲诱顽民.古人追求“无讼”理念的种种实践,对于当今的司法治理依然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广泛的统战对象、复杂的统战问题、艰巨的统战任务,基层统战工作要坚持包容原则,正确把握统战对象特性;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新课题新挑战;坚持责任担当,全力做好凝心聚力工作.基层统战工作要以新作为实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重任:搭建新平台,激活各类统战资源;开创新局面,打造统战工作品牌;发挥新力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新机制,提高统战干部能力.
统战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涉及领域和范围更为广泛,其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和敏感性都较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新闻舆论传播规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省级及省级以下统战宣传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与新变化,构建统战宣传工作新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本源,厚重沧桑的历史渊源.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并体现在宪法法律之中.从文化、历史、政治与法治四重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历史基础、政治保证以及法治保障,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梗”是衍生于一定事件、原型,具有趣味性、简洁性、时效性、时代性、多样性的网络表达方式和网络文化符号.社交媒体为“梗”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青年群体为“梗”的传播注入了个性能量,而“梗”的独特话语风格和身份认证功能又为其传播增添了情感力量和工具价值.宣传思想工作要重视“梗”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与传播,注意包容、引导,善于借鉴、利用,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话语的亲和力、传播力,着力提升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