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读图时代的来临 ,要求人们不仅应该具备文字读写能力 ,还 应 该具备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和应用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只有具备较 强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才能适应当今日益变化的社会生存环境 。对视觉信息的“读、解、用”的能力 ,即视觉素养 ,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形成的 ,它需要经 过 长 期 的培养训练才能获得 ,视觉素养的培养已经日益成为教育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 题 。通过对国内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发现,国内视觉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大 学和幼儿阶段 ,初中阶段涉及的比较少,因此,初中生的视觉素养培养是一项紧迫而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
  关键词:信息技术 视觉素养
  G633.67
  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增长,视觉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教学领域。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电影、动画、摄影等非印刷媒体来获得信息,进行娱乐,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出现以后,视觉信息猛增,在人们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而,批判性地、直观地思考其所呈现的图像的能力就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学生的视觉素养并非只是艺术教师的工作,而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
  一、视觉素养的概述
  視觉素养(visual literacy)指一个人通过看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看与其他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发展这些能力对人类正常学习来说是根本的。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时,它们使有视觉素养的人区分和解释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他(或她)能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杰作。”
  要想很好地理解视觉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必须和信息时代的特征相联系。信息时代的文化是一个以视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视觉因素不可避免。视觉素养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视觉思维,对视觉信息有效获取(读懂),处理、理解、欣赏、交流和使用,进而能够评价和创作视觉信息的能力。
  二、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策略
  1、 依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视觉素养教育的渗透 。
  在研究实践尝试之前,以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为视 觉 素养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 。这套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后面 ,都有一 个本章的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建构知识体系 ,将知识内容可视化 。 既简化学习 ,又启迪了学生的视觉思维 。 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和视知觉思维 ,同时也能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知识的学习 。
  2、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 ,进行视觉素养的专业培养 。
  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 受教学大纲 、教材的限制 , 难以满足学生 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 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 ,会认为教材的内容不够 深入 ,且缺乏感性认识 ,而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能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探索、表现机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 吸收多方面的新鲜信 息 ,增大知识面 、扩大视野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 拓 展其它各种能力基础 。
  3、借助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设计视觉素养专题活动 。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 ,具有较强的整合性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 征 ,就是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 上 ,而是转到学会学习 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 文 、生物 、历史 、美术 、地理等学科整合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研 究性学习课题 。 这些课题内容是开放的 ,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可以是具体 学科的专题 , 也可以是来自于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还 可以是具有本地 、 本校特色的研究课题 , 在弘扬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的同 时 ,又丰富了信息技术的学科内涵 ,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空间 , 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 顺应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 教师渗透视觉 素养的学习要求 , 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解读和利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在学 习评价中得以体现 。
  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要让学生适应视觉文化时代,形成视觉识读能力,还有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信息技术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技术,在视觉文化时代,它与语文、外语、数学同等重要;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视觉识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视觉识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学校和教师落实到教学中。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参与视觉文化时代全球性的对话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美国: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89.98
  [4] 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 张舒予.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5,(3).
  [6]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EB/OL].
其他文献
摘要:《开明幼童国语读本》采用儿童化语言,简单明了,追求韵律,琅琅上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均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读自己的故事自然没有理解障碍,理解了更容易背诵,学生的自信也提升了,学习变成了“乐学”。课文中所有生字都有语境依附,学生可以高效学习生字。每篇文章都配有大画家丰子恺先生专门为文章画的插图。教材中插画和文字相得益彰。这套书拯救了之前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帮他们重新找到了自信。  关键词:开
G623.5  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指个体在头脑中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的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回顾,然后自我提问反思出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激
期刊
我国教育宗师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它显示了治学的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以情意为动力,情感与认知和谐统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小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没有兴趣,产生厌学心理;而有的学生则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养成知学
期刊
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日益引起企业界的关注,联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产销战略联盟是产销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它具有明显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