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辛苦准备高考时,总是听说考上了就解脱了,上大学就再也没有什么压力了。真的如此吗?
新生小凯的压力
小凯今年顺利考上了某知名大学。本来以为上大学是件轻松的事。但是,一看课程表,并不轻松。他这学期共有24学分的课程,每天大概有8小时在上课或小组讨论、写作业。而且,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与他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他感觉到学习内容格外枯燥。另外,老师对怎么学、学什么等说的也很少,有时让他无所适从。考虑到还有四年的学习任务,将来还要找到好的工作,小凯觉得大学生活让他有些感到沉重。他不敢轻易放松自己,生怕学不好,影响将来毕业、考研、就业。他现在每天睡觉时间也有点不够,感觉压力很大。最近,小凯在家长陪同下,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的话
常有人说,“大学三学分”,指课业、社团和爱情,听起来轻松自在。但调查显示,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因为压力、忧郁等问题寻求心理咨询。
其实,家长和学生都要改变观念,因为大学生活中面对的压力并不少。首先是学业压力——大学的学习任务并不轻。而且,大学的学习要求必须转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和时间。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可能让大一新生产生压力。如果对专业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不足,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压力就可能更大。小凯显然就是遭遇到了这一困境。所以,家长在这方面要多提醒一下孩子,帮孩子提高抗压能力。
调整对压力的看法
生活发生改变时,无论是好是坏,只要需要重新适应,就会带来压力。压力的大小,与压力来源、刺激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个体面对压力时的“认知评估”有关。认知评估的意思是,当面对刺激或改变(压力源)时,我们会主观评估这个改变或刺激,评估它是否会影响我们,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应付它。如果评估后认为刺激或改变对个体没有影响,或几乎不需要适应它,就不会有压力感;反之,就会产生压力。
面对压力时,首先要学会正确评估、对待压力。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生活的全部,但是可以全权决定我们对生活中事件的反应,选择自己对它的看法。比如,可以将刚上大学遇到的挫折视为生活经验的积累或一种挑战,激励自己面对压力。这样,或许会感觉压力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认识到放松的重要性
家长要叮嘱孩子:虽然大学学习紧张,但应该允许自己适度地放松、休闲。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压力解除前都没有权力放松(例如认为自己在这个学期考试结束前没有权利放松,或认为放松是浪费时间),就会拉长压力的时间,让自己感到生活越来越沉重。其实,在放松后学习效率会提高,综合起来最后取得的成绩会更好。另外,提醒孩子要学会“活在当下”。注意力要集中到现在,不要为过去的人和事情而烦恼,也不要过分为未来的事情(如毕业、考研等)担忧。
找到自己的减压模式
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些减压方面的书刊,让孩子找到他的减压模式。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减轻压力方式。比如,有的人习惯用文字写出压力,或玩小游戏排遣情绪。其实,只要方法适当,能够减轻压力,就是好方法。事实上,压力适应是一生的课题,随着人生的进展,生活环境会逐渐变得复杂,压力源也逐渐多元化、时间持续变长。所以,上大学是人生应对压力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在大学第一学期花一两个月的时间了解自己应对压力的模式,培养更多的抗压能力和挫折忍受能力,则在未来的生活中较不容易被压力所打败。既然压力来了,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抗压力能力呢?这对自己将来适应社会更是好处多多!
(本文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快乐吗——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一书)
新生小凯的压力
小凯今年顺利考上了某知名大学。本来以为上大学是件轻松的事。但是,一看课程表,并不轻松。他这学期共有24学分的课程,每天大概有8小时在上课或小组讨论、写作业。而且,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与他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他感觉到学习内容格外枯燥。另外,老师对怎么学、学什么等说的也很少,有时让他无所适从。考虑到还有四年的学习任务,将来还要找到好的工作,小凯觉得大学生活让他有些感到沉重。他不敢轻易放松自己,生怕学不好,影响将来毕业、考研、就业。他现在每天睡觉时间也有点不够,感觉压力很大。最近,小凯在家长陪同下,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的话
常有人说,“大学三学分”,指课业、社团和爱情,听起来轻松自在。但调查显示,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因为压力、忧郁等问题寻求心理咨询。
其实,家长和学生都要改变观念,因为大学生活中面对的压力并不少。首先是学业压力——大学的学习任务并不轻。而且,大学的学习要求必须转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和时间。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可能让大一新生产生压力。如果对专业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不足,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压力就可能更大。小凯显然就是遭遇到了这一困境。所以,家长在这方面要多提醒一下孩子,帮孩子提高抗压能力。
调整对压力的看法
生活发生改变时,无论是好是坏,只要需要重新适应,就会带来压力。压力的大小,与压力来源、刺激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个体面对压力时的“认知评估”有关。认知评估的意思是,当面对刺激或改变(压力源)时,我们会主观评估这个改变或刺激,评估它是否会影响我们,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应付它。如果评估后认为刺激或改变对个体没有影响,或几乎不需要适应它,就不会有压力感;反之,就会产生压力。
面对压力时,首先要学会正确评估、对待压力。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生活的全部,但是可以全权决定我们对生活中事件的反应,选择自己对它的看法。比如,可以将刚上大学遇到的挫折视为生活经验的积累或一种挑战,激励自己面对压力。这样,或许会感觉压力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认识到放松的重要性
家长要叮嘱孩子:虽然大学学习紧张,但应该允许自己适度地放松、休闲。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压力解除前都没有权力放松(例如认为自己在这个学期考试结束前没有权利放松,或认为放松是浪费时间),就会拉长压力的时间,让自己感到生活越来越沉重。其实,在放松后学习效率会提高,综合起来最后取得的成绩会更好。另外,提醒孩子要学会“活在当下”。注意力要集中到现在,不要为过去的人和事情而烦恼,也不要过分为未来的事情(如毕业、考研等)担忧。
找到自己的减压模式
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些减压方面的书刊,让孩子找到他的减压模式。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减轻压力方式。比如,有的人习惯用文字写出压力,或玩小游戏排遣情绪。其实,只要方法适当,能够减轻压力,就是好方法。事实上,压力适应是一生的课题,随着人生的进展,生活环境会逐渐变得复杂,压力源也逐渐多元化、时间持续变长。所以,上大学是人生应对压力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在大学第一学期花一两个月的时间了解自己应对压力的模式,培养更多的抗压能力和挫折忍受能力,则在未来的生活中较不容易被压力所打败。既然压力来了,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抗压力能力呢?这对自己将来适应社会更是好处多多!
(本文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快乐吗——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