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天气学》实习课程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气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教学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包括: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这门课程中,并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扩大。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模块化划分,每个小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为学员的一个选题。《天气分析》的研讨式教学过程包括教员讲授,学员个人自主实习,小组讨论切磋,然后由学员在全班轮流汇报讲评和教员进行总结,最终的成绩评价模式也做了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天气分析;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54-02 一、引言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知识教育向知识和能力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员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导读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高校老师采用。
  研讨式教学也不再简单的是研究式加讨论式,它的内涵得到了扩大。有人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1]。也有人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2]。郭汉民教授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是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在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本身包含教员和学员两个主体,“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即可以是教员教,也可以是学员相互教。知识浩瀚,“学海无涯”,简单地传授知识对教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员懂得获取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天气学》课程是综合运用流体力学、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等理论,论述大气中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演变规律及其分析方法,并用以制作天气预报的一门课程,它包含了《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实习——即《天气分析》两部分内容。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所学原理指导天气分析,通过实习消化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天气学》课程,为学员未来的岗位任职需要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从事气象保障、开展气象科研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天气分析》(《天气学》实习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天气图和天气过程(如寒潮过程)分析。通过学习,学员掌握天气、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会天气现象(如降温、暴雨、雷电、大风、大雾等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如冷高压、台风、飑线、锋等天气系统)的分析,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制作天气预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气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教学课程。
  根据新的课程计划,《天气分析》的学时数大大压缩,如何在时间少、内容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员从教学计划安排、教材内容设计和课程结束后的考核等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天气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扩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天气学》实习——即《天气分析》是将天气学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天气图的分析和练习、天气过程的总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采用模块化划分[4],就是将《天气学》的教学内容,按学时安排和教学认知规律进行分解,分解为与教学次数大体相同的部分——即模块。每个模块内容相对独立,模块之间在顺序和知识深度上具有承接性,如温带大气—副热带、热带大气—大气环流。首先将《天气分析》课程分成几个大的模块,如基本天气图分析技术模块,它的重点是掌握天气图基本知识和学会等值线分析规则;温带天气系统模块,它又包含几个小的模块(锋面系统模块、寒潮天气过程模块、南方气旋模块等);副热带、热带天气系统分析模块;中尺度天气系统分析模块等。完成了这些模块,即完成了《天气分析》的教学过程。希望学员经历《天气学》的教学过程后,能够站在全球的、南北半球相互作用的和四季演变的角度,分析、预报每天的天气变化。
  五步研讨式教学法包括: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可以以每个小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为学员的一个选题。
  三、研讨式教学的实施
  1.教学分组及意义。每个小的模块(如寒潮天气过程)的实习图是四维的,包含三维空间和时间序列。从空间来说有地面图、高空图(850hPa、700hPa、500hPa),任何一个天气系统都是一个立体的,每一个天气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完成这些天气图的实习?将学员分组,每个小组4~5名学员。每个小组中,有的同学完成地面图的实习,有的完成高空图的实习,有的完成发生阶段的分析,有的分析发展和消亡阶段。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培养团队精神。
  2.研讨式教学流程。每次课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有:①已分析完成的天气图和天气过程小结的讲评;②新内容的教学;③天气图实习或过程小结制作;④天气图的批改。
  第一部分:大班讲评。针对已分析完成的天气图和天气过程小结的讲评,以学员讲评为主,教员最后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及时地归纳与总结。经过小组讨论后,推选出一名学员参加大班讲评,讲评主要内容包括: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天气图分析中的错误,理论如何指导实践,过程小结的制作,如何建立天气系统的三维模型等。在教员总结评述的过程中,要总结学员讨论取得的共识,分析意见分歧,以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为学员的进一步学习留下思考空间。
  第二部分:新内容的教学由教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天气学原理指导天气图实习,即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员的讲授过程,不仅是传授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员讲解这一环节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①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数据、图表、最新的图片资料,例如用实际的台风个例,说明台风所带来的风、雨、浪、潮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人民生活和军事活动造成的严重影响,说明正确预报其强度和路径的重要性,也说明公众期待气象工作者的更大努力,以强化专业学习的意识,增加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育人功能。②科研推动教学: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教学效果。③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讲解热带气旋教学内容时,将全球热带气旋活动分布图作为主线,由问题驱动教学内容的开展。④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学员不断思考、探究的过程。⑤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第三部分:由小组学员分工后,独自探索、思考,完成天气图实习。如如何判断锋面的性质,是根据锋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来分析?由风场来分析?由锋面与地形的关系来分析?还是由锋两侧要素场差异程度和配置来分析?这些都需要学员独立完成。这一过程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员积极主动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索和探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只有小组成员的互相协作,才能了解天气系统的三维空间结构及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如地面有锋面存在,空中是否有等温线的密集带的对应?)和天气过程小结的制作。希望学员能够以天气系统为线索,以物理规律为理论基础,构建概念化的天气模型,为进一步的天气预报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员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四部分:天气图的批改。以往这部分工作是由教员完成的,现由教员与学员共同参与。小组学员之间相互批改,让学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员从教学的“局外人”回归课堂的中心。对学员来说,批改天气图是一次再学习、再思考的过程,教员最后判断与纠错,学员与教员都给出天气图的绘图、分析成绩,最终的成绩还要包括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学员自我评价、学员间相互评价等的综合。
