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在示范校建设期内,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统领下,探索实施“前店后校、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色在于:“后校”的“学”直接来源于“前店”的“工”。是学校经营性实体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经过教学转化形成学生在课堂上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前店”的“工”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后校”的“学”。在这一模式下的“工学结合”完全在学校组织和主导下开展,其工学结合的效率更高,培养目标达成度更高。
  进入后示范校时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后校”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模拟仿真的任务驱动教学已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后校”的教学亟待融入企业的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对接企业的标准要求,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开展学习实践,使“前店”和“后校”有机衔接,融为一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搭建“前店”与“后校”融通的桥梁,成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研究目标
  该研究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课改理念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技术娴熟、熟悉岗位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前店后校、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前店’融入,问题导引”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做合一”的学习实践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达到企业人才要求标准。
  研究成果
  依托“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全体教师积极实践,探索总结出“‘前店’融入,问题导引”的特色教学模式,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
  1.教学模式内涵
  (1)前店融入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前店”指以学校自办企业为核心,以深度合作的大型联盟企业为主体构成的生产实训基地体系,与“后校”理实一体化的课堂和模拟仿真实训室构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前店”着眼于员工的人力资源培训前移,“后校”着眼于人才培养对接企业标准,“后校”的“学”直接来源于“前店”的“工”,“前店”的“工”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后校”的“学”,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融入指“后校”教学融入前店的服务情境、服务角色、服务标准、服务过程、绩效管理。服务情境指带有“前店”工作经验和问题的情境,可直接移植到“后校”课堂使用;服务角色指员工的角色意识,包括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等;服务标准指服务中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是员工必须遵循的职业规范;服务过程指工作流程,按照一定之规、多岗配合完成对客服务,体现企业的工作规范和团队合作;绩效考核指对工作效果的评估,可借鉴的是企业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方式。
  (2)问题导引
  将“前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入“后校”课堂,学生以员工的角色在课堂中根据“前店”的工作标准分析问题,按照“前店”的工作流程在仿真实训室实施解决问题,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达到企业人才要求标准。“前店”引入“后校”的问题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洗发弄湿客人衣领等;另一类是工作服务中的问题,如与客人沟通不畅、服务礼仪不规范等。
  “前店”融入“后校”的是服务情境、服务角色、服务标准、服务过程、绩效管理,为“后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工作规范;“后校”引入“前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解决,使学生达到“前店”的用人标准。二者校企融合,构成人才培养的合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模式的运行
  教学流程分为五步:导入“前店”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问题、检查工作效果,如左图所示。
  (1)导入“前店”问题
  教师根据“前店”工作,导入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另一类是工作服务中的问题。“前店”问题都具有典型性,是工作中经常出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梁栋老师的《受损发质护理前洗发》课例,导入的是洗发服务中经常出现的洗湿客人衣领、对客问询不到位等问题。安磊、王金良老师的《边线修剪》课例导入的是“前店”剪发项目中边线修剪不整齐、不美观的问题。
  虽然都是典型问题,但导入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前店”调研,在数据统计和分析基础上导出问题;后者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无论是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把学生引入了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帮助学生明确了“后校”课堂学习和实践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析问题
  问题一经抛出,学生马上进入工作角色,以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资询,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如“边线修剪”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哪儿?经过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边线有缺口;边线有层次、不整齐;边线两侧不对称等。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讨论,提供建议。
  (3)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要有依据,问题来源于“前店”,必须按照“前店”的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制定解决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指导者、合作者。《受损发质护理前洗发》课例借助视频演示帮助学生搭梯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演示可以了解沟通、保护、打沫、冲水、包头各个操作环节的技术要领与操作标准,既生动又直观。
  通过受损发质特点、长发洗发注意事项、护理前洗发注意事项等要点的强调,使学生可以归纳出任务中的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进而形成解决方案。《边线修剪》课例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得到解决方案,制定出边线修剪的标准:按照任务要求,设计合理;发丝梳理通顺;轮廓线修剪整齐,无层次;整体发型修剪效果协调。这一标准就是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标准,用以指导工作的实施。
  (4)实施解决问题
  遵循“前店”实际工作流程,完成对客洗发服务或边线的正确修剪。《受损发质护理前洗发》课例实现了真正的对客服务。听课教师作为真实的客人,接受了洗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特别注意洗发手法的准确运用,加强了与客人的沟通,满足了客人的需求。   《边线修剪》课例引入了“前店”的竞争机制及团队荣誉教育,双师同堂,各带一队,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相互学习的意愿。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强调流程和标准,学生也一直遵照标准执行,保证了任务实施质量的同时也解决了“前店”边线修剪中出现的问题。
  (5)检查工作效果
  任务完成后,依据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针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开展多元评价。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并引入企业专家评价和客人的真实评价。多元主体共同分析了“前店”的問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解决的效果如何,是否有所创新。通过评价,相关岗位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更为明确,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得以落实。
  模式运行的条件保障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美容美发“前店后校、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依托的是深度校企合作。课堂教学是校企合作育人的主阵地,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改革的实施需要“前店”与“后校”的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实施、评价与管理。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是模式改革的前提。
  2.建设自主运营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美容美发专业2009年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自主运营管理。开展实训、服务教学是其重要功能之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都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自主运营管理则更加有利于教学、实训的灵活安排,促进“前店”与“后校”的融合。
  3.培养“双重身份”的“双师型”教师
  “双重身份”指实施改革的教师既是专业教师,又是企业员工。拥有生产性“前店”,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任职,对于促进“店校融合”大有裨益。“双师型”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双证书”,而是强调“双师”素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开发源于前店的课程实训项目,设计“店校融合”的教学,并能有效实施,开展评价。在专业技术与规范方面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改革成效
  1.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通过“‘前店’融入,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更多地触摸到了“前店”的信息,在真实任务引领下进行实践,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更加熟悉,对工作标准更加明确,对企业文化也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普通课堂实现不了的内容,通过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发专业学生近两年参加世界第22届韩国国际beauty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是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回顾我校走过的十几年信息化应用变革历程,近几年利用乐教乐学平台的应用在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给学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乐教乐学平台让学校管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其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管理信息化如何更高效  1.统一实名用户平台让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民的消费规模和结构都产生影响,这里主要通过理论模型和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消费规模相关性做实证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比较、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0名不同阶层的民众健身锻炼行为进行调查比较研究.研究认为:健身锻炼的动机呈现出以强身健体为主导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多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赞助逐渐深入到高校之中,二者以强大的亲和力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文中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环境、
我常常会想,未来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让我感觉惶恐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或许已经强大到可以描述和解释这个世界了。不是开玩笑,如果让我去幻想未来高科技环境下的教育,并把这种想象推进到比较极端的境地。要么,我的头脑中有高科技,没有老师;要么,我的头脑中有老师,没有高科技。也就是说,学生们似乎自己就可以弄懂并实践那些很高端的技术,他们所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获得解答,当学生们实在得不到答案时,
从隐喻所具有的高度临摹性的视角,对照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解释其在语境中具有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隐喻机理。以时间为变量,探究隐喻的理解中主导心理空间的语言转换应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