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控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状态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y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能否取得最佳成绩,不仅取决于体能和技能优势,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从实践中分析了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科学调控赛前状态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力求为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获得和保持竞技状态提供的帮助。
  关键词 赛前状态 最佳竞技状态 心理状态 调控
  一、引言
  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发展变化过程,必须通过运动训练才会获得。从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它主要经过初步形成竞技状态阶段,进一步发展和保持竞技状态阶段以及竞技状态暂时消失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动训练,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赛前训练和比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保持。从竞技状态的构成因素来看,它主要由运动员承受最大运动负荷的体能潜力及其恢复速度,受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所支配的技能、心理、智能和运动员本身的神经控制能力等因素构成,或关键场次的比赛中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呢?这正是本文的着力点。而上述这些因素的形成、巩固和提高都是通过艰苦的运动训练来完成的。
  二、竞技状态的调控
  (一)运用超量恢复的规律,对运动员进行赛前调控。
  实践证明,运动员的机体在大负荷刺激后,通过合理的调节所获得能量的超量恢复,是形成体能方面最佳竞技状态的条件,运用超量恢复规律调节竞技状态主要有以下方法:
  1.利用大负荷刺激后的“减量训练”,促使体能出现更大的超量恢复。
  一般情况下,在大负荷刺激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员体内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含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情况。因此,教练员如何利用超量恢复这一规律来进行最佳状态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赛前训练的运动负荷安排应围绕保证比赛日的比赛时间出现最佳竞技状态这个中心,各种负荷刺激后的间歇时间应根据项目的负荷强度、恢复及超量恢复的出现时间、比赛持续的天数等因素决定。由于不同训练内容不同负荷训练后达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而为了在比赛中创造出最优异的成绩,又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方面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因而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个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对于运动员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成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赛前一个月训练安排时,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和力量训练、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安排在赛前中进行,而把恢复性的有氧训练、中低强度的一般训练安排在赛前1-3天进行,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多种竞技能力变化曲线的最高点交汇于比赛日,使比赛时运动员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从而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2.赛前诱导性训练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大负荷刺激,促使机体出现更大的训练适应性。
  这种适应主要包括生理机能的训练适应和神经、心理的训练适应。前者主要表现在心血管、呼吸器官和能量代谢方面的生物适应,这种训练适应决定了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及大强度比赛的能力,后者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在赛前诱导性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提高强度和质量为主,训练量的控制,绝不能出现量和强度同步增加的情况,以免出现过度疲劳而影响竞技状态的形成。因为良好的竞技状态必须是建立在机体出现明显的超量恢复的基础上,而经过大负荷训练后,机体必然处于一种极度疲劳的状态,如不能及时的、坚决而果断的安排“恢复训练”和“诱导训练”的话,运动员在紧接其后的重大比赛中就不可能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
  (二)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控
  为了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比赛除了要做身体和技术等方面的准备之外,还必须充分进行心理方面的训练。赛前心理调控可分为前期心理准备和临赛前心理调控,前者是指赛前2-3周就开始进行的心理准备,后者是指赛前几小时至几分钟的心理调控。要做好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首先要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价,教练员可通过观察、谈话的测试,了解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
  比如,面临重大比赛,有些运动员出现过分激动或冷漠,有的盲目自信或过度紧张,这些都是重大比赛中常出现的几种直接影响运动竞技状态的不良心理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重大比赛的压力太大或对手和观众的刺激以及临场比赛经验不足、骄傲自满的等。为防止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出现,可根据比赛的具体任务、对手的训练水平、赛前状况、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等,采取赛前战术心理模拟训练法,在接近比赛实景的模拟条件中进行反复训练,或参加一定水平、一定级别、一定数量的热身赛,并通过努力以及取得胜利为宜,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比赛欲。对临赛前心理调控可以采用情绪控制的训练,如有意改变表情动作、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逐步肌肉放松,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等来改变影响运动员情绪的条件,还可以采用调节准备活动的动作幅度、强度、持续时间,运用自我暗示、想象、集中注意力,认识训练等方法来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运动员以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以下是我院在广东省田径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赛前、赛中和赛后所记录到的一些现象,见表1。
  强烈的竞争性是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好坏往往决定比赛的胜负。由于竞技状态的形成与调控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复杂过程,因此教练员在制定各时期训练计划时,必须以此为中心,从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着手,重视对运动员心理、智能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并将赛前竞技状态科学调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以保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自己的竞技能力,夺取比赛的胜利。
  三、结论
  (一)运动员技术技能的训练,是形成运动状态的过程。运动员通过准备期科学系统的训练,其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具备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出来,这与是否在比赛中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赛前竞技状态的形成,对运动员建立稳定的竞技状态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二)稳定的技术能力是培养竞技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因此,教练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赛前训练,组织热身赛,调整运动员心理状态等手段,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并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忠.谈跳远运动员的赛前训练[J].中国教练员.2000(3):34-35.
  [2] 毕红星.浅析田径跳跃项目的训练负荷的量度及其变化特点[J].中国教练员.2001(3):20.
  [3] 徐本力.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时间学规律(下)[J].体育学刊.2001(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运用调查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40所中学的校园篮球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对相关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访谈,运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河南省城市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城市中学 校园篮球文化现状 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城市中学校园篮球物质文化发展现
中图分类号:G84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荷球文化的文化构成及其文化氛围,从而为研究具有高校特色体育文化构建提供路径参考。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需要体现更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全面教育性,高校在各种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会自主自觉地进行特色体育文化的选择,本文通过对荷球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在科学把握体育公共服务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来宾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改变服务模式,增加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绩效评估、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来宾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进行优化。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完善社区老年健身服务体系,是社区服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有限的社区体育健身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管理、资金筹备、宣传、活动组织、场地等几方面研究,提出完善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几点建议。  关键词 厦门市 社区老年体育 健身服务体系  本研究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来探索体育游戏教学的效应作用,提出了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各部分中的效应作用,推广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健身 娱乐活动  一、我国学校体育的回顾与改革方向  体育,是从身体方面培育人的教育,完善人体和增强体质是体育的本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