  《天气分析》的研讨式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划分,教员讲授,学员个人自主实习,小组讨论切磋,然后由学员在全班轮流汇报讲评和教员总结,这是几种方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新形式。
  四、教学体会
  如何上好每一门课,对高等院校的教员来说是必须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模式从彼此孤立发展到互相结合,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是万能的,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衡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主要看经过一门课的学习,学员的知识量是否得到累积,能力水平(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方法)是否提升,学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否提高。研讨式教学模式对教员和学员来说,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何“导”才能使学员处于一个“主体地位”是教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对教员来说,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如上文提到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法)、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都必须围绕提高学员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改之路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9,(5).
  [2]唐洪俊,曹杰.大学本科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95-97.
  [3]郭汉民.探讨研讨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
  [4]王学忠,胡邦辉,黄泓等.模块化教学在天气学实习中的应用.高校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论文集,2014,11.
其他文献
摘要:土建类专业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急需专业,本文以三峡大学为例研究土建类毕业生5年间就业地域演变及其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土建类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就业区域;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022-02  一、引言  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目前
摘要:本文就当前技工学校“重技轻文”,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英语等文化课程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提出了在技校中开展导生制英语教学模式的观点。导生制作为技校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思路,既弥补了现有师长制教学模式的不足,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导生制;技校英语教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10-02 
摘要:在《构成基础》课程中,研究图像的视觉特征是通过造型构造过程中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形成视觉记忆中对图像的认知层次。图像的认知层次在视觉认知、情感认知和逻辑认知的作用下,需要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联,即形与色的关联通过近似形匹配近似色、同类形匹配同类色、对比形匹配对比色,以及曲状柔性样式和开放样式的形来匹配暖色倾向性、直状刚性样式和封闭样式的形来匹配冷色倾向性的程序性关联,去理解互为载体的形和
摘要:本文针对晕轮效应这一心理因素对学生形成正确物理概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例举了一些容易受这种心理因素影响的实例,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晕轮效应;正确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38-02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1],随着我国高等教
摘要: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综合运用科学的激励机制,把孩子的进步与学校的发展相统一,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师生需求的开放激励体系,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生;激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矿物是基础地质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矿物教学中实体模型笨重及平面图无法充分展示矿物晶体三维特征的问题,基于矿物学基本理论,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矿物晶体的三维数字建模,利用软件切片及3D打印技术实现矿物晶体教学模型的3D打印。打印出的三维模型用于矿物教学,对于实现参与式直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基础地质;矿物;3D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
摘要: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方针,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面对首都维稳任务的艰巨性、校园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生源层次的多样性,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努力探索与实践,提出“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规范;宣传教育先行,精细管理跟进”是创建平安校园的三个重要方面,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学院;平安学院;三部曲  中
摘要:师生解决问题对话指的是教师通过科学对话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缓解内心矛盾和冲突,指导他们从中获得成长和改变的过程。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的理论与技术为师生解决问题对话展现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为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文章首先围绕SFBC基本理念在师生解决问题对话中的适用性展开论述,进而详析师生解决问题对话的四个具体操作的步骤并匹配相关案例,最后对操作中需
摘要:本文通过对手术室专科特性的分析,结合对实习护生的带教要求,提出手术室实习是实习护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护生通过手术室实习,对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对其整个护理职业生涯专业素质的养成,都有着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带教;实习护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79-02  高校护生只有在
摘要:本研究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种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SPSS;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47-02   生物统计学是数