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教育源于人们对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所进行的反思,早期主要是环保运动、环境教育,后来演变到绿色教育。1999年,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教授在世界绿色大学研讨会上提出“将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深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了“绿色教育”概念,认为“绿色教育是一种减少心灵污染的环保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教育,也是一种开启思维、培养兴趣的可持续教育。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教育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教育。绿色教育的目标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杨院士在我国最早提出“绿色教育”的概念,并界定“绿色教育”就是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个整体的现代教育。他指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协调而健康地育人,以形成整体的“绿色”教育、化育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提高其素质。
二、绿色教育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旅游业“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内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旅游业是“无烟产业”,许多地方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要产业大力发展,以为旅游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损耗甚至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它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途径是吻合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最需要贯彻和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旅游业是一个涉及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行业,无论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还是旅游者的行为等方面,引入和贯彻绿色理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旅游业正步入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新时代,21世纪,世界将进入“环保时代”、“绿色时代”,旅游业“绿色”化已迫在眉睫。
(二)绿色教育、绿色旅游人才是旅游业“绿色”化的保障。
在我国,绿色理念在旅游业的渗透还不够深入,人们往往理解为绿色教育仅仅是倡导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不破坏文物等等,但这些远远不够的。目前旅游专业的学生对绿色知识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的了解不够,大部分学生环境科技常识仅仅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知,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环境、资源问题的判断,降低了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敏感度,绿色意识较为薄弱。旅游业的“绿色”化急需掌握系统的环境教育、文化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高度责任感并能够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专业技能中的“绿色”旅游人才。
三、绿色教育理念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绿色教学体系。
首先,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上,可开设多门环境类课程,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由专业老师授课,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上,应考虑拓宽课程的覆盖面,如包括时事类、科普类、生活常识类、道德修养类等,并以各种形式开设系列精品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尊重人尊重自然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感。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要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绿色教育要着眼于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环境问题,既要有较深的理论性,又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这就不仅仅是几门环境课程所能够完成的。
第二,要培养充足的绿色师资队伍。绿色教育能否得到广泛和深入开展,师资是关键。绿色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其知识往往具有交叉性和前瞻性,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综合渗透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有绿色意识和绿色思维。学校要加大绿色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力度,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各种绿色教育培训与研讨会,积极开展绿色教学和研究工作,以不断提高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认识水平及业务实践能力,使教师的科研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转向绿色科技选题、研发与创新,积极开展环境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
第三,开展绿色课外活动。绿色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该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成立一些绿色社团组织,组织各种绿色活动,如成立“绿色科技”小组,开展绿色科技产品设计大赛;安排各种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社会现象进行考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识绿色、实践绿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创新绿色教育环境。
绿色教育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完整的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环境至关重要。绿色教育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硬件方面包括校园环境的美化与维护、校园设备设施的节能环保等方面;软件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做到低碳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等。
首先,校园环境绿色化。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校园生态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绿色教育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如校园环境是否整洁优美,学校教学、办公的设备设施等配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学生学习及生活空间的设计,包括如布局结构、空间功能、采光情况、空气洁净度、噪音等级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学校的垃圾是否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等等。学校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学校可持续发展规划,把创建绿色大学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对校园进行绿色规划设计,相关部门统一实行绿色管理,把大学校园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一个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技术应用示范区,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人才的摇篮;其次,教学过程绿色化。绿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教学过程本身的绿色化,将对绿色教育的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做到降低教学过程成本,尽量减少办公和生活垃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学技术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降低教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绿色产品,减少教学活动对资源的浪费,比如教学无纸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行教学电子信息化、无纸化,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学生还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二,教学管理上,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进循环经济。比如教材的循环使用,让学生学期初从学校借书,学期末归还,如此循环以延长书本的使用期。这些教学管理细节,对学生的绿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不可低估。
(三)推动绿色行为实践
目前,大学生的绿色意识还处于认知层面,离自觉行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系统地接受绿色教育,并不等于就能内化为绿色行为。大学生的绿色道德自律性还比较欠缺,缺乏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现象作斗争的勇气和精神。当遇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时,很少有学生会采取“坚决制止”的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会采取“与我无关听之任之”的方式。因此,绿色教育的贯彻仅靠教育和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将绿色行为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项基本内容,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绿色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比如节水节电方面,安装水电测量器,对各个班级或系部每月用水用电量进行测算,定期公布水电用量排名,对节约资源的团体颁发“绿色团体奖”。对教师,也应建立与之相应的绿色教育师资考核制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实现绿色教学。比如对各系部的水电和纸张用量进行测算考核,对办公设备的损耗进行评估等。总之,绿色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环境知识的学习和环境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绿色教育源于人们对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所进行的反思,早期主要是环保运动、环境教育,后来演变到绿色教育。1999年,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教授在世界绿色大学研讨会上提出“将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深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了“绿色教育”概念,认为“绿色教育是一种减少心灵污染的环保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教育,也是一种开启思维、培养兴趣的可持续教育。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教育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教育。绿色教育的目标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杨院士在我国最早提出“绿色教育”的概念,并界定“绿色教育”就是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个整体的现代教育。他指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协调而健康地育人,以形成整体的“绿色”教育、化育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提高其素质。
二、绿色教育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旅游业“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内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旅游业是“无烟产业”,许多地方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要产业大力发展,以为旅游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损耗甚至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它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途径是吻合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最需要贯彻和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旅游业是一个涉及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行业,无论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还是旅游者的行为等方面,引入和贯彻绿色理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旅游业正步入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新时代,21世纪,世界将进入“环保时代”、“绿色时代”,旅游业“绿色”化已迫在眉睫。
(二)绿色教育、绿色旅游人才是旅游业“绿色”化的保障。
在我国,绿色理念在旅游业的渗透还不够深入,人们往往理解为绿色教育仅仅是倡导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不破坏文物等等,但这些远远不够的。目前旅游专业的学生对绿色知识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的了解不够,大部分学生环境科技常识仅仅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知,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环境、资源问题的判断,降低了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敏感度,绿色意识较为薄弱。旅游业的“绿色”化急需掌握系统的环境教育、文化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高度责任感并能够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专业技能中的“绿色”旅游人才。
三、绿色教育理念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绿色教学体系。
首先,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上,可开设多门环境类课程,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由专业老师授课,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上,应考虑拓宽课程的覆盖面,如包括时事类、科普类、生活常识类、道德修养类等,并以各种形式开设系列精品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尊重人尊重自然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感。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要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绿色教育要着眼于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环境问题,既要有较深的理论性,又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这就不仅仅是几门环境课程所能够完成的。
第二,要培养充足的绿色师资队伍。绿色教育能否得到广泛和深入开展,师资是关键。绿色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其知识往往具有交叉性和前瞻性,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综合渗透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有绿色意识和绿色思维。学校要加大绿色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力度,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各种绿色教育培训与研讨会,积极开展绿色教学和研究工作,以不断提高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认识水平及业务实践能力,使教师的科研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转向绿色科技选题、研发与创新,积极开展环境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
第三,开展绿色课外活动。绿色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该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成立一些绿色社团组织,组织各种绿色活动,如成立“绿色科技”小组,开展绿色科技产品设计大赛;安排各种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社会现象进行考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识绿色、实践绿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创新绿色教育环境。
绿色教育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完整的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环境至关重要。绿色教育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硬件方面包括校园环境的美化与维护、校园设备设施的节能环保等方面;软件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做到低碳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等。
首先,校园环境绿色化。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校园生态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绿色教育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如校园环境是否整洁优美,学校教学、办公的设备设施等配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学生学习及生活空间的设计,包括如布局结构、空间功能、采光情况、空气洁净度、噪音等级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学校的垃圾是否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等等。学校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学校可持续发展规划,把创建绿色大学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对校园进行绿色规划设计,相关部门统一实行绿色管理,把大学校园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一个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技术应用示范区,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人才的摇篮;其次,教学过程绿色化。绿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教学过程本身的绿色化,将对绿色教育的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做到降低教学过程成本,尽量减少办公和生活垃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学技术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降低教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绿色产品,减少教学活动对资源的浪费,比如教学无纸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行教学电子信息化、无纸化,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学生还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二,教学管理上,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进循环经济。比如教材的循环使用,让学生学期初从学校借书,学期末归还,如此循环以延长书本的使用期。这些教学管理细节,对学生的绿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不可低估。
(三)推动绿色行为实践
目前,大学生的绿色意识还处于认知层面,离自觉行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系统地接受绿色教育,并不等于就能内化为绿色行为。大学生的绿色道德自律性还比较欠缺,缺乏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现象作斗争的勇气和精神。当遇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时,很少有学生会采取“坚决制止”的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会采取“与我无关听之任之”的方式。因此,绿色教育的贯彻仅靠教育和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将绿色行为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项基本内容,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绿色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比如节水节电方面,安装水电测量器,对各个班级或系部每月用水用电量进行测算,定期公布水电用量排名,对节约资源的团体颁发“绿色团体奖”。对教师,也应建立与之相应的绿色教育师资考核制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实现绿色教学。比如对各系部的水电和纸张用量进行测算考核,对办公设备的损耗进行评估等。总之,绿色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环境知识的学习和环境